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汽車制造史上最大的破產案——德爾福公司的重組出現重大轉機。德爾福日前發布的一份聲明稱,它已獲得阿帕魯薩管理基金(APPALOOSA)、澤普世資金管理(CERBERUS)和先驅資本夥伴(HARBINGER)公司的注資承諾,按照這個承諾,該投資集團將以購買優先股和普通股的方式向其注資34億美元,協助其脫離破產保護。這是否意味著在經歷了長達14個月的風風雨雨后,“德爾福破產案”絕處逢生,由此劃上句號?
風光不再
對眾多普通消費者來說,德爾福無疑是個陌生人,但在汽車業內,卻無人不知。除了發動機、變速箱、外殼、座椅、輪胎外,德爾福幾乎能提供所有的汽車零配件,其全球汽車零部件市場占有率高達15%-20%。有這樣全面的零部件產品線,德爾福任何一個小舉動,都會對整車生產企業產生足夠大的影響。
德爾福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位列世界500強排名第146位。在41個國家設有176家全資制造廠、42家合資廠、53個客戶服務中心和銷售代表處以及32個技術中心,僅在中國就有11家生產型企業。1993年,德爾福剛跨進中國市場時,中國市場只給他帶來2000萬美元的銷售額;1994以后,德爾福在中國以年均24%的增長率快速前進;2004年,德爾福在中國合并報表收入超過6億美元,中國市場始終是德爾福非常重要的增長點。
然而,進入2005年后,德爾福每況愈下、厄運連連。先是將保持多年的“霸主”地位拱手相送德國博世公司,接著經營全面滑坡,當年第二季度的營收僅為70億美元,較上年下降5億美元,利潤巨虧3.38億美元。消息傳出后,德爾福股票狂瀉12.1%,僅剩下4.36美元。對于第三季度的業績,德爾福已經提前肯定營運現金流將出現負數,三家主要債券評級機構聯合調低了對德爾福的信用評級。使德爾福最撐不下去的是德爾福、通用汽車、美國工會三者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1999年從通用剝離出去時把龐大的配套企業照單全收,德爾福不得不將通用原先簽訂的高工資合約一并接手,一直要延續到2007年9月終止。目前,德爾福在北美有2.5萬名美國工會工人,每個工人每年的成本是13萬美元,同時還要遵守美國工會的一系列規則,不能停工和削減員工,這使德爾福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危機四起。
申請破產
2005年8月上旬,德爾福剛剛上任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米勒在北美發布消息稱,如果不能與通用及美國工會組織馬上就一份拯救協議達成一致的話,德爾福將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隨后,德爾福與通用和美國工會組織(UAW)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談判。但在10月米勒還是宣布:“在10月17日《美國破產法》修改前,三方很難達成一致,德爾福決定馬上開始破產備案?!?0月8日,德爾福得到美國破產法院允許,開始受到破產保護。這意味著美國汽車制造史上最大的破產案正式啟動。
申請破產本身也許是德爾福自救的一個舉措,因為美國破產法第11章并不意味著對公司進行清算,也不意味著公司倒閉。它是一個重組程序。根據這個法律程序,允許企業債務人在申請破產保護后能夠繼續保持對企業的控制,在繼續經營日常業務(包括制造、銷售、采購等)的同時解決其財務和業務運作方面的問題。企業現有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將繼續留任,并在法院和股東的監督下運營業務?!捌飘a保護”給企業一年的時間,一年以后如果企業覺得重組沒有完成,則可以申請延長?!捌飘a保護”以后工會權力明顯削弱,一些原來受到工會干預的事情,現在企業都可以放手去做。因此,提出“破產保護”可以看作是德爾福度過危機的韜晦之計。
德爾福期望,與之有千絲萬縷聯系的通用也能在法律壓力下伸出援助之手。對此,通用外聯總監湯姆?考威樂斯基說:“通用不會對德爾福的采購底線做出任何承諾?!彼瑫r表示,由于大量采購,通用每年都支付給德爾福約20億美元的“采購津貼”,但如果德爾福申請破產,通用很可能不再支付這筆津貼。
“德爾福面臨的問題比我原來設想的更復雜?!笔潞螅桌杖缡钦f。申請破產保護畢竟是德爾福萬般無奈下的一條“苦肉計”,也是以生命為賭注的最后一搏,能否就此翻身,誰都沒有把握。
波及全球
德爾福宣布破產保護后,整個美國股市受其影響持續走低,德爾福破產案震驚了整個美國。人們擔心的是:德爾福與通用和美國汽車工會的矛盾,影射出美國汽車工業面臨的深層矛盾。這樣的產業矛盾如果不解決,即使德爾福此次僥幸走出破產,美國汽車工業恐怕還會出現“第二個德爾?!?、“第三個德爾福”。
業內人士指出,德爾福面臨的挑戰是全行業性的,折射出當前全球汽配業寒氣逼人的現狀。隨著上游企業庫存增加、減產以及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導致美國各大零部件供應商股票下挫,美國天合公司、德爾福公司、李爾公司紛紛受到波及。兩頭受氣的零部件供應商的日子更加難過。
偉世通公司是福特公司最大的零部件供應商,它已經根據福特產量計劃調低了生產計劃,債信等級都被降到了垃圾級。為此福特汽車集團斥16億巨資拯救偉世通。2005年5月17日,汽車地板和音響部件的關鍵制造商柯林斯阿克曼曾申請破產保護,北美和亞洲汽車制造商同意其漲價自救,也是為了幫助其擺脫破產困境。如果說偉世通接受福特援助和柯林斯阿克曼提價自救使人們看到了些許曙光,那么德爾福的急速沉淪又讓一切希望化為烏有,此舉突出表明了國際汽車零部件制造業正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全球汽配業難道真的快撐不下去了?
一線轉機
德爾福申請破產保護之后,2.5萬工人何去何從?他們的收入和福利將怎樣調整?這場勞資雙方的博弈才剛剛拉開序幕。德爾福一系列動作可謂緊鑼密鼓,主動與工會代表進行具有建設性的談判,目的是讓勞動協議采納具有競爭力的勞動成本結構,以及處理掉不贏利、非戰略性的美國業務。但收效甚微,因為沒有通用汽車公司的協助或美國法院的干預,依然無法對集體談判協議做出必要的修改。
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半年之后,2006年3月事情終于出現了一線轉機。通用汽車、德爾福與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達成了一項規模宏大的員工提前退休協議。為了實現成本削減目標,兩家公司愿意出巨資向員工提供一次性退休補償,涉及員工超過12.5萬人。這項勞工協議,為通用2008年前裁員3萬人計劃的實施提供了保證,同時也使其前子公司汽配件巨頭德爾福免于罷工威脅。根據協議,兩家公司中符合條件的UAW員工,如果同意放棄未來福利,將得到14萬美元的一次性補償,而余下者則能得到3.5萬美元,他們還將繼續享有全額退休金。
這雖然僅僅是一個初步協議,但說明堅冰開始融化,頓使德爾福信心倍增。
開始轉型
對于德爾福來說,破產或許是一種擺脫困境的戰略。德爾福破產好處有二:一是將計劃融資45億美元;二是可以關閉一些工廠,以減輕負擔。這都為德爾福的浴火重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果然,德爾福開始邁開轉型的步伐。2006年3月31日,總部位于美國密歇根州特洛伊市的德爾福公司宣布其戰略發展框架:通過廣泛的全球重組,以期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先前宣布的德爾福及其41家美國子公司走第11章業務重組程序,恢復業務穩定并獲得利潤。這項轉型計劃旨在使德爾福在全球市場上恢復競爭力。
根據轉型計劃,德爾福計劃至2007年脫離第11章業務重組程序,繼續與美國工會和通用汽車公司進行談判以達成共識,改造勞動力成本結構,使其更具競爭力;同時,啟動“雙軌道”破產程序,以取消集體談判協議和一些沒有贏利的與通用公司的合同。
史蒂夫?米勒表示,公司現有40%以上的管理職位將被最終去除。不僅如此,到2006年底,計時工和正式員工固定福利養老金計劃將被保留但會被凍結;德爾福公司會執行具有競爭力的員工福利方案,并尋求養老金融資方案。在裁員的同時,德爾福還將保留并發展核心業務產品線,重新部署制造業布局,而非核心業務將在2008年前出售或關閉。通過結構和產品轉型以及銷售和行政成本節約方案,全球正式員工將被縮減25%。
當時留下的懸念是:在日本汽車公司和高油價的影響下,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擅長的SUV和大型轎車市場已經受到巨大沖擊,而從通用和福特剝離出的德爾福和偉世通業務勢必受到巨大影響。有業內人士稱,“只要三大公司繼續低迷,德爾福重組的道路將是坎坷和充滿艱辛的?!?/p>
又成香餑
2006年11月,有媒體報道稱,中國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東風公司旗下的東風股份公司將聯手國內最大的零部件制造商之一敏實集團,參與并購美國德爾福公司北美破產資產。事后了解到,敏實集團并未參與上述并購案。
這是第二次曝出中國汽車企業試圖并購德爾福資產的消息,先前國內汽車零部件三強之一的萬向集團曾有意洽購德爾福汽車傳動系統部分資產,突顯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生了重要轉變。盡管分析師表示,中國汽車制造商要想成為全球市場一支重要力量,可能還需10年時間,但零部件企業憑借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不斷提高的質量聲譽,已經在國際舞臺上開始展示自己的力量。由于種種原因,該并購案最后以流產告終。
東風股份發言人在接受采訪時,對該傳言不置可否。業內人士認為,并購德爾福的資產將有利于東風進入關鍵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和制造領域。這段時間,關于德爾福的破產資產處理的傳聞不斷,有消息稱:包括美國江森控制系統公司等在內的眾多汽車零部件公司開始謀求介入德爾福重組。此外,德爾福電子控制以及機械動力系統等資產已被一些企業瓜分,其中,印度幾家汽車零部件公司已把德爾福的操控系統資產吞并,德爾福又成了人見人愛的香餑餑。
浴火重生?
隨著2007年的來臨,德爾福公司的重組話題被越炒越熱。日前有消息稱,對德爾福感興趣的遠不止阿帕魯薩管理基金、澤普世資金管理、先驅資本夥伴(HARBINGER)等幾家,最近又有多個實力雄厚的財團加入到對德爾福的爭奪中來。德爾福第二大股東———對沖基金landCapital日前表示:有意向德爾福董事會提出一項47億美元的注資計劃,以取代上述三家基金的注資。
現在,不論德爾福董事會最終批準哪個投資集團的注資計劃,其重組計劃都將取得巨大進展。這一重組轉機——用米勒的話來說:“標志著德爾福公司在企業重組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邁向脫離第11章破產保護法的一大步。”按照米勒的計劃,德爾福北美業務將在2007年第二季度結束破產保護程序。屆時,將產生一個全新的、健康的德爾福公司。
該項重組計劃最終能否實施的關鍵有兩條:一是上述注資計劃能否被接受;二是必須在2007年1月31日之前,德爾福、通用汽車以及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達成新的勞工協議,否則投資者可能撤銷注資計劃。
業內人士分析:這一新的勞工協議至關重要,為重組提出了一個框架,最后時間表也給通用汽車和工會施加了一定壓力。如果三方就勞工問題達成協議,那么這將是一個多贏的計劃——德爾福的競爭力將得到極大提升;通用汽車將為解決勞工問題做出一些補貼,但也將獲得新德爾福公司大約5.7%的股份和大約20億美元的現金補償;工會雖然做出了讓步,但在一個更加健康的德爾福公司中,工會利益將得到保障。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德爾福你能夠辦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