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是中國開始“十一五”規劃的頭一年,也是中國加入WTO后承諾汽車整車關稅降至25%的最后期限。回首剛剛走過的這一年,中國汽車工業在“增長快、運行穩、質量高”的宏觀經濟形勢背景支撐下,在持續穩健的強大市場需求驅動力作用下,從入世前最令人擔憂的產業變成了今天最令人振奮的產業:全年汽車產銷量同比大幅攀升、汽車自主研發碩果累累、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首次占據第一把交椅、汽車出口形勢喜人……
產銷兩旺成為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
中國汽車市場在經過2002和2003年的井噴、2004和2005年的低潮后,2006年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2006年中國汽車產銷727.97萬輛和721.60萬輛,同比增長27.32%和25.3%(見圖一),創造了又一個“井噴”年,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增長如此迅猛,主要歸功于乘用車市場的銷量貢獻,其中轎車銷售382.89萬輛,同比增長36.89%;多功能乘用車(MPV)銷售19.11萬輛,同比增長22.62%;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銷售23.81萬輛,同比增長21.23%。其中私人轎車消費比例在不斷擴大,轎車消費的迅速擴大,成為拉動中國汽車消費快速增長的主導力量。究其原因,主要是這幾年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百姓對未來的經濟預期比較樂觀,二三級汽車市場得到高速增長,再加上國外汽車廠家紛紛躋身中國市場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以及降低用戶購車門檻等因素的影響。盡管2006年油價仍居高位,但是在一系列鼓勵汽車消費措施之下,購車仍是許多中國百姓的計劃目標。
國際汽車巨頭紛紛調整中國戰略
雖然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在近幾年增長幅度呈波動趨勢,但是由于宏觀環境穩定、國民經濟增長平穩、百姓收入持續增加,總的汽車銷量依然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國民購車的熱情仍然持續升溫。與國外汽車市場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相比,中國市場儼然成了國際汽車巨頭搶占全球市場份額的救命草。面對中國這塊豐盛的蛋糕,各汽車巨頭紛紛調整中國戰略:原先猶猶豫豫的企業變得義無返顧;早先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也不斷引入新的產品、新的品牌以充實企業產品線,爭奪各細分市場。例如2006年4月12日三菱汽車才正式入股東南汽車,在11月份的北京國際車展上就推出掛三菱標志的藍瑟和戈藍轎車,同時還進一步強化了和長豐汽車的合作關系。又如沃爾沃S40實現國產;英國蓮花汽車牽手浙江青年集團;本田將豪華品牌Acura(阿庫拉)正式引入中國;

日產計劃將其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引入中國的同時,其合資公司東風日產計劃推出10萬元以下的車型,進一步完善整個企業的產品線;眼見上海通用的多品牌戰略發展得如火如荼,上海大眾也在北京國際車展上大張旗鼓的宣傳、推廣其新引入的百年品牌斯柯達;北京車展期間日方代表聲稱大發已與中國一汽開展了全面合作,并將以獨立品牌全面進入中國市場……動作最大的當屬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先是在北京奔馳實現克萊斯勒300C的成功量產;接著與奇瑞汽車結成了生產小型車的聯盟意向;11月份又購買了北汽福田約24%的股份,成為福田第二大股東;最后在12月27日由戴-克、福汽集團和臺灣中華汽車三方共同投資的戴姆勒-克萊斯勒輕型汽車公司終于獲得國家商務部核發的外商投資企業批準書,完成了所有的審批程序,獲準設立,戴-克擁有50%的股份。由此可見,各大汽車巨頭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服務品牌成為一種新的競爭力
隨著這兩年國內車市供求關系的悄然轉變,產品日益同質化,各個細分汽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競爭開始從簡單的產品價格競爭過渡到產品后市場的競爭。服務價格、服務效率、服務質量以及顧客對服務的體驗和滿意程度,正在成為衡量汽車廠商服務能力的新標簽。產品品牌與服務品牌并駕齊驅的經營模式,也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從國內汽車服務品牌集中誕生在近兩年就可看出,售后服務已經成為繼新車、價格之后國內車市又一競爭激烈的戰場。
服務品牌宗旨對比
+上海通用 別克關懷 “比你更關心你”
+奔馳汽車 星徽理念
+奧迪汽車 恒久關愛
+一汽大眾 “嚴謹就是關愛”
國內自主品牌宗旨對比
+奇瑞汽車 “315”戰略“快?樂體驗”
+吉利汽車 “關愛在細微處”
+海馬汽車 “藍色扳手”
翻開中國汽車市場服務品牌的發展歷史,國外品牌毫無疑問走在了前面,但是國內汽車自主品牌也充分認識到了服務品牌化、標準化、專業化的重要性,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汽車服務品牌來參與市場的競爭。例如自2002年11月上海通用創立了售后服務品牌——別克關懷,提出了“比你更關心你”的口號后,奔馳推出了星徽理念,奧迪推出了恒久關愛,一汽大眾推出了“嚴謹就是關愛”……國內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也不甘落后,2006年奇瑞汽車獨樹一幟發布了“315”服務戰略,并在業內首次提出了“快?樂體驗”的服務品牌;吉利汽車也花巨資努力打造2005年推出的服務品牌“關愛在細微處”,追趕市場發展步伐;海馬汽車則推出“藍色扳手”建立以專業服務、維修質量、價格透明、增值服務和純正配件等五大要素為標志的全新服務理念。這表明中國自主汽車品牌服務正在告別薄弱期,向差異化服務的更高層次邁進。應該說現在企業的服務意識已普遍提高,開始重視服務品牌的建設了。但是塑造服務品牌僅僅有重視的意愿是不夠的,還要有服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超值的服務內容,有強大的執行力,要長期堅持、切忌急功近利,要找準定位、突出差異,要服務標準科學、規范,要將服務品牌建設和維護納入正常的企業建設軌道,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完善,最終建立起強有力的服務品牌,才能形成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中國高端汽車市場進入“戰國時代”
根據海外車市的慣例,高檔豪華車在整個汽車市場上的比重一般為8%左右。以2005年中國汽車市場銷售570萬輛計算,高檔豪華車市場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奔馳、寶馬、奧迪、凱迪拉克、克萊斯勒、VOLVO等紛紛選擇國產不無道理。縱觀中國高檔汽車市場,儼然已成為德國的天下。2006年以來,日、韓、法、英系逐漸暴露了他們搶灘中國豪華車市場的野心。2月22日,現代豪華轎車旗艦“雅尊”正式登陸中國,打響了2006年國內豪華車市場競爭的槍聲。6月21日,雷克薩斯在北京宣布:從即日起,兩款重要車型——主打舒適、豪華牌的全新ES350和主攻運動型豪華轎車市場的全新IS300將同步進入中國市場。國慶節前夕,雷克薩斯又正式投放旗下的旗艦車型LEXUSLS460L,這也是雷克薩斯2006年引入我國的第三個系列車型。至此,雷克薩斯產品系列除個別車型外,已基本進入中國,開始了與奔馳、寶馬在中國高檔車市場上的對峙。本田旗下的豪華品牌謳歌也在國慶節后正式登陸中國,在未來一年內,謳歌將在全國建成10家特約店。隨后,日產中國宣布350Z、07款風雅、07款貴士三款豪華車將以聯合進口的形式登陸中國市場。面對中國巨大的豪華汽車市場,美國福特、法國PSA集團、英國蓮花等汽車巨頭自然也不會放棄。福特旗下的捷豹汽車早在2004年3月就正式進入了中國市場,福特旗下另一品牌沃爾沃也在2006年7月將沃爾沃S40實現國產。標致雪鐵龍于2006年3月特意在中國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標致雪鐵龍(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宣布年底將引進進口豪華車C6。在2006年11月的北京國際車展上,蓮花汽車正式牽手青年集團,發力中國高端市場。面對挑戰,寶馬集團在北京國際車展上正式上市專門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全新車型寶馬5系Li,這是世界高檔汽車品牌首次為中國設計、研發全新車型,表明世界高檔汽車巨頭高度重視中國市場的爭奪。中國高檔汽車市場可以說真正進入了“戰國時代”,新加入者能否撼動奔馳、寶馬、奧迪三劍客的霸主地位,人們拭目以待。
新車上市數量多、頻率快讓人目不暇接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消費者購車欲望不斷加強,需求日益多樣化,廠家也在不斷推陳出新發布各式各樣的車型來迎合消費者。例如馬6推出轎跑車、奇瑞推出酷越V5、長安力推奔奔、華普宣揚海炫女性車、東風日產主打駿逸休閑商務車等。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上市的新車(含改款)已經過百,幾乎達到平均每周兩款的密度,為中國汽車發展歷史之最。新車上市已經成為國內各汽車廠家的重要營銷策略,首先它能夠制造炒作議題,吸引眾多消費者的關注;其次還可以借此迫使同級競爭車型降價,打亂同級車市場的價格秩序并亂中取勝。于是出現了雅紳特“降價門”事件,事件發生后雅紳特銷量不降反升,這一方面反映了廠家新車上市倉促、定價不準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低端汽車消費者的實際心態。眾多新的車型頻頻上市使得中國汽車市場競爭進入到前所未有的激烈局面,也使得各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在不斷發生變化。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中國市場各級別的車型數量將只增不減,象過去單純靠單個車型的銷量支撐整個局面的情形將一去不復返,越來越多的全球新車型會選擇在中國首發。
圖二 2006年各細分市場新增車型數量一覽

中國汽車出口成績喜人但也突顯諸多問題
據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日前透露,2006年中國汽車出口達到創紀錄的34萬輛,比2005年增長一倍左右(見圖三)。其中轎車出口達到9萬多輛,比2005年增長200%。另外,2006年中國汽車出口有兩件大事是不容忽視的:一是華晨汽車與歐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HSO汽車貿易公司一次簽署為期5年、共15.8萬輛中華轎車的出口協議,這是迄今為止我國自主品牌轎車整車出口量最大的一份合同;二是奇瑞在與夢幻分手后,與戴-克集團達成初步協議代工生產汽車出口到美國市場。盡管全年的汽車出口成績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讓人很是振奮,但是縱觀我國汽車出口特點可以看到:出口目的地仍多為亞非拉中東等地區,而且過于分散;汽車出口經營單位眾多,但各自走量又都不大,競爭力有限;乘用車出口雖增長很快,但仍以商用車為主;各出口企業為爭奪顧客競相壓價,造成單車出口利潤下滑。鑒于此,2006年年底商務部牽手國家發改委、質檢、海關、認監委等5部委出臺《關于規范汽車出口秩序的通知》,以一系列具體的強制性標準規范汽車出口企業。應該說這一法規的出臺,盡管在短期內會對國內部分汽車企業的出口造成一些影響,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有利于維護中國汽車產品在國際市場的聲譽,也有利于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保證企業的利潤,對提高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出口質量和效益也是很有好處的。
圖三 近幾年中國汽車出口形式一覽

自主品牌成為全年車市的一大亮點
2006年對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來說絕對是豐收的一年,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企業銷量排名,業績都是非常喜人(見圖四)。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1-10月乘用車自主品牌累計銷售近174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其中自主品牌轎車銷售81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7%。自主品牌汽車也一改以往低端的市場形象,紛紛將其產品線往中級和高端市場延伸。例如吉利兩個月內連推吉利金剛、遠景兩款中級車,正式進入中級車領域;一汽、上汽分別推出奔騰和榮威品牌,進軍中高級轎車市場;紅旗轎車HQ3上市,定位重回高端市場。除了銷量和份額成績喜人外,汽車的核心部件發動機的自主研發成果也相當不錯。如華晨的1.8T汽油發動機、長城的TC“智能節油王”INTEC發動機、吉利的CVVT發動機、海馬的HM483Q發動機,特別是奇瑞的ACTEC 1.6L發動機開創了中國自主品牌向全球著名汽車廠商提供發動機的先河,而且數量高達10萬臺。
自主品牌能取得這么好的業績,首先得益于國家對自主品牌汽車的大力支持;其次是自主品牌汽車的產品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市場上有了相當的信任度;另外自主品牌的成本優勢也很重要。除了原先的自主品牌轎車企業如奇瑞、吉利外,原來以商用車為主的企業如長城汽車、江淮汽車、北汽福田、長安汽車等也紛紛推出轎車發展戰略,再加上比亞迪、力帆、華普等,一時間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市場變得格外熱鬧,形成了一股自主品牌熱潮。
圖四

兩廂車成為車市追捧對象
從2006年前三季度的轎車上牌數量來看,兩廂車的注冊數占轎車總注冊數的21.0%;另外,在2006年眾多上市的新車型中,兩廂車占據近2/3。有數據顯示:2001年國內只有9款兩廂車,銷量只有10萬輛;現在市場上的兩廂車接近30款,全年國內兩廂車銷量超過70萬輛,增長速度快得驚人。在緊湊型車型里,兩廂車已漸漸取得與三廂車分庭抗爭的地位,飛度、富康、POLO、標致206等車型大行其道。在中級車市場,目前只有福克斯、寶來、凱越HRV及騏達等少數幾款兩廂車型。隨著2007年兩廂伊蘭特、兩廂賽拉圖等車型的推出,中級車市場兩廂車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對于兩廂車流行的原因分析:一是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汽車消費逐漸變得理性了,他們越來越講究實用性、個性化和有品位;二是兩廂車具有鮮明的優點,比如車身小,無論在路上行駛還是停車入位都很方便;三是油價長期處于高位的情形下,兩廂車的節油性優勢很明顯。
總之,通觀近幾年國家經濟穩步發展,汽車消費需求節節攀升以及換車高峰的臨近,2007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仍有望維持較高的增長水平,二三級市場的高速增長態勢將繼續維持,全年的產銷量仍將保持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