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正是干事業的年齡,可我卻因為單位改制不得不辦理了內退手續。
很多人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專利,既然下崗了,生活來源都成問題了,哪有什么財可理?殊不知,此時家中收入驟減,危機意識增強,更有必要挖空心思來做“財主”。這樣,不僅能提高家中因經濟拮據而影響的生活質量,而且能為家人提供“愛的保障”。
從企業內退后,我每月只能領到658元的生活費。丈夫是公務員,每月有24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雙方父母都有房子和退休養老金,不用我們負擔;女兒在上小學,每月200多元的開銷,從數字上就可以發現,我家的經濟狀況很依賴丈夫的收入,一旦他有所波動,全家將受到很大影響。為防范風險,我極力勸說丈夫搬回去和我父母一起住,把自己那套70平方米的房子以650元的月租金租出去??蓜e小看這每月的650元,這相當于我多領了一個人的生活費,每年就多出7800元!
隨后,我又用空閑時間好好打理了一下有限的存款,為丈夫減輕后顧之憂。
首先,我確定了理財的首要原則——穩。畢竟我家收入不多,經不起額外的折騰。加上房租,現在每月收入是3708元,除去700元生活費后,我把節余的1/3(1000元)都做了定期存款。在存單的金額上,我也是煞費苦心。為避免因提前支取把利息損失降到最低點,我把存單分為2000元、3000元、5000元和8000元幾種。若急需用錢,支取相應數額的存款即可。比如,上月我妹妹買房找我借l萬元,當時,8000元和5000元的存單都沒到期,仔細核算后,我取了一張5000元和兩張到期小單,少損失了20多元的利息。另外,我把定期存單辦理了“自動轉存”功能,防止因一時疏忽忘記續存而損失利息。
理財專家說:“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但也別把雞蛋放在太多的籃子里。”于中低收入家庭來說,有限的精力和財力不允許投資四面出擊,過于分散。因此,我決定不買利潤大、風險高的股票,而選擇了憑證式國債和開放式基金。債券的利息雖與定期存款差不多,但可免20%的利息稅。我買的債券的期限都在兩年以內,數額在2萬元左右。去年,我買的兩年期國債到期后,就節省了近百元的利息,給老公買了一雙鞋。因為基金投資相對安全,我?選擇了兩家基金公司??呻S時賣出、隨時兌付,平均年利率也高于銀行一年期存款。
其次,是未雨綢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家庭經濟的滑坡,我擔心現有的醫療保險不能滿足以后的醫療需要,萬一出現什么疾病,醫療費用將會成為全家最天的一筆支出。于是,我除專門準備了l萬元活期存款作應急金外,還在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買了商業保險進行補充。比如,我給老公買的泰康人壽“安享太生兩全保險”,花費不多,卻為今后的生活提供了切實的保障。
當然,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也是理財不可或缺的。下崗后,我堅持記家庭收支明細賬,隨時掌握家庭資金流動情況。我進超市購物很少帶女乳,小孩兒嘴饞,零食一買一大堆,別看每次五元十元的,次數多了數目也不小。每次到超市購物前,我都要先羅列清單,按單索驥。同時,現在許多超市都開展了諸如“買100元,遴某某”的活動。于是,我經常把一些日用品進行集中采購,一年下來,能得到不少贈送的牙膏、牙刷和香皂之類的消費品。
經過我的精心策劃,我家的資金組合呈現多樣性:債券、定存和保險,三種方式合理搭配,有限的資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不過,我在理財上也曾有過不步失誤。 3年前,一個遠房親戚以“高于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許諾從我手中借走了8000元錢。結果討了3年債,好說歹說才把本金要回,但利息卻打了水漂兒。因此,我得出一個結論:民間借貸信不得!還有一次,我以50元的價格把父母收藏的文革時期的連環畫賣了,結果轉頭就發現在舊貨市場同類畫冊已賣到了2000元,這讓我對“貨比三家”有了深刻的體會。
總的來說,我對自己下崗后的理財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家里沒有因我下崗而減少收入,也沒有因通貨膨脹而縮水,反而略有盈余。更重要的是,我在全家人的心中播下了理財的觀念。現在,聲稱“錢是王八蛋,用了再去賺”的老公,也積極出謀劃策配合我理財了。這不,前不久,老公還“下?!编]市,小賺了幾筆,樂得合不攏嘴。
專家點評:張愛平(農行湖北省分行信貸業務部科長)
這位下崗工是一位很有理財頭腦的“好當家”,至少有兩點值得我們借鑒:1.能夠將手中有限的資金用活,使之永遠處于一種流動的狀態;2.懂得不盲目追求高收益,注重將風險控制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并能根據市場的變動情況,因是時因利調整資金比例,學會在流動中順勢而為,不斷改變局部策略,盡可能最大化地實現預期目標值。滿足不同階段的理財目標,提升生活晶質。
此外,我覺得這位“好當家”有些細節還需改進:1.學會轉移通貨膨脹的壓力。因為目前人們的存款仍處于“負利率”時代,因此選擇長期存款是不合適的,而應選擇短期存款,并利用其他理財工具獲得收益。2.學會聽取理財專家意見?!板X是自己的,交給別人不放心”,這是很多人理財的心得,但這種“自力更生”的做法不可絕對化。將“自力更生”與“巧借高人”結合起來是最明智的。當然,也要注意識別受托人是否值得信賴,對相關信息披露應保持高度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