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達江高級畫師,男,出生于1928年,江蘇無錫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市書畫院高級畫師,兼任無錫市殘聯副主席、聾人協會主席。兩歲時因病致殘成聾啞,八歲開始自學芥子園畫譜和漢碑書法,十四歲師從秦古柳學畫。1947年在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深造,1961年入江蘇省國畫院進修,先后得到老一輩名畫家傅抱石、錢松嵒、亞明先生傳教。《春滿湖山》1969年入全國美展,并選送法國、意大利、伊朗等國展出,后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黃山飛瀑》1979年由鄧穎超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首相;《百丈泉》1989年由江蘇省京劇團出訪澳大利亞時贈給該國總理;1994年《湖上帆影》入選中日水墨畫展代表作品,在日本國展覽,又有許多優秀作品在全國各大報紙、畫刊、媒體上發表播出,中央電視臺曾為其作專題錄像向全國播映。名入《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美術年鑒》。2001年5月,在無錫市殘疾人聯合會資助下,舉辦了劉達江畫展,同時發行出版《劉達江畫集》。

劉達江先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市書畫院退休高級畫師,曾任無錫市殘聯副主席、聾人協會主席等職。先生是江蘇無錫人,生于1928年,至今身板硬朗、思維清晰,只因兩歲時得病致殘半成聾啞,從此進入了一個不能正常聽說、不方便交流、寂靜無聲的苦難世界。于是他選擇了潛心學習書畫藝術的道路。

他八歲開始自學芥子園畫譜和漢碑書法,十四歲師從秦古柳先生學畫,因其好學不倦、刻苦勤奮而深得古柳先生的器重,盡得先生的技法真傳與筆墨精髓,山水、花鳥、書法、印章皆能融會貫通。1947年初至1948年夏,經傅抱石教授允諾,達江在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隨班學習深造;1962年入江蘇省國畫院進修。他先后得到老一輩藝術名家傅抱石、錢松嵒、亞明等大師的傳教和指導。

身患殘疾要在專業上精進,只有比常人更加勤奮,靠加倍的刻苦努力。為了積累素材,陶冶情操,他深入城市鄉村體驗生活,在叢林、山澗取景寫生,大江南北留下了他孜孜不倦求索的身影。他博采眾長、食古化新、厚積薄發,在繪畫技法上,不拘泥于一派一別,精金石、工花鳥,尤其擅山水,他長于作巨構大幅,能懸肘臨空揮筆,人物線條等一筆即就,毋需輔筆修飾,這是真功力,常人難于企及。他的畫風清新,氣魄博大,虛實布局,遠近疏密,明暗濃淡,氣勢神韻均出自胸壑,形成了自己獨立的風格。著名藝術家錢紹武教授題書云:“達江忠厚誠樸,直道而行,遂能潛心藝事,深得秦古柳真傳。功底厚實,豐神超逸。五湖煙水,悉儲胸次,陽羨諸山盡收眼底,因而出筆便雅,清氣逼人。非時下狂躁儇佻者可比。可貴也。”

達江先生是勤奮的,是靜心善悟的。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殘疾帶來的困難,從藝近七十年,潛心作畫,碩果累累。他的筆底蘊涵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一片真情,對家鄉山山水水、風土人物的一片厚愛。在他的作品中,反映江南水鄉之靈秀、具區園林之清秀的題材占了很重的分量。上世紀50年代他的《船廠新貌》、《錫惠大橋工地》等作品取得入選全國第二屆中國畫展,獲江蘇青年美術作品展三等獎等好成績。1969年,他的作品《春滿湖山》參加全國美展,并選送法國、意大利、伊朗等國展出,后由江蘇省美術館收藏。1973年,作品《深山春來早》再次入選全國美展,并在加拿大國際博覽會展出,由江蘇省美術館收藏。上世紀80年代,他的創作達到了高峰,1980年參加了江蘇省第四次文代會,中央電視臺為其攝制繪畫藝術專題片在全國播出。他的作品《寄暢園》被選入“中國園林畫展”赴香港展出;《九峰翠嶂》、《蠡園荷風》等作品赴英國展出,后由該國收藏;作品《古運河上》參加“江蘇聾啞人書畫展”獲一等獎。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達江先生的畫作日臻完美,名聲也日隆。他的《漁歌狂潮》參加“江、浙、滬殘疾人書法美術攝影作品展”獲一等獎;國畫《湖上帆影》選送日本國展覽;書法《一衣帶水》由日本相模原市展出并收藏。還有許多優秀作品獲獎或在全國各大報紙、畫刊、媒體上發表。

“人生七十古來稀”,達江先生在七十歲以后,一如既往,潛心創作,游名山、歷勝地,一路筆耕、一路收獲。進入了以蠡園、蠡湖系列,太湖、運河系列,名勝、園林系列為代表的成熟期,其中《都江堰》、《司馬遷祠》、《蠡湖新城》、《太湖漁訊》等寫生精品再度引起畫界注目。《中國書畫報》等多家刊物予以重點報道,一時好評如潮,紛紛為這位年近八旬的藝術家可貴的創作激情和非凡的藝術造詣折服。

藝術作品作為禮品也是國際交往友好的見證,達江先生的《黃山飛瀑》1979年由鄧穎超副委員長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首相;1989年隨京劇代表團出訪,攜作品《百丈泉》贈送給澳大利亞國家總理。美國、瑞典、愛爾蘭等國家也留下了他靈秀的筆墨。另有許多作品被國內外眾多美術館、紀念館和個人收藏。他成了無錫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無錫的文化使者。

回顧達江先生的藝術成長歷程,他有藝術天分,能刻苦學習,這是內因;有幸得蒙多位良師益友的指導,這是外因。不能不提的是其姐夫張正覺先生,長年從旁苦心輔導,如商請秦古柳先生收達江為徒,聯系去國立中大藝術系學習等,均為姐夫所引路。

達江先生為人忠厚、謙虛,性情平和,樂于助人。退休后,他受聘為寧夏“魚得水書畫院”名譽院長、無錫“西神印社”顧問、“云林書畫院”顧問、“無錫市江南書畫院”顧問等職,無償地為社會和民辦畫院出謀劃策。在培養青年一代學習書畫藝術上,他當仁不讓,正如他聽不見但能進行課堂學習一樣,他不能言但可以筆談和身教,孜孜不倦地輔導后輩,如今,他的學生已遍布各地。

司馬遷殘而治史記,蘇東坡貶而成文豪,命運的不幸,也許是人生的幸運。劉達江先生聽不見人世間的嘈雜,然而,他卻聽見了天籟的聲音。他從靈魂深處觀察著大自然的景象,用心靈的眼睛發現美、捕捉美、刻畫美、創造美,讓別人收藏美。他清馨的藝德、清逸的人生,令人肅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