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二手車市場也越來越多的受到社會各個方面的關注。2006年對于中國汽車市場來說又是一個飛速發展的一年,根據中汽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乘用車銷量517.60萬輛,與上年相比增長30.02%。如此飛速發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二手車市場又是個什么樣子?是很多愛車人士以及有意向購車的人們迫切想了解的。下面給予簡要描述。
二手車市場增長迅猛發展空間廣闊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2006年我國二手車銷售總量達到1903080輛,突破190萬輛大關,與上年相比增幅高達31%左右。但是與新車市場超過700萬輛的總量相比,差距還是相當大的。而在美國這一相對成熟的汽車市場上,二手車的銷量是新車銷量的2-3倍,這說明中國的二手車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由圖一可知,北京地區作為華北區域有代表性的二手車市場,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06年突破20萬輛大關,在全國單一城市銷量排名第一,總體銷量僅次于廣東省。在整個二手車市場中都是很具代表性的。
二手車市場的發展變化與轎車市場有相似之處,如2月份由于春節的原因,導致整月銷量為全年最低點;而中間月份的5-8月明顯下降,又與轎車市場正好相反,因為前三季度轎車市場增長突破40%,屬于高速增長階段,二手車市場受到擠壓、銷量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消費者如何看待市場變化
二手車市場確實在不斷的增長和發展,但為什么實際銷量卻一直上不去?這里面有很多制約因素,消費者對購買二手車還存在很大的顧慮。
其一,心里不踏實
當初筆者要買車的時候,朋友曾勸說:買輛二手車吧,二手車也不錯,而且二手車市場里有咱們的大學同學,保證不會有問題。但是越這么說心里越覺得不踏實,不是信不過同學,而是誰都有看走眼的時候,萬一買回一輛事故車,那以后麻煩就多了。
其二,中國人的面子
中國人好面子,這是眾所周知的事。車這個物件很大層面上是體現面子的重要工具,很多老百姓把有車跟有錢聯系在一起,雖然不是很貼切,但也不無道理。能有錢買得起車,至少不是窮人,這一點在上點兒年紀的人心里已是深深扎了根的。所以在購買人生之中第一輛車的時候,你很難說動長輩去買一輛二手車。買東西不買新的,買別人用過的,老人們是很不理解的;就是自己也覺得怪別扭的,至少說出來不好聽。
其三,二手車市場負面影響多
都說二手車市場混亂不堪,什么人都有,什么車都有,是玩車、懂車的高手才去的地方,你要能看出這車哪里有毛病,是不是大修過等,對專業汽車知識要求太高。而且非法中介多,治安情況不好,辦理手續繁瑣等,讓很多想購買二手車的準車主望而卻步。
影響二手車市場發展的因素
影響二手車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不僅有消費者對二手車市場的偏見,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
貨源問題
二手車市場的貨源主要來自廠家的置換業務,越來越多的廠家介入到這一市場,說明這一市場的發展潛力確實不小。但即便如此,置換交易量依然不高,這就使得二手車市場可選擇的車輛不多。據汽車流通協會專業人士評論:就市場而言,二手車市場仍屬于賣方市場,二手車貨源是個大問題,所以二手車的價格現在還不太具有競爭力。
價格因素
專業人士分析,3年以內的二手車價格基本上和新車相差無幾。主要原因在于新車價格不斷下調,致使二手車價格無法估量,同樣的車型價格上缺乏競爭力,是導致二手車市場疲軟的主要原因。
新車搶奪市場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6年國內汽車廠家推出的乘用車新車型達117個,絕大多數集中在轎車領域。幾乎所有汽車廠商都有新車型上市,這讓消費者的目光太多偏向于新車市場,加上車展這一宣傳平臺,導致二手車市場增速放緩。北京地區尤為明顯。
市場總結
二手車市場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政策方面:商務部正式出臺的2006年公告第22號《二手車交易規范》中,對已實施的新《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進行了更明確的細化。市場方面:越來越多的廠家參與二手車置換業務,使二手車的質量得到保證。如上海通用的“誠新”二手車業務,要求參加置換的二手車都接受33項車輛專業檢測,以得出公平的定價。如此專業的流程操作,可確保二手車市場良性發展。消費者方面:從不斷增長的銷量上不難看出,二手車已經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整體市場受到購買用戶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無論從政策、市場、消費者任何一個方面來看,人們都有理由相信,中國的二手車市場將會走向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