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80年代后期有人開始把課本教學之外的學生實踐活動叫做“第二課堂”?!暗诙n堂”提高了學生實踐活動的地位,促進了素質教育,但也與“課本教學”產生了許多沖突。因此,它歷史地涅磐于“新課程改革”之中。
【關鍵詞】第二課堂 課外活動 新課程改革
20世紀80年代后期有人開始把課本教學之外的學生實踐活動叫做“第二課堂”,并致力發展它。有許多學校還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如“第二課堂辦公室”、“第二課堂活動中心”等?!暗诙n堂”也曾一度作為新生事物被人們感興趣而去研究它。
其實“第二課堂”源于“課外活動”,但是由“課外活動”到“第二課堂”是一個明顯的進步。首先,名稱的更換提高了教學中實踐活動的地位。雖然二者都是以實踐活動為主,但“課外活動”的含義說明它只是“課本教學”的輔助與補充,有“敲邊鼓”、“打外圍”之意,而教學的“中心地帶”則是課本。“課本教學”堂堂正正地在課堂里進行,而“課外活動”是不夠格登堂入室的。“第二課堂”即“另一課堂”,它是能與“課本教學”相提并論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它把學生的實踐活動由課外的“游擊戰”提升為課內的“正規戰”,只不過它的“課堂”不是局限在傳統的“教室”里。
其次,“第二課堂”使學生的實踐活動比“課外活動”更有規模、有體系,因而進一步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也豐富了學習內容?!暗诙n堂”的課堂是無墻界的,活動的觸角可以伸進工廠、田野、海洋、星空……,教師可以是各行各業的人。許多實例表明,改革了“課外活動”為“第二課堂”的學校,學生的基本技能普遍都提高了。
但是“第二課堂”在積極發揮著它作用的同時,它的名稱卻逐漸淡出了。這是因為它的名稱存在著明顯的不科學性:由于提出一個“第二課堂”,那必然有一個“第一課堂”,如果我們把“課本教學”叫做“第一課堂”,這就意味著把教學這一系統人為地分成了兩個版塊——“課本教學”與“實踐活動”。雖然我們知道二者是有機聯系著的,但容易使人們在觀念上淡化教學系統的整體性,好象學生應先在“第一課堂”里學功課然后再到“第二課堂”去搞實踐,這樣容易導致兩個課堂各自為陣,甚至互相沖突。許多學校在教學時間分配、教師分工以及教學成績評估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都足以說明了兩個課堂的劃分存在著不可回避的弊端。另外“第二課堂”的“第二”有“次之”之嫌,稍不留神就會使學生的實踐活動的地位受貶,重又滑入重課本輕實踐的誤區。
只重視“課本教學”而輕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顯然是錯誤的,但是為了強化實踐活動另設一個與“課本教學”分庭抗禮的“第二課堂”也是欠妥的。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培養應該緊密結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課本學習與實踐活動只能作為兩個元素統一于“教學”這一個系統里,而不應看作是兩個獨立的系統。因此,后來我們不得不向“第二課堂”揮手作別。告別它主要是擺脫“第二課堂”這個“名”對“教學活動”這個“實”的桎梏,拆除兩個課堂之間的藩籬,讓課堂更大、更具有活力。
但是,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所探索出來的有價值的東西,仍然可以作為營養被新的教學模式所吸收,如“活動課”就大量借鑒了“第二課堂”的操作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告別“第二課堂”,其實是對其進行辯證的否定,合理的揚棄,取締了這一不科學的名稱,保留并發揚了它實踐性的特點,合并兩個課堂讓“學課本”與“搞實踐”同堂進行,渾然一體,于是“第二課堂”便歷史般地涅磐于隨后風起云涌的“新課程改革”之中。
回顧“第二課堂”的興衰過程,正確認識它的歷史作用、操作理念和淡出原因,對于我們今天深入推進“新課改”運動不無裨益。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聚星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