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以培養書面表達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F在很多學生都不愿意上作文課,不想寫作文,對作文有畏難情緒。本人針對這種情況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摸索出了一些作文教學的方法,望與大家共同探討,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作文教學 作文能力 情景教學 廣泛閱讀
作文是學生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作文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情感活動和心智活動的過程;作文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以培養書面表達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作文又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為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F在好多孩子都不愿意上作文課,不想寫作文,看到作文就產生畏難情緒,可見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任務還很艱巨。
在這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本人逐漸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學的方法,望與大家共同探討,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本人就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采用情景教學,使學生產生寫作的欲望,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消除畏難情緒
任何言語活動都是一定情景的產物,恩格斯曾提出“勞動創造了語言”的重要命題。人類在共同勞動中,在特定的情景下產生了交際的需要,于是語言便這樣產生了,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地在發展。因此,除了讓學生自由寫作之外,在課堂上采用情景教學,是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的最基本的策略之一。幫助學生再現他們曾經經歷過的生活場景,使他們對過去的生活產生更真切的感受。這樣,他們會活躍、激動和興奮,從而產生表達的需要。所以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去積累、去練筆無論是平時隨機的觀察,還是有組織的觀察,都會使學生產生寫作的激情。
我常對學生講:“世上無難事,只要有心人”。作文也是這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說:“只有寫,你才能真正會寫”。一開始不要怕寫不好,只要勤練筆,熟能生巧。世上哪一個作家、詩人都不是一開始就成為作家、詩人的。有的投稿幾十次,甚至幾百次才能發表。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是從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來的。我國著名當代作家胡萬春投稿第二百零一次才得以發表《在〈文匯報〉上》,雖然僅37個字,可他當時真是欣喜萬分,因為愿望終于實現了。他以此為動力勤耕不輟,終于成為一代名家。以此激勵學生不畏艱難,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為了誘發興趣,要給學生以寫的自由與自我表現的機會,還要運用評價激勵機制,多肯定成績,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悅。我不斷用這些名人成功的經驗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并且還善于發現學生作文的長處,哪怕一點一滴也及時給予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二、指導學生廣泛閱讀,獲取大量信息,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要提高學生寫的能力,必須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每一個人,憑直接經驗,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驗。而獲取間接經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范例的重要途徑?!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學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當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每時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過各種媒介在流動著。而當代中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因而就須每天閱讀,獲得和博貯信息,造成一種勢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閱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創造能力,從而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我們向學生推薦《語文報》、《中國青年報》、《中學語文》、《讀者文摘》、《讀者俱樂部》、《意林》、《故事會》等雜志,讓他們訂閱,并經常給他們介紹、評價最新書籍和報刊上的文章,傳播新信息,并廣泛開展“每日一讀”,“文學晚餐”等活動,從而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因而就有寫文章的積極性。在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甚為重要,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會頓生靈感。語文老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實現由“要我寫”向“我要寫”的轉變。實現這一轉變的基本前提是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寫作水平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和把握。
三、開放作文評改方式,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是學生作文的唯一閱讀者和評價者,教師個人主觀性特別強,而且往往很不及時,不利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正確認識。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新《課標》還強調“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我們在習作評改教學實踐中將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參與了評價別人、評價自己和被別人評價的活動,使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
1.師評
學生當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礎較好的,還是基礎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解決效果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學生當堂朗讀自己的習作。當這位學生在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聽,并能對之作出評價,甚至提出修改意見。對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盡量當堂面批。對于成批交上來的作文,老師批改要優先于其他作業,因為要盡可能早地、趁學生對此次作文的思維和激情還沒消失的時候去跟學生講評。
2.自評自改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聽、說、讀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上偶爾讀錯一個句子或說錯一句話,學生就能迅速地聽辨出來,并提出改進意見。因此,學生作文寫好以后,教師不要急于收,可安排早讀時間讓他們拿出來朗讀,讓學生運用聽覺器官來檢查、修改文章。如從感情的強弱、停頓的長短,查看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正確;從語言是否暢通,朗讀是否上口,查看用詞造句是否確切;從內容是否混雜,前后是否重復,查看段落層次是否分明等。(參考:山西《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
讓學生自評自改,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獨立分析判斷,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評價、鑒賞等多方面的能力。當然,教師決不是把工作推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明確作文要求,掌握評判依據,隨時引導和指點。通過學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感水平,增強寫作自控意識,鞏固謀篇布局、譴詞造句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
3.互評互改
互評互改是指同學之間依據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邊評邊改,相互商討,相互學習,相互啟發,揚長避短。這種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相互了解與合作,共同提高寫作、評判與鑒賞水平。教師仍然不能作壁上觀,而應成為學生互評互改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最高的公正評判者。
教師作為最高評判者,應該對學生的評改結果進行彈性指導,在激發動機的基礎上客觀評定。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指責;對優生的作文要戴著顯微鏡“挑刺”,對差生的作文要戴著放大鏡找“閃光點”。通過作文評改,學生對作文更有興趣,更加充滿熱情。
總之,良好的作文教學效果應該是學生優秀的稟賦、主體意識的強化與寫作規律的有效滲透的結晶。而作文教學又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系統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今后,我們要勇于開拓,繼續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為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蘇立康.《中學語文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沛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