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低了,顧客卻不滿意,經銷商、零售終端也紛紛告急。降價也是門藝術,弄不好會引火燒身。中小企業該有怎樣的低價策略呢?
為一個中小企業,一個“拾遺補缺者”,市場細分一直是我們市場制勝的法寶。做“小池子里的大魚”的策略使我們的日子過得相當滋潤,但是我們也有煩惱——市場份額和影響力有限,小池子的魚再大到江海也是小小的。那怎么才能增加市場份額,怎樣才能成長呢?
高檔產品低價賣,
新老顧客不買賬
要想賣得多顧客就必須多,顧客在哪里最多?當然是主流市場。多年市場實踐,我們認識到中國主流市場是低價的,物美價廉是其消費的核心。某知名市場調研公司研究表明,對于中低端產品中國消費者更信賴本土品牌。這讓我們看到了中低端市場的希望。隆力奇就專注于中低端市場的開發,一不留心成就了年銷售額近三十億的大企業,成為本土日化品牌的標桿,這更堅定了我們參與主流市場競爭的信心。
如何參與主流市場競爭呢?通過謹慎的研究,并結合公司的資源,我們決定把公司旗下的中高檔品牌M價格下調50%,重新定位為中低價的大眾品牌。這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網絡和渠道(渠道與大眾品牌多數重疊),而且公司資源不允許我們再推出一個新品牌。M品牌產品線與低端市場相近,降價不降質,高檔產品低價賣,真正的物美價廉會獲得消費者青睞。對經銷商與消費者的調研也表明,大家都對這個策略充滿期待,我們堅信高檔產品低價賣、物美價廉的產品一定能打動消費的心。通過更廣闊的目標消費群體覆蓋,我們相信能夠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
于是我們選擇了品牌基礎較好但市場容量較小的H省作為試點。品牌基礎越好調價的影響就越大,出現的情況就越多,就更有代表性。市場容量小,即使調價失敗也不會給公司造成太大的損失。由于進行了周密的準備(制訂了詳細的操作方法,與客戶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對銷售隊伍進行培訓……),加上多年來良好的客情關系,調價進行得很順利。調價完畢我們在終端與顧客各個接觸點展開了強大的宣傳攻勢,強調M品牌物美價廉。
可是高檔產品低價賣,卻如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老顧客們首先不買賬,認為公司過去欺騙了他們,引發大量投訴;低價對新顧客并沒有吸引力,他們對M品牌還是不感冒;經銷商本來對調價有很高的預期,巨大的落差令他們相當不滿,冷言冷語說我們不懂營銷,一個好好的品牌非要拿來這么瞎折騰,簡直是自毀前程;終端零售客戶反應更激烈,又是批評又是罰款,還要求限期整改,否則就撤貨……
穩定老顧客
面對如此糟糕的情況,我們沒有自亂陣腳,因為此時沒有任何借口,只有去解決問題。我們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根據重要緊急原則排序,決定首先穩定老顧客。老顧客是寶,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銷量的重要保證,M品牌生存的基礎。若老顧客流失,必然誘發渠道解體,多年積累下來的品牌沉淀將蕩然無存。只要老顧客能穩定下來,自然就有了穩定的銷量,終端零售客戶、經銷商的抱怨自然就化解了,此為一箭三雕。多年與顧客打交道的經驗,我們知道顧客投訴的目的有三:一是獲得補償或贈償,二是獲得重視及尊重,三是希望問題盡快得到解決。更為關鍵的是顧客希望我們理解他們不開心的真正原因。
我們明白首先必須找準“病因”,忠實顧客本身就是M品牌最大的受益者,對M品牌的品質高度認可,調價后他們的成本更低,為什么他們還不滿意呢?客戶服務是一個感覺事業,除了理性的功能需要,更重要的是非理性的“自我需求”,顧客投訴并不是對產品不滿,而是我們降價比例太大,又沒有合理的理由,以前的付出貶值,感情上一時接受不了,因而產生受騙感覺,核心是情感沒有受到尊重。
找準“病因”醫治起來就很簡單。危機處理原則告訴我們,一定要有人出面,越快越好,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件。于是我們給每位老顧客寄去一封公司老總的簽名信,首先就調價工作給顧客帶來的不便表示誠摯的歉意,接著感謝各位顧客對M品牌的厚愛,正是為了回饋老顧客,由于規模上升使成本下降,才降低了價格,讓他們以更低的投入享受高品質的產品,最后表示M品牌的產品會一如既往地追求卓越品質,并聘請老顧客為公司產品質量監督員,發現產品質量下滑一律重獎。
在通訊如此發達的今天,能收到一封信,本身就是一種感動,而得到公司老總親筆回復顧客更是有點受寵若驚,感到企業很關注自己,意見很受尊重,“自我需要”得到極大滿足。想想確實能以更低的價格享受高品質的產品,也就沒有理由不接受,就這樣不僅老顧客就被征服了,還主動向我們推薦新顧客。
吸引新顧客眼球
擺平了老顧客,終端出貨量也正常了,但由于單位價格的下降,銷售額比原來還差了一截。老顧客是寶,新顧客是財,只有將促銷針對新顧客,擴大目標消費群體,銷售額才能大幅度增加。我們堅信市場就是一場頭腦爭奪戰,要把新顧客變成忠實的消費群體,必須搶占他們的頭腦。要搶占他們的頭腦就必須讓他們知道你是誰,也就是必須先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在信息年代,顧客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種稀缺資源。面對各種商業信息的轟炸,消費者已經產生了“免疫力”,吸引顧客的注意力本身就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產品價格調整在商業中太普通,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同樣的故事,即使用最權威的媒體來宣傳,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傳播手段和資源單一的終端品牌,要吸引顧客注意力,更是難上加難。如何才能吸引顧客注意力,定位論告訴我們必須與眾不同,傳播學的基本觀點教導我們,不僅在于說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說。
只要方法巧,少花錢多辦事似乎也不難。經過精心策劃,我們在H省發行量最大的商業報紙上刊登了一篇名為“價格已同流,品質不和污”的軟文,大意是十年來堅持只打價值戰不打價格戰的M品牌終于出手了,但我們不是湊熱鬧,我們有十年護理經驗,追求卓越品質,為了提供大多數中國人都買得起的高品質化妝品,才參與價格戰,是高檔產品低價賣,同等質量我們價格低于對手,同等價格我們質量遠高于對手……這篇短文內容并沒有什么特別,沒引起顧客太多的關注,但說的方式太有挑釁性,在行業中引起極大不滿,大家紛紛發表文章批評M品牌,引發口水大戰,當然我們是眾矢之的。由于人們心中都有個人英雄情節,我們以一己之力挑戰同行,正符合特立獨行的個人英雄個性,同行批評,消費者卻認同我們,把我們看成打破潛規則、敢于實話實說的英雄,口水戰使M品牌的低價策略得到了充分傳播,賺足了眼球。
打動內心
一場“口水戰”使M品牌聲名遠播,但終端出貨量卻并沒有大的提升,我們遇到了營銷上的通病——知名度無法轉為銷量。顧客購買認知都是基于某種假設來判斷結果,這種假設是人們不加分析地依據過去的經歷和體驗,在情景有幾分相似時就自然地、下意識地作出相同的判斷。根據“一分錢一分貨”的生活經驗及這些年商家炒作的教訓,消費者還是給我們貼上低檔品與炒作的標簽。此時唯一能做的是要使顧客的認知感覺發生變化,讓客戶感覺或體驗到已承諾的價值明確存在。
改變顧客認知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顧客試用體驗產品,讓品質說話使顧客回頭購買。銷售中常用的方法是發試用裝或產品。小企業多發試用裝,由于價值低,太容易得到,消費者并不珍惜。大企業最喜歡用產品,效果好但成本太高,是有錢人才玩的游戲。對于我們而言,這兩種方案都沒有可操作性。
我們將洗面奶、乳液、柔膚水、膏霜等四個產品的試用裝組成一個精美的體驗套裝,擺在零售賣場的收銀臺前以零售價三元銷售。由于收銀臺是消費者必經之路,關注度很高,而且只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試用新產品,即使不喜歡也不過是三元錢的事,也不會計較,所以銷量良好。體驗裝非常可愛,也很有創意,一是滿足了嘗新的要求,二是攜帶方便,深得消費者喜愛,成了我們的營銷利器。通過體驗套裝這個促銷手段,我們將產品很容易地打入了消費者內心。由于品質卓越,顧客體驗后回頭購買率相當高,有效促進了核心產品的銷售,用小資源啟動了大市場,M品牌銷量比調價前提升了30%。
全面出擊
出奇制勝并沒有使我們揚眉吐氣,因為我們明白,怪招只是游擊戰法,是弱小者的把戲,真正的強者必須學會也必須面對陣地戰。近年中國市場營銷主旋律是“渠道為王,決勝終端”,打陣地戰就是要與對手在三尺柜臺搶市場,也就是必須與對手打終端促銷戰。近年來促銷戰、贈品戰等漫天飛舞,把消費者培養成“見促使舵”。結果是促銷了銷量就上去了,促銷停銷量就下來了,促銷做了銷量有了利潤卻沒了,促銷成了飲鴆止渴的自殺行為。
為什么大家都走不出這個怪圈?認識存在誤區,大家看到促銷的效果卻忘掉促銷的根本目標——傳播品牌的核心價值。特別是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占便宜”的消費心理,幾乎是無品不打折、無品不促銷。如何在同質化的價格戰、促銷戰中脫穎而出,需要讓顧客明白你提供的不僅僅是低折扣(贈品),更重要的是價值。這一點很小但意義重大,這樣就可讓顧客不只關心促銷的問題,而是通過價格(促銷)讓顧客注意到價值特色,用價值特色鎖定他們成為忠實客戶,做到銷量與品牌齊飛。
如何在終端大戰體現出M品牌的價值特色?高檔產品低價賣,卓越品質!于是我們推出了七日不滿意就退貨的促銷活動,“不滿意就退貨”是常見的促銷方式,但在化妝品行業卻無人敢做,因為化妝品是感覺事業,品質判定并沒有客觀標準,因人的感受而不同。而且與其他產品可以重新利用不同,化妝品只要退貨,收回來就是廢品,所以在日化行業通行的規則是沒有質量問題不能退貨。這個活動在眾多終端促銷中脫穎而出,吸引了大量新顧客。
推出這個活動體現了我們對M品牌高度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一套強大的顧客跟蹤系統,顧客購買第二天,售后服務就跟蹤回訪了,詢問他們對產品的態度,教他們護理常識,并指導他們如何使用化妝品。化妝品的使用效果與涂抹手法有很大的關系,手法正確能加快、加大產品吸收,護理效果也就更顯著。卓越品質加優良服務的體驗,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退貨的顧客相當少,而大部分成為M的忠實顧客。此項活動讓M品牌銷量翻了一番,更重要的是與對手進行了有效區隔。
小價格大品牌
H省的成功讓筆者意識到:中國低價市場太大,太有吸引力,低價策略對于中國市場而言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可操作性極強,必須把H省的低價模式復制到全國。但低價策略作為最基本的市場手段人人都會,并不能進行有效區隔,如何在眾多物美價廉的產品中脫穎而出?如何通過低價獲得持續競爭優勢?這些都必須要有明確的策略指導。總結H省的得失,結合多年來對中國市場的理解,筆者認為消費者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中國市場是低價的,追求的是物美價廉,這沒錯,但如果你這樣理解價格那你就沒讀懂消費者。由于中國人特有的“面子”哲學,他們雖然對價格敏感,明明關注價格問題也并不體現也來,并不會因為低價就購賣,在低價背后還有更重要的“面子”。因此他們需要的是“不貴,又值得買”,其核心就是價格與品牌的統一。于是我們制定了“小價格大品牌”策略。小價格:價格低廉有競爭力;大品牌:傳播上我們沒有一點價格暗示,重點突出十年護理經驗、卓越品質與時尚的品牌形象。在終端進行生動化陳列,同時鮮明地展示出我們的價格優勢。由于這個策略滿足了主流市場“愛面子,消費能力又不強”的需求特征,高檔產品低價賣在這個策略指導下進行全國推廣。一年后M品的銷量遞增200%,而且實現了銷量與品牌齊飛。
(編輯:李 智Iz-mk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