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活是學生生命歷程中重要的生活內容,是教師職業生涯中主要的生活場景。校園生活質量是關乎師生生命意義、精神品質的重要內容,是衡量學校教育本質、教育價值的重要標識。校園生活質量可以從兩個維度加以衡量:快樂與進步??鞓肥侵干硇挠鋹偟某潭?,意味著師生在校園生活中自由、舒適,身心健康舒展;進步指身心發展的程度,意味著師生在校園生活中獲得了具體的長進、得到了實質的成長,從而有一種精神的充實感、生命的成就感、生活的幸福感。只有快樂而無進步抑或只有進步而無快樂,都不是高質量的校園生活,因而都不可能獲得真
正的教育幸福。
從某種角度看,提升校園生活質量主要通過提高課堂生活質量來實現,沒有高質量的課堂生活,就難以有高品質的校園生活。課堂生活質量生成于師生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取決于一項項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活動。任何一項課堂教學活動都需要教師的設計、組織、調控、評價,而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衡量一項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關鍵是看學生學習活動的效益。杜絕負效活動、減少低效活動、豐富高效活動,并積極改進活動,增加每項活動的附加值,實現一項學習活動達成多個發展目標,這是課堂有效學習活動的核心所在。評價一項學習活動是否有效或者高效,我們一般關注三個方面:一是活動內容的價值,學習內容能否讓學生獲得“快樂與進步”?二是活動方式的選擇,活動方式、學習方式是否適合不同層面的學生?是否能取得最理想的學習活動效果?三是活動結果的效度,活動目標的達成度、學生獲得“快樂與進步”的滿意度如何?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效果分別涉及教學管理的三個領域:活動內容關注“教什么、學什么”,涉及課程的校本實施和課程的校本研發,學校應該建立校本課程研究機制;活動方式關注“怎么教、怎么學”,涉及教學方式的變革、學科方法論的研究、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及教師教學經驗的提升、教學個性的形成等,學校應該建立校本教學研究制度;活動效果關注“教得怎樣、學得怎樣”,涉及教學的評價,包括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即時性評價、學生經歷一段時間學習活動后的階段性評價等,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簡便的、科學的校本化的評價體系。三個領域的研究與管理都應有規范的制度作為保證、有專業的教師來實施、有長效的管理來促進,如此,才能建立課堂有效教學的管理機制,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益,才能提高課堂生活質量,才能提升校園生活質量。
細節決定成敗
曾經聽過賈志敏老師的一堂語文課,發現在學生自由朗讀的時候,他總是走下講臺,俯下身子,傾聽個別學生的朗讀,不時地耳語,不時地微笑,不時地用手輕輕地撫摩學生的腦袋……然后,他走上講臺,環視課堂,微笑著說:“剛才被老師摸過頭的小朋友請舉手。老師特別喜歡你們,因為你們讀得認真、專心!”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起了手,盡管沒有溢美之辭,也沒有熱烈的掌聲,課堂依然一片溫馨。在賈老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中,流露的是對學生無盡的關愛與賞識,折射出的是教學的智慧與藝術。同樣的教學設計,在我們的課堂里,卻往往難有這樣的精彩。因為,我們忽視的恰恰是那些富有教育魅力的教學細節,是教學的無數個細節決定了課堂生活的質量,決定了教學過程的豐富程度。正所謂“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贝蠖Y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
語言:真誠的才是溫暖的
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教師的教學評價語言應該是真誠的、恰如其分的;平等的、充滿關愛的;贊賞的、充滿期待的,應該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親近感,讓學生如沐春風。比如我教學《螳螂捕蟬》一課時,在學生默寫完四組詞語后,說:“同學們聽寫得很認真,老師獎勵大家一組詞?!贝藭r,學生都開心地笑了。其實第五組詞語:“不堪設想、隱伏著禍患、恍然大悟”本來也要默寫,只是老師這么一強調,學生緊張的情緒馬上得以緩解。本該默寫,現在成了“獎勵”,獎勵是虛的,實的是育人之道:“聽寫得認真”,才有獎勵,才能多默一些。在學生復述“螳螂捕蟬”的故事時,我又表揚那位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的學生,用的是“看來,你很有文學細胞?!边@樣的評價既形象有活力,又富有激勵作用。當第二位學生發生口誤“黃雀伸長脖子……卻不知道有個侍奉吳王的少年正站在它身后……”時,我沒有否定和生硬批評,而是以“能站在黃雀背后的是超人”這樣兒童化的語言巧妙地啟迪學生。在學生成功表演后,我又真誠地說:“看了你們的表演,我想中國電影拿奧斯卡金像獎的日子真的不遠了!”既是在肯定學生正確理解了課文,準確把握了人物形象,而且滿含真情,寄予厚望,頗為“煽情”,輕松的話語,實在又讓人感到溫暖!
無獨有偶,我在雜志上看到一段教學評語,頗有詩意:“不知不覺中,我們發現自己變得更加聰慧、更加自信、更加個性,變得更加復雜也更加單純,變得更加細膩也更加大氣!”“讀了以后,它會讓你見以前所未見,聞前所未聞,思前所未思,得前所未得;它會讓你豁然開朗、怦然心動?!蔽矣行┮苫螅哼@樣詩一般的語言究竟有幾個學生聽得懂?我以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首先應該讓學生聽得明白無誤,其次才是優美動人。教學語言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的橋梁和紐帶,不管是華麗也好、樸素也好,但最重要的是準確、清楚、明白,是所有學生都能理解、領會的。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是直面學生的,應該是直抵學生心靈深處的。由此,我們看到的課堂上的這些精彩的、美妙的、充滿魔力的語言,其實只有極少數學生能有這樣的感動、有這樣的共鳴,真正打動的卻是聽課的老師!是我們聽課的老師覺得妙不可言,或許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無異于對牛彈琴!一個真正把學生裝在心里的老師,他在課堂上就會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在教學用語上,盡可能使用適合兒童的語言,以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思想、生活和學習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學生在課堂才能感受到親切、溫暖,才可能迸發出學習的智慧。教學語言如果過于朦朧、過于寓意深刻,似乎文采飛揚,實際上只能讓學生聽后如入云里霧里,又何來的激情飛揚和智慧的靈光?所以,樸實的、真誠的語言才是溫暖的。
方法:簡單的才是有益的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善于從學生的表情、動作、發言中揣摩他們的內心思想,領會他們的學習需要,這樣才能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節奏;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善于從學生的回答、作業中發現他們的進步,看到他們的努力程度,尋找他們的不足,這樣才能隨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指導,使他們真正得到教益。教師的教學評價,還應該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隨時作及時而又恰當的指點,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歸納和引領。我在教學《做什么事最快樂》一課中,是這樣引導、評價學生的朗讀的:
師:現在,每個小朋友選擇一個自己還沒有讀熟練的、沒有讀好的小節,再練習讀一讀。等會兒老師要請你來讀這個小節,好嗎?
生:(選擇自己還沒有讀好的小節練習朗讀)。
師:敢于表現自己優點的人是可愛的;勇于暴露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敬的!而只有改正了缺點的人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成長!
生:我讀第二小節。他跳到大樹下問啄木鳥叔叔:“做什么事最快樂?”啄木鳥說:“給大樹捉蟲子最快樂。”
師:你讀得很通順,別人也聽得懂。如果你能注意文中的標點符號,就能讀得更好。想再試一試嗎?
生:想?。ㄔ僮x,仍然將“叔叔,做什么事最快樂?”讀成“啄木鳥叔叔,做什么事最快樂?”將“給樹木捉蟲子最快樂?!弊x成“給大樹捉蟲子最快樂。”)
師:要改掉一個缺點真是不容易。你看,小青蛙叫啄木鳥什么?
生:叔叔。
師:假如老師就是啄木鳥,你來問我?
生:啄木鳥叔叔,做什么事最快樂?(眾笑)
師:請你不要叫我的名字,好嗎?
生:好!叔叔,做什么事最快樂?
師:真乖!給樹木捉蟲子最快樂。好,你再讀一遍,一定能讀正確!
生:(讀正確了)。
師:(高興地)這就是進步!這就是成長!你有什么感想嗎?
生:一定要看仔細再讀。
師:對,這是讀書的要領,你已經懂了,祝賀你!
要讓學生真正得到長進,教師得有足夠的耐心。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尤其需要老師細致的指導和耐心的等待,有時甚至是手把手地教。我們應該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他們一樣能學得很好。我們往往因為擔心在他們身上會耽誤時間,所以常常放棄對他們的指導與幫助,其實,課堂上對一位學生的幫助,對其他相似的同學來說,或許也是一種啟迪。而學習方法的引領,最為重要的是要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能簡單有效地加以運用,讓學生有一種實實在在的長進。
所有的事都是需要人去做的,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需要廣大教師的努力實踐。教師是否具有做事的內在動力?有否進行課堂有效教學的能力?能否保持持久的創造活力?這是有效教學做得如何的關鍵。因此,實施有效教學的起點是研究“人”——教師。
激發動力:
關注教師的工作狀態。我們發現對工作熱情、積極、投入的教師工作成效顯著,能自覺地進行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與實踐探索;甘于平庸、隨遇而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教師工作成效平平,很難在課堂有效教學上有所作為。要讓校園的每一個課堂、每一節課都成為有效教學的課堂,我們必須首先要讓所有的教師都具有從事有效教學的內在動力,擺脫被動、疲憊、慵懶的工作狀態。
1.變做事情為做事業,讓每一個教師都具有一種崇高感。一個人只有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一種美好的憧憬,他才有一種奮發的激情。我們鼓勵教師讀書,從濃郁的書香中細膩自己日漸粗糙的教育情感、存留日益淡薄的教育理想和追求;我們鼓勵教師從平凡的事情中發現那些不平凡的細節,記錄感動自己、感動日子的教育故事,以日漸感悟教育的真義和價值,從內心升騰起對教育事業的崇高感和使命感。
2.變隨大流為有位子,讓每個教師都具有一種成就感。一個人只有感覺到自己被需要的時候,感覺自己很重要的時候,才有一種自信與自覺。對每個教師擔任的崗位,不論大小高低,我們都認為是不可或缺的,是重要的,我們賦予他在這個崗位上最大的權限、給予他最大的舞臺、肯定他最大的貢獻。我們對班主任說:學??梢砸惶鞗]有校長、沒有干部,但不能一天沒有班主任,因為你們是學校的擎天柱、你們是班級的主心骨!我們對參與“吳文化”系列綜合實踐課程開發的教師說:你的專題開課次數越多你就越辛苦,這是因為我們的學生越來越喜歡選擇上你的課,你應該感到自己越來越重要、感到越來越幸福!……
我們還從學校團隊精神的視角,著力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發教師的歸屬感,使他們在疲憊與困惑時不再感到孤獨和無助;我們還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視角,提出差異發展,鼓勵教師或以班級管理見長,或以課堂教學見長,或以教育科研見長,或以輔導學生見長……幫助教師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使他們擁有各自的發展平臺。動力,就應該這樣悄悄地點燃。
培植能力:
假如說“動力”解決的是教師做事的態度問題,那么“能力”關乎的是教師做事的成效問題。要做好“課堂有效教學”這樣一件事情,教師需要各方面的能力,而我們以為核心的能力是否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吸得牢、練得好。
1.吸引學生的能力:新鮮的思想與多樣的手法。學生天性活潑、精力旺盛,課堂有意注意、有效傾聽的時間很有限,強調課堂學習紀律以維持學生有效學習的收效并不理想,癥結在于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深入思考的欲望?我們從電腦游戲、卡通電視等學生沉迷的活動中發現:新鮮的思想與多樣的手法能刺激學生的感官與精神,引起愉悅與沖動,而我們的學科教學也正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吸引學生。因此,我們的教師需要培植自己深刻解讀教材的能力,使看似平常的課文變得豐富、生動、形象,充滿探究的無窮樂趣,如此,教師的課堂教學必然會吸引學生。其次,我們的教師還需要時刻關注學生喜歡的時尚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教學的方式設計教學活動,多樣、新穎、簡便的教學方式方法也必然會讓學生產生愉悅,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蒼白、膚淺的思想與呆板、單調的教學方法難以吸引學生,無法吸引學生的課堂又怎么能有效呢?
2.當堂訓練的能力:精確的講解與精當的練習。冗長、煩瑣的講解只能消解學生對學習重點的感受,過量、重復的練習只能引發學生對學習的厭倦。因此,教師需要整理自己的講述內容、篩選課堂所提的問題、編制必須要做的練習,力求使課堂的提問、講解、練習是科學而精要的,保證學生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能投入到“核心知識”的學習之中,避免無謂的“浪費”。從這個角度說,教師需要培植自己精心設計提問、精心編制習題的能力。
保持活力:
教學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能力”只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成效,而不能決定師生課堂生活的品質。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充滿師生生命的活力,充滿師生智慧的碰撞,并且能始終保持這樣一種活力狀態,不至于因時間而懈怠。我們認為教師應該有一種活力,而這種活力需要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來生發,教師需要的是精神的充實與生命的閑適。如此,課堂教學才有節奏:松緊有度、動靜有方,課堂教學才有生命的節律:埋頭實踐與抬頭反思、緊張與閑適……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依靠教師營造一個充滿情趣、充滿舒適、充滿張力的環境,使得師生的身心都得以自由地舒展,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揮,個性得以自然地張揚。這樣有效的課堂必然也是充滿教師生命魅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