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貸款買了套房子,簡直就像買了個爺,沒日沒夜地干活每月日子過得還是緊巴巴的,這跟賣身當奴隸有什么兩樣?”不少為房所累的業主都有這樣的“幸福抱怨”。
其實,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你巧用三招房貸融資,你的房子也會變成隨時可以提現的“小金庫”,做一個快樂的房奴!這可是我真實的理財感受。我家從最初的無房戶,到現在擁有兩套房子的房主,而且沒有絲毫的資金壓力,其中房貸融資可謂功不可沒。
第一招:先住房后還錢
1999年大學畢業后,我進入武漢沌口開發區某公司工作。經過一兩年的打拼,我被提升為部門負責人,月薪由最初的2000多元上漲為5000多元。手中有了一些閑錢,我就動了買房的心思。2005年7月,我看中了一套110平方米的住房,總價40萬元,首付30%。我一次性交清首付肯定不成問題,但手頭就沒有多少資金了。想到28萬元的10年期房貸和住房裝修的幾萬元花銷,我心中就有點兒猶豫了,自己會不會變成整天為房子工作的“奴隸”呢?
不想過壓力太大的房奴生活,又抵擋不住房子的誘惑,于是我開始仔細研究起銀行的貸款方式來。經過再三比較,我選擇了銀行推出的一項“入住還款法”,即5年期以上房貸客戶可以在貸款初期僅償還貸款利息,無需償還貸款本金。
以我為例,若選擇等額本息還款法,每月月供3082元。選擇“入住還款法”后,在開始還款的6-12個月內,每月僅還1357元,足以讓我喘過氣來。這樣,我買下住房后,裝修貸款也可以解決了,對此家人也非常滿意。
第二招:家人合力還房貸
我的房子雖然買到了,可我哥的住房問題仍然讓父母犯難。哥哥是個自由撰稿人,眼看著快步入而立之年,父母急著催他趕緊買套房結婚用。房子是千挑萬選終于相中了,首付款也備齊了,卻因哥哥無穩定收入來源而拿不到銀行貸款;60多歲的父母因年紀“超標”,也被銀行貸款拒之門外。
正在一家人一籌莫展的時候,我突然悟到了求人不如求房貸的政策。于是,我和哥哥商量后,決定用哥哥的名字采取家人合力還房貸的方式貸款。這樣,在借款人還貸能力無法達標的情況下,通過追加符合還貸能力直系親屬作為共同還款人的方式,就可以順利獲得貸款了。
以我家為例,父母是退休的公務員,能彌補哥哥本身收入不穩定的不足。而哥哥正處于壯年,低于貸款年齡警戒線。因此,只要父母中一人作為共同還款人,就能合力貸款了。很快,哥哥就拿到了貸款。搬進新房那天,哥哥誠懇地向我道謝,說如果不是我想出了這個理財好主意,他現在的頭發都得愁白了。
第三招:隨借隨還,房子變提款機
2006年,銀行連續兩次上調房貸利率,促使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提前還貸熱。此時,我也急著動腦筋想把貸款提前還了。28萬元的10年期房貸,現在每年就要多還近500元的利息,這可是一個月的水電開支費用啊。我和父母商量后把心一橫,將他們以前買的快到期的國債及其它理財產品全部變現,用于提前還貸。如今雖然是無債一身輕,但我還是感受到了家里沒錢的恐慌。萬一家里出個意外,那可是一分救命錢也沒有了。
這時,我了解到部分銀行推出了個人住房循環授信的業務,就是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申請循環信用額度,需要資金時可多次從銀行貸款。以招商銀行為例,估價40萬元的房產循環授信額最高可達28萬元(相當于房產估價的70%)。客戶急需用錢時,只要在授信額度內,不必重新辦理抵押登記就能貸款,隨借隨還,解決生活急用之需。我當即爽快地辦理了這項業務。當我拿著兩萬元現金交給爸媽養老時,他們感慨地說:“嘿,沒想到這房子還變成會生錢的雞了!看來,多懂得一些理財知識真的很重要啊。”
專家點評:張愛平(農行湖北省分行信貸業務部科長)
理財除了要有財商,更要及時借助于一些政策信息。近幾年,銀行、按揭機構相繼推出許多樓宇按揭新金融產品,能為置業者提供符合個性化需求的服務。對于類似上文這樣的置業者來說,就充分借助了這些新的貸款業務,解決了買新房的資金問題。
一般來說適當負債,能夠增加家庭資產的流動性,可從容應付新房裝修、子女結婚等大額資金支出。同時,如能將剩余的現金資產進行合理投資,則能取得較好的投資回報,有事半功倍的理財效果。但在嘗試這些新型理財產品時,理財者應對自己未來承擔風險的能力進行充分的評估。因為房產投資的風險還是很大的,如果房產過多,很容易因投資過分集中而增加投資風險。
因此,建議月收入不足萬元的家庭,其按揭月供款額最多不應超過家庭收入的5成。把按揭置業作為一種消費理財的技術手段,明智、客觀、靈活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按揭方式,擬訂適合自己的還款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