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著重闡釋并舉例說明了識地圖、建公式、巧表達、善解題是地理高考取得高分的短、平、快的好策略。
【關鍵詞】地理高考 高分策略 識地圖 建公式 巧表達 善解題
2007年高考日益臨近,復習內容的廣泛性和考查內容的相對局限性,形成了十分尖銳的矛盾,使得學生在復習中通常采用“撒大網,撈小魚”的方法,盡可能面面俱到;教師更是“寧可白講三千,絕不放過一點”,這種“地毯式”復習成本高,收益小,得分也不高。識地圖、建公式、巧表達、善解題是地理高考取得高分的短、平、快的好策略。
一、識地圖
地圖是地理的語言,高考題近90%與圖有關。一位命題人曾說過:“即使將教材課文全部背下來,也許參加高考充其量就是個及格罷了。”言外之意,很多考試內容都是教材和圖像系統中挖掘出來的,圖文并舉其本身就是我們地理學科性質決定了的,在考綱上也強調了這一點。因此,在學習地理過程中,做到用圖做題、用圖復習、用圖綜合分析。整個復習要貫穿著地圖的應用,圖表類型(如下圖),在復習中所有內容都要落實在圖上。識地圖有三個境界,也是高考成績的三個檔次:一是手中有圖,心中無圖;二是手中有圖,心中也有圖;三是手中無圖,心中有圖。圖盲是不可能考高分的,復習時要在讀圖、析圖上下功夫。高中地理教材每一類圖都有讀圖的模式,如地理分布圖的判讀程序是:①讀圖名;②讀圖例;③確定位置。
再如坐標圖,采用數字坐標形式表示多項地理要素的數字信息圖形。常見坐標圖有平面直角坐標系和平面正三角坐標系兩類。前者又分為折線圖、曲線圖、柱狀圖和玫瑰圖等,后者主要是平面正三角坐標圖。解析此類統計圖需注意認清圖名及縱、橫坐標所表示的要素和圖注的內容,再根據“柱”或“線”的高矮所表示的數字信息分析其變化趨勢。
二、建公式
通過教師的引導,很多學生也注重了對地理規律原理的理解,對教材中的實例和做過的例題都能回答,而遇到新情境中的地理現象和成因分析,又不知從何著手,究其原因是這些學生對課本地理規律和原理沒有形成系統體系,缺乏數學、物理學科中的“公式”意識,更多滿足于對各個規律和原理的單個記憶,導致不能靈活解題運用。
如分析氣候形成=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地形、海陸、洋流)+人類活動,只要是氣候成因的題目,照此公式推論,不能失分。
如衛星發射場區位=緯度較低,有利于發射+天氣晴朗,大氣能見度好,有利于跟蹤監測+地形開闊+人煙稀少,有利于安全+交通便利+發射時間分析:晚上發射,地面干擾少,有利于跟蹤監測。用此公式解答神舟五號著落場,選擇內蒙古高原的原因就比較容易了。如分析港口區位條件:水域條件——航行航道、水量、冰期;停泊條件——水深、避風+陸域條件——筑港(地形平坦)+社會經濟:經濟腹地——物資吞吐量+城市依托——人、財、物優勢。在復習過程中要設法形成成熟的地理原理體系和穩定的解題思維方法。
任何主觀性的問答題基本上都是由地和理構成的。所謂“地”即客觀地理事物,所謂“理”則是從客觀地理事物和現象之中抽象出來的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認識。地理結合就是根據客觀規律得出結論,或者根據所給出的“論”找出具體的地理事實,因此,地和理必需一致,不能把某些原理或理論當作標簽,不管適用不適用,恰當不恰當,到處生搬硬套。“題在書外,理在書內”,如大氣這部分重要的原理有:
影響氣溫的因素: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地形、海陸、洋流)、人類活動;
影響氣壓的因素:垂直分布(空氣柱)、水平分布(受熱→空氣上升→近地面氣壓比水平方向低);
影響風的因素:原動力(水平氣壓梯度力)、改變風向(地轉偏向力,北右南左)、摩擦力;
影響降水的因素:大氣環流、下墊面(海陸、地形、洋流);
影響天氣的因素:氣壓系統(低壓和高壓)、鋒面系統(冷鋒、暖鋒、準靜止鋒);
影響氣候的因素: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地形、海陸、洋流)、人類活動。
三、巧表達
地理描述的規范化是指運用地理專業語言準、全、優,要求正確的表述沒有歧義;完整的表述沒有信息丟失;邏輯的表述沒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由于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審題、表達等造成的非水平性失分,導致在試卷上將自己擁有的知識、技能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能,使自己陷入“腰纏萬貫的窮光蛋”的尷尬。
常見的失誤有:用現象解釋現象,用原理代替分析,用部分代替整體,用臆斷代替規范。地理閱卷時對地理答題也有“潛規則”,答題三要領:①條理性,不能只答一點,不顧其余;②層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給閱卷教師造成不分主次、不著邊際的不良影響,盡量少而精,問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沒有把握,怕漏答知識點,根據目前的評分標準,則不如適當多答,答題時絕不能認為越詳細越好;③完整性:答題時要求將地理原理與題目設問之間串以一個個地理鏈。巧妙相接,盡量具體詳細,但如果沒有把握,可適當模糊處理,否則可能會自露馬腳。當然答案不能過于口語化,盡量使用規范性、專業性詞匯。
地理表達要求做到四化:①科學化,要盡量使用地理術語,注意語言的嚴密性和邏輯性;②要點化,要用全有效信息,盡量全面地呈現自己的知識儲備;③簡約化,要簡明扼要地寫出答案,避免說出大段的空話,可用序號將答題要點有條有理地列出;④工整化,要保持卷面整潔,書寫認真,行文流暢,不能出現病句和錯別字。
四、善解題
要會解題,必須研“兩題”,學會“滾題”,把一道題從各種角度弄明白。“兩題”是指高考題和訓練題。在兩題研究方面,建議“五找”:對歷年高考試題整體研究找共性;對近三年高考試題重點研究找趨勢;對相同考點的試題對比研究找變化;對不同模式的試題分類研究找差別;對各地調考試題集中研究找信息。例如:分析高考綜合試題時應注意的以下幾方面:①該題的目標要求(立意)是什么?②情境設置(材料)是什么?③設問的角度(一般是分層設問)是什么?④解題的思路是什么?⑤解題的方法、技巧是什么?⑥表述正確、科學嗎?⑦在解題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⑧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具體解題可分三步:第一步:審清題意,對接課本原理——揭開面紗,套用公式;第二步:列出思路,組織材料語言——思維建模,進行篩選;第三步:問答結合,正向逆向檢查——再次審題,減少失誤。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