您是否覺得坐公交太擠,騎自行車太累,是否發現錢包越來越鼓,越來越想帶朋友兜兜風呢?如果是的話,那恭喜您,您可以考慮買車了。可現在新車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做個“拉皮”,穿個“馬甲”就稱之為新車;再加之廣告宣傳越來越多,解說詞越來越能忽悠,想買輛自己滿意的車實屬不易。如果您也在為買車的事發愁,那就讓我幫幫您吧,通過下面的步驟,或許您就能成為有車一族。
一、確定價位
先說一下養車費用,買車是用來提高生活質量的,而不是增加生活負擔的,如果買完車才發現這“鐵兒子”實在是養不起再賣的話,那您可就虧大了。所以在買車之前一定要先審查一下自己的財政狀況。以一輛裸車價格10萬元、在北京使用、每年行駛20000公里的5座轎車為例,我給您大概算算一年的養車費用。說明一下,燃油費是以93#汽油的最新價格4.90元/L、百公里油耗8L計算的(這個價位的車油耗大多如此)。
這樣算下來一年的養車費用是17860元,建議該項支出以不超過您家庭收入的15%為宜,否則該感覺累心了!
根據您的財政儲備狀況,再參考養車費用,您就可以確定買什么價位的車了。不過隨著各個細分市場的車型越來越多,您所確定的價格范圍不宜過大,在1萬元以內為宜。
二、選擇品牌
同一價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車輛,由于其設計理念和使用環境的不同,基本性能雖相差不大,但側重點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日韓系車精致省油,配置齊全,舒適性好,但操控性略差(斯巴魯翼豹,三菱EVO等另當別論)。法國車底盤技術領先,操控性一流,安全性好,但小毛病相對較多。德國車各方面比較均衡,很有質感。傳統美系車寬大舒適,油耗較高,但根據其車型來源不同,不可一概而論,尤其在油耗方面。如通用旗下凱越、景程,原型車來自韓國大宇,則兼具韓國車的特點;福特旗下的福克斯、蒙迪歐,生于歐洲,只是上了個美國“戶口”,所以更具歐洲風格。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如中華、奇瑞、吉利等,在經過了這些年的積累之后,其技術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與同級別合資品牌的車輛相比,在產品質量的可靠性、穩定性方面有差距但已經趕上了不少,應該說質量已經能夠得到保證。外形設計更加符合國人審美,如中華駿捷的外形倍受好評,而在價格方面,自主品牌卻要低很多,綜合考慮,自主品牌絕對值得購買。
三、考察車型
車型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外形,兩廂實用動感,三廂穩重大氣,車身線條設計更是百花齊放、各具特色,仔細瞧瞧您確定價位后篩選出來的備選車輛,看看哪個更符合您的口味,哪個您覺得更漂亮。俗話說:“情人眼里出西施”,在這一點上,您不用過多聽取別人的意見,自己滿意最重要!唯一要注意的是車型要適合您平時行駛的道路狀況,如果經常出沒于崎嶇山路,像跑車之類底盤過低的就算了吧。二是內飾,淺色突出溫馨和諧,深色兼具簡練動感,先看一下顏色搭配是否合乎您的要求,再坐進去試試,感受一下座椅的包裹性、舒適性以及頭枕的高度如何,空間是否符合您的身材。您要是家用,那最好帶著家人一塊試試。看過、試過之后,如果您覺得寬敞的不漂亮,漂亮的不寬敞。這時就要看您對車的理解了,如果您以實用為主,覺得車就是一工具,那就選寬敞的;如果您想通過車來反映您自身的一些信息,如年齡、品位什么的,那就選漂亮的。
四、感受性能
性能方面主要包括安全性、動力性、操控性、舒適性和燃油經濟性。
對于汽車來說,我始終認為安全性應放在第一位,畢竟只要人還在,凡事就有希望。在經濟條件允許的范圍內,應盡量選擇安全配置較為豐富的車型,最好要有諸如前后排三點式安全帶、ABS、安全氣囊等基本安全裝備。需要提醒您的是,安全帶的作用至關重要,駕車時一定要系好安全帶。關于車輛的安全性我在這里多說幾句,有什么問題還請您批評指正。先從碰撞實驗說起,我認為實驗結果能部分反映車輛的安全性能,但不是全部。請您注意,碰撞實驗是用車去撞墻,此時墻是不會變形的。而在現實生活中,車與車之間的事故還是多一些,作為車主,在人安全的前提下,肯定是希望愛車所受的傷越輕越好,這時有“墻”特征的一方就能占到一些便宜,例如大奔撞不過大貨,我理解為此時大貨就是碰撞實驗時的那堵墻。這就引出我要說的另一個問題——鋼板厚度與車輛安全性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曾經有過一場大的討論,于是就有專家站出來說:“鋼板厚度與車輛安全性沒有直接聯系,而關鍵在于車輛的安全設計”。專家的說法當然是對的,但也要看怎么理解,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那么多絕對的事,這就如同“有錢就一定幸福嗎”的討論一樣,結論自然是沒有直接聯系。可反過來想,沒鋼板(碳纖維是好,可惜太貴),再好的設計它也出不來呀!設計是前提,鋼板是基礎,我認為在有良好安全設計的前提下,鋼板還是厚點好。記得北京電視臺曾播過這樣一個事例,有人花了20萬元左右買輛新車,恰巧趕上天降冰雹,車身被砸出數百個小坑,而周圍的車卻都完好無損,其中有輛小面的車主還對著鏡頭說:“我的車都沒事,他的車……”此次意外,廠家解釋為冰雹下落地點的密度不同所致。如果您是這位車主,您會不會覺得委屈呢?!
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您,對汽車的機械知識不可能了解太多,也就對車輛的性能難以有深入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您不用勞神去對比各種參數,了解各種新技術、新概念,好用才是硬道理。您可以通過試乘試駕對動力性、操控性和舒適性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廠家公布的油耗一般是在等速60km/h或90km/h且車輛保持最佳工作狀態下測出來的,實際油耗比廠方油耗每百公里要多出1-2升。2006年8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由中立的第三方測得的車輛綜合油耗,涉及國內31家廠商共407款車型,您可以作為參考。
五、提車
首先是查看銘牌,看一下出廠日期。車這東西不怕用、就怕擱,車輛放置時間過長,對車輛是有一定損害的,尤其對發動機,這種內傷當時很難發覺,在日后的使用中可能會體現出來,而且較難治愈,建議購買出廠時間在三個月以內的車輛。接下來核對銘牌上的發動機號、車架號、出廠日期等內容與車輛合格證上的內容是否一致,要求是必須一致。
其次是檢查車輛,這方面牽扯的內容比較多,主要包括車身檢查、車內檢查、機械部分檢查三個方面。新車的車身表面應平整光滑,接縫均勻,車漆顏色一致,玻璃完好無損,輪胎品牌花紋一致。車內檢查要注意內飾有無損壞,座椅是否干凈,各種電子元件是否能正常工作,如燈光、雨刷器、玻璃升降開關、空調制冷狀況、音響等。對于機械部分檢查,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最好帶一個懂車的朋友和您一塊去,如果您對車輛的發動機、變速箱等不夠了解的話,那只能看您的運氣了。
最后是隨車物品檢查,隨車物品主要包括車輛合格證、購車發票、使用說明書、售后服務手冊及其他文件和物品。車輛合格證和購車發票極為重要,一定要妥善保管。隨車會有如警示標志、千斤頂等附屬配件,注意核對配件清單看物品是否齊全。
交完錢這車就屬于您了,剩下的就是上牌等一系列手續了。需要注意的是,在上牌之前,按規定需辦理《移動證》后,車輛方能上路,否則被“警察叔叔”逮著可是要罰錢的。然后就可以充分享受有車帶給您的快樂生活了,您抬腿就顛吧。對了,忘了提醒您了,記得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