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木偶藝術對幼兒的能力、情感、行動、習慣及審美的熏陶是自然的、深刻的。教師在活動中要善于創設木偶藝術情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木偶教學環境中獲得知識,豐富情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關鍵詞】幼兒教育 木偶教學 木偶文化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泉州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蘊含著許多寶貴的本土文化教育資源。其中文明海內外乃至全世界的泉州木偶藝術被譽為“世界木偶藝術珍品”。木偶藝術對幼兒的能力、情感、行動、習慣及審美的熏陶是自然的、深刻的。教師在活動中要善于創設木偶藝術情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木偶教學環境中獲得知識,豐富情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一、發揮木偶魅力,調動幼兒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的學習才是快樂的學習。《綱要》中指出:教師要注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木偶藝術的特點就非常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它形象直觀、寓教于樂,十分適合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因為木偶本身有著吸引幼兒的魅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常常借助木偶進行教學,讓木偶成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讓木偶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每次如果要對幼兒進行品德或安全教育時,我都會事先請幾個孩子和我一起根據教育內容自編自演木偶劇,讓孩子在模擬的情境中自主體驗故事中的道理。遇到孩子們發生爭執時,老師就請出兩只不同的木偶角色,讓它再現幼兒的糾紛,并引導幼兒討論解決問題。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友愛和謙讓,并在木偶的示范下學會了使用文明禮貌用語。
發揮木偶的魅力還可以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并調動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小班剛入園的孩子,第一次離開親近熟悉的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不免有孤獨、緊張、恐懼、甚至哭鬧的表現。于是老師戴上“小兔”木偶,以小兔的身份與孩子們交談,即時編個小故事,讓他們不要哭紅了眼睛,最后小兔要與孩子們握握手,吻一下,立即孩子們都被深深吸引住了,哭聲不知不覺消失了,有的孩子臉上出現了笑容,孩子們看到了自己熟悉喜愛的形象,他們心里有了依靠,孤獨感逐漸消除。看來,只要老師根據實際情況發揮木偶的魅力,就可以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促進我們的教學。
二、欣賞木偶傳奇,萌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因為泉州是木偶的故鄉,所以流傳著許多木偶傳奇。這里不但有優秀的傳統提線木偶劇、還有著名的提線木偶大師、更有精湛的木偶制作工藝。作為一項為世界所矚目的木偶文化藝術,又怎能不讓自己家鄉的孩子們所認識和傳承呢?
為了讓孩子在喜歡普通布袋木偶的同時也喜歡上家鄉的提線木偶藝術,老師首先收集了幾部泉州最古老和著名的傳統木偶劇讓幼兒欣賞。首先讓孩子們欣賞富有兒童特色的木偶劇《馴猴》,他是由泉州木偶大師黃弈缺老爺爺表演的。欣賞這一表演的時候孩子們可興奮了,他們看到了一只活潑可愛、動作靈活的小猴子的精彩表演,情不自禁得邊看邊歡呼和鼓掌。有的孩子問老師:“老爺爺的棍子和線是不是有魔法術呀,怎么能讓小猴子做這么難的表演呢?”還有的孩子干脆邊看邊跟著木偶小猴做各種有趣的動作。接著再讓幼兒欣賞《欽差大臣》、《鐘旭醉酒》、《火焰山》等傳統的優秀木偶戲劇,孩子們對能夠抽煙吐霧的“欽差大臣”和能夠騰云駕霧的“孫悟空”,以及會飲酒舞劍的“鐘旭”都贊不絕口,非常喜歡。看到孩子們對提線木偶如此感興趣時,老師就可以很自然地向幼兒,系統的介紹家鄉木偶文化了。
泉州木偶劇團的足跡已經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藝術文化魅力深受世界各國人們的歡迎。去年家鄉的木偶又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在全國各個城市巡回演出。這時老師就要抓住時機與孩子們一起關注和關心泉州木偶的發展動態,使他們為自己家鄉的木偶文化而自豪。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泉州的木偶展館,請家長利用節假日帶幼兒參觀家鄉的“錦繡莊”、“文化街”、“木偶劇團”、“閩臺緣博物館”,因為這些文化場所為幼兒展示了家鄉生動、精美的工藝木偶、歷史悠久的傳統木偶、形象各異的中外木偶等,可以拓寬幼兒的視野,提高他們對家鄉美的認識。
三、制作木偶玩具,推動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
《綱要》中要求教師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同時,還要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互相欣賞、共同提高。因此,帶領幼兒制作木偶玩具就是一個難得的促進幼兒藝術創作能力的機會,而在這一藝術創作過程中又能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首先在木偶制作之前,老師要引導幼兒貯備木偶的種類特點的知識,讓幼兒通過各感官感知木偶的特點和美。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完成:只需要一個可以伸進手指的塑料瓶子或紙卷,再在上面貼上不同的角色貼紙。當然能力強的孩子可以自己做角色形象圖來粘貼。不管孩子的能力怎樣、性格怎樣,他們都會愿意給自己動手制作這么一個簡單而又有趣的手指玩偶,使自己獲得成功的喜悅。
最能推動幼兒綜合素質發展的活動就是讓孩子與父母一起制作各自喜愛的木偶玩具。親自木偶制作,妙就妙在老師巧妙地將家教指導與木偶制作有機結合,既給家長參與教學的機會,也為孩子提供了一個鍛煉的平臺,讓孩子在雙休日或假日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在制作過程中,家長和孩子更能獲得無窮的收獲和樂趣。從材料的選擇到外形的確定,從裝飾到成品,父母和孩子都要經歷“商量——爭執——和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父母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十分強,說服人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總之,木偶制作不但能鍛煉孩子口、手、腦的能力,發展孩子的綜合素質,還能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使父母更
有教育智慧。
四、表演木偶故事,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成長
欣賞了木偶的傳奇,發現了木偶的魅力,老師就可以為孩子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了,鼓勵幼兒拿上自己喜歡的木偶大膽進行表演。這時,老師要給孩子一個自由表演的空間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
為幼兒創設一個較為密閉的活動區角,在區角里放上幼兒自己喜愛的提線木偶、仗頭木偶、布袋木偶或自制的玩偶,孩子都會大膽地拿起木偶進行手舞足蹈的表演,這時不能打擾孩子,而是悄悄地站在一旁觀察,你就會發現每一個孩子的不同個性表現。一個孩子們喜愛的木偶,能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審美感受,也能讓孩子們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幼兒園的活動是以游戲為主的,因此在表演游戲時,教師也要鼓勵孩子運用木偶道具進行故事表演和創編表演,孩子的表演動作和語言雖然還不夠到位,但是像這樣的表演一樣可以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修繕。
泉州木偶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幾乎合成了兒童玩具的所有特性。巧妙用這種文化作為教育手段,就可以挖掘出莫大的教育功能。沿著木偶教學的這條路,邊開拓邊創新,相信大人和孩子都會受益匪淺,其樂無窮。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