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信息反饋的重要手段,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課堂提問的精心設計,合理安排,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如果能夠在教學中科學地設計并進行課堂提問,就能優化課堂結構,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展示教師的教學藝術,顯示教師的教學魅力。
【關鍵詞】課堂 提問 藝術探索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藝術。好的教學提問具有增進師生交流、集中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表達能力、提供教學反饋信息等教育功能。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往往波瀾起伏、有聲有色,帶領學生入情入境、欲罷不能,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那精彩迭出的提問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把握提問的“度”和時機、對象,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那么,怎樣優化課堂提問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下面我結合自己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提問的作法談幾點體會。
一、課堂提問需要精心設計
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進行精心設計,構思巧妙的問題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去探索,反之,則會使學生厭煩。課堂提問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經常變換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個固定的模式。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側面提出,提問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樣。
例如:“設疑式”可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獨立思考;“逗趣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深思;“對比式”可以誘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共性、區別個性、加深理解,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刨根式”能幫助學生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促使學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化;“比喻式”能幫助學生發生聯想、想象,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提高;“輻射式”能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分析解決問題,有利于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求同式”能引導學生從相異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伏筆式”能鋪路架橋,暗示出事物的途徑或方向,為研究新理論留下伏筆;“自成靶子式”的提問,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警戒”的敏銳狀態,從而從反面鍛煉了其思維的判斷能力,培養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一次提問能否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問、怎樣問。“層遞式”提問是指對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問題,進行分層次由淺入深的提問方式。通過一環扣一環、一層進一層的提問,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通過層層剖析、循序推進、最終到達解決問題的彼岸和釋疑明理的高峰。“分割式”提問是指把整體性較強的內容分割成幾個并列的或遞進的小問題來提問的方法。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范圍太大,學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師可以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分割式提問,把一個個小問題解決了,整個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擴展式”提問是指把現在所學內容與相關內容聯系在一起提問的方法,能夠起到以新帶舊、溫故知新、融會貫通的作用。“直問”是指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以便直接尋找答案,可使學生迅速進入思考狀態,使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曲問”是一種迂回設問的方法,“問在此而意在彼”,針對學生疏漏、模糊處,抓住關鍵詞為突破口進行曲問,會使學生番然醒悟,從而對正確的結論印象更深。
課堂上,教師若能根據具體的情況形成各種不同的問題情境,就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專題或概念上來,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目的。
二、熱情鼓勵,營造愉悅課堂氣氛
當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所提的某一個問題疑惑不解時,教師應適時點撥、解惑;當學生對某一個問題考慮成熟,苦于無法表達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思路,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激勵學生感奮起來,活躍課堂氣氛,主動探求知識,而不是由教師雙手給學生奉送真理。這就是說,作為一個教師,課堂上必須注意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讓學生時刻處于一種輕松自如的情緒中,那么無論是記憶,還是思維,都會得到最好的發揮。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
問題情境就是解決問題的背景。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產生疑問,渴望從事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教育實踐證明,這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教學在于形成一種使學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確定的問題情境,在矛盾、疑惑、驚訝中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愿望和意向。為使學生能順利的回答問題,教師要提供學生必要的智力背景,亦情景,給學生創造一定的作答條件。或做知識鋪墊;或啟迪學生根據已知的去開拓未知的;或進行示范講解,教師“舉一”,令學生“反三”,實現學習的遷移。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智力背景,是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內容,也給教師和學生發揮創造性提供了廣闊天地。
四、積極評價,拓展學生思維
教師教學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導學生對“深奧”之處的理解,對知識的挖掘,所以提問要突出重點,就是要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問在最需要、最值得問的地方,以突出重點,巧克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適當選取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引導學生縱橫聯想所學知識,尋找多種解題途徑,從而深入地理解知識,準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導善控,除了要引導學生以外,還應適當點撥,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必須嚴格把關,既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不要使學生的發言漫無邊際、正誤不分。因此,課堂上老師要審時度勢,及時、積極地評價學生的回答,明確觀點,從而優化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斷實踐,不斷探索,就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優化課堂結構,從而展示教師的教學藝術,顯示教師的教學魅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鶴壁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