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溫太低不利于健康
能不能舒適地度過冬天,室內溫度的確是一個關鍵指標。當室內溫度低于12℃時,室內可居住性較差并有損健康,80%坐著的人感到寒冷。老人、兒童或患有感冒、肺炎等疾病的患者,在較低室溫環境中容易發生低溫癥,即體溫低于35℃;輕度低溫癥患者大多表現為動作緩慢、精神遲鈍,但神志尚清醒;體溫如果再低則可能會陷于昏迷狀態,并可導致死亡。所以,切忌為了省錢而不使用取暖設備。
室溫太高易引發疾病
居室如果“溫暖如夏”也不利于健康,適宜的室內環境還與相對濕度的高低有關。一般情況下,室內溫度越高,空氣就越干燥,相對濕度就越低。在冬季,適宜的室內相對濕度為30%~60%。如果相對濕度僅在15%左右,對人的身體健康是有相當危害的,主要表現為:一是呼吸干燥空氣可損傷呼吸道,引發哮喘、支氣管炎、鼻竇炎、鼻出血、鼻腔咽喉干燥和嘴唇裂口等;二是皮膚等組織水分蒸發,導致皮膚和眼睛干燥發癢;三是人體容易產生靜電,誘發心律失常,并可使部分精神病或心臟病患者病情加重;四是使人容易感到寒冷。另外,室內取暖設備溫度調得過高,不但加重空氣干燥,還浪費了緊缺的能源,增加開支。
室溫以16℃~22℃為宜
想要擁有健康舒適的冬季室內環境,不但要看溫度,還得注意室內相對濕度和空氣質量。一是室內溫度控制在16℃~22℃為宜;二是在使用空調和暖氣設備時,最好使用加濕器或在暖氣設備處放盆水,在室內養些水生植物,以盡量增加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三是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禁止吸煙。
(摘自《家庭生活報》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