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關系,我們會接觸到很多企業的經理人,也常會有人就其工作或者職業發展詢問我們的看法,比如“下一步該怎么走?”這個時候,我們常常反問:“你給自己定的方向是什么?”然而,很多人并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
有兩個我們身邊的故事,也許能有一點啟發。
有一個朋友,是一位斷斷續續有六七年炒股經歷的業余股民,和大多數人一樣,工作之外希望在股市找到一條生財之路。在經過了頭幾年的隨波逐流之后,他把自己買賣股票的依據放在了“技術分析”上,借助K線圖和一些技術指標,再參考媒體的股評文章篩選出自己的目標。這個辦法雖然讓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賠錢了,可也沒賺到什么錢。“兩個市場1000多只股票,要看的東西太多了,東一頭西一頭,不說是大海撈針也差不多!”
轉機發生在2005年,他注意到了礦產資源漲價的大勢,把選擇的方向集中在與礦產資源尤其是有色金屬相關的數十只股票中。“這樣一來,所有的功課都可以圍繞這些股票來做,對這些公司了解得也就更多了,像公司基本面的情況、業績預期,包括國際期貨市場的價格變化……”到現在,他賬戶里的資金已經翻了一倍多。當問到如果股市沒有了現在的強勢行情,如果礦產價格走軟怎么辦時,他回答說:“那也不怕。現在我知道,只要先找好方向,就不怕沒辦法。”
“只要先找好方向,就不怕沒辦法”,類似的話以前也聽到過,只不過那一次說出這番話的,是我們遇到的一位經銷商。
這位經銷商“下海”多年,從一個門店起步,逐漸發展起了自己的客戶網絡,手上的產品也一年年增多。不過,生意雖然比以前大了,他心里的壓力卻越來越大,而最大的威脅是來自生意內部:一方面,不時有做大的廠家開始搞“重心下沉”、“渠道扁平”,原本是自己的地盤被廠家變相甚至直接接管,雖然這些廠家會照顧到他的一些利益,但是被邊緣化、被架空的事實讓他越來越感到不安;另一方面,連鎖商超的勢力越來越大,自己迫于廠家和市場的壓力不得不進,但結果大多是有苦勞沒利潤,還要承擔廠家和商超轉嫁的風險。
“勞神勞力卻總是原地打轉”是這位經銷商對自己當時的評價,不甘受困的他開始尋找出路。“既然連鎖商超是趨勢,那么多廠家又做不好,這里面應該有機會。”一番潛心琢磨和求教之后,“重點做商超”成為他最后選定的方向。朝著這個方向,他有意地培養商超人脈,了解連鎖商超內部的運作方式,調整自己的產品和隊伍,努力形成做商超的特長。盡管付出了一些代價,但是這條路“走活了”:更多的廠家主動來要求合作,甚至商超采購也請他幫助尋找產品;不僅在商超能夠盈利,從廠家也挖掘出了額外的利潤。這位經銷商總結說:“要是當初沒有找準方向,不可能有今天。做生意關鍵是找方向,有方向了總會有辦法。”
這兩個關于方向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一些什么提示呢?現實中不難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人,從早到晚終日勞碌,不可謂不勤奮,卻難見有顯著的發展;有的企業,從上到下長年奔忙,不可謂不努力,卻難見有獨到的優勢。這個時候,也許我們該問問自己:我有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有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
因為在這個時候,方向比方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