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展中學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必須實現自己的角色轉換,成為研究性學習的領路人、指路人和組織者。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更要有創新意識和鮮明的時代責任感。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教師角色轉換 教師素質要求
國家教育部2001年1月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中,將研究性學習列入了課程計劃。2006年12月頒布的《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山東卷)文科綜合考試說明》在“命題指導思想”中明確指出:“鼓勵考生多角度、創造性地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意味著,試題對于考生的創新品質和研究性學習等能力要求,均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滲透和體現。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研究性學習要予以高度的重視。面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形勢,如何提高教師素質,以便更好的發揮教師在中學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中的組織和引導作用,成為擺在每一個教師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此問題談下幾點看法。
一、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更新
1.創設學習情景,成為學生自主活動的“領路人”
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在“選題——設計——實施——匯報”整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研究性學習的自主性。但學生缺乏探究問題的經驗,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創設學習情景,教師要使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指出課題活動所需要解決的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做好學生順利開展研究的“領路人”。
例如課題選題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研究的成功與否。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自主選題時往往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困惑,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特點的,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自己力所能及的渠道,獲得知識并能夠予以解決的課題,成為學生一接觸研究性課題就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學生的選題、立題、捕捉問題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除了了解教材現有的基本內容之外,還要盡可能的脫離現有的課本知識去調查研究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焦點問題,一些與當前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實性較強的問題,特別是學校所在地的社會經濟、社會環境發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都可以成為學生研究的課題。但學生選的課題往往范圍偏大,教師可以把這些課題分解為一個個小課題,便于學生調查研究。如有的學生提出了《我縣農業經濟結構問題的研究》這一課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它分解為種植業結構調查研究、林業發展調查研究、畜牧業發展調查研究、農民收入狀況調查研究等幾個小課題,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情況,交給不同的同學去調查研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針對課題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通過那些途徑獲取哪幾個方面的材料,調查哪些單位等,從而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
2.有效推動活動發展,成為學生實踐探索的“指路人”
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實施過程是學生通過實踐進行探索的過程。學生必須通過實證材料能夠做出對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和正確的判斷。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共同制定設計方案;走出課堂,深入社會進行調查研究;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搜尋資料,尋找答案;深入有關單位,向師長求教,通過一系列的動手動腦活動將所學理論運用于實踐。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不斷的激勵學生樹立參與研究性學習的自信心,不斷了解活動的實際進展,注意觀察活動中學生的表現,指導學生獲取活動中的有關信息,同時及時發現活動中有價值的教學因素,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合適途徑;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指導他們面對研究性學習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進行必要的課題調整。教師還應指導他們在調查研究過程中善于與各種人群進行交流和合作;指導他們學會設計調查問卷、表格及對材料的分析方法。指導學生如何撰寫小論文闡釋自己的觀點等。不斷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信心,不斷推進活動向前發展。
3.善于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研討的“組織者”
思想政治研究性學習更注重合作。因為思想政治研究性學習課題跨學科綜合性高,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諸多方面知識,這些課題往往背景復雜,時間、空間跨度大,調查起來點多面廣,需要課題組成員密切分工合作,相互學習、互相補充。而作為教師應善于組織協調,要組織學生對研究性課題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運用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去探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在眾多材料、諸多問題中理清思路,疏通思想,引導他們進行抽象概括,以及運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交流各自的活動成果等。在合作研討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同時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加強人際之間的合作,同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認知和情感方面的成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藝術中,對教師角色地位的轉移作了精辟的定位論述:“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的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的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之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考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觀點而不是那出現成真理的人。”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是組織者,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今天,唯有教師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優異的素質去主動適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特征的研究性學習,也才能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不斷適應新世紀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1.精通專業知識,了解相關知識
就研究性學習本身而言,它不把超綱超本的學習作為目標,相反卻以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和運用作為實施的基點和目的,它所關注的是知識的聯系和運用,它本身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從而給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打下了寬厚的基礎。思想政治課是跨學科程度較高的學科,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多個層面。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界限,關注交叉學科之間相關聯的知識點。思想政治課研究性課題個案的操作實踐,往往需要學生具有跨學科的知識、深入細致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例如關于“我縣畜牧業的發展現狀”這一課題,既需要學生掌握好思想政課中掌握好“農業”的有關知識,又要運用生物、歷史、地理等學科的知識。所以要搞好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不僅要精通思想政治專業的基本理論及其發展態勢和該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還要了解和掌握相關的學科,如心理學、歷史學、地理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等相關知識領域的一些基礎知識,同時還必須通曉和掌握外語、信息技術知識,以便指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自己動手、自己思考來獲取課題研究的資料,及采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匯報課題研究成果,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題研究。
2.強烈的創新意識,鮮明的時代責任感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江澤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經濟迅速興起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創新不是墨守陳規,而是推陳出新,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研究性學習本身沒有千篇一律的可操作的“本本”和套路規范,它更多的是增加了實施過程中大量的不確定因素:課程實施模式、課題切入口、課題選擇、課題推行步驟、課題資料來源、課題研究結果及呈現方式等。其中,幾乎每個環節都要因地制宜、因現有的條件而決定。這不僅給學生,而且給老師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不僅要轉變自己的角色、作用,而且更要培養和施展自己的教學智慧,學會在沒有“本本”、“條條”的情況下,遵循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精神和一般運作流程,創造性的開展對學生的指導工作。而指導教師首先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只有具有創新意識,才能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探求學生的學習心理,強化學習動機,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引導、捕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具備創新意識,在研究性學習中,才能靈活機智,不循教條、不拘模式,始終做好指導、管理工作,在課題選擇、設計、實施、匯報過程中激發知識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密切關注自然、社會,增強社會實踐和科研能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學校教育將更為開放,這必然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積極參與,和指導學生在深化對市場經濟的認識、消費者權益的保障、加強法制觀念等方面的實踐活動。提高教師自身的社會實踐和科研能力,才能更好的發揮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中的指導地位,從而促進研究性學習的發展。教師只有關注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發展,才能捕捉到合適的研究性課題;教師只有關注國家、社會、人類和世界的命運,把握當今重大時政和自然、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弄清其來龍去脈,才能樹立人的生存發展與自然、社會和諧統一的現代意識。在現代教育條件下,教育科研能力無疑是一種可以直接轉化的生產力,理所當然的轉化為教師自我完善、積極適應新角色規范的內在要求,這也是本質上區別于傳統教育,順應新世紀全球教育發展宏觀走勢的一種“現代教育文明”。教師只有增強科研能力,才能更好的指導學生解決各類問題,傳授他們進行社會調查,獲取資料的途徑和方法,指導他們設計調查問卷和表格以及分析材料的方法,指導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得出科學的結論,從而提高課題研究的效率和成果。
4.高尚的道德素質,無私的奉獻精神
素質教育的成敗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的素質。教師職業道德中的“愛”,不只是停留在“母愛”的水準上,它應當是凝聚時代社會要求的更高尚、更博大的“教育愛”。無論社會變革如何激烈,教育改革如何深入,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始終是教師素質的最重要方面。高尚的師德、包括教師的愛國精神、高尚的職業道德、先進的教學理念、樂觀的工作態度、永不滿足的創新精神等等。平時的教育教學,需要高尚的道德品質,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指導研究的過程中,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關愛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和創造性思維;在這些工作中,離開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是不行的。
總之,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的開設,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最為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只有不斷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把思想政治課的研究性學習搞好,推動中學素質教育的發展。
參考資料:
[1]《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考試說明〉》,2006年12月,山東教育出版社.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
[3]《走進新課程——與新課程實施者對話》.
(作者單位:山東省博興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