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師 學生家長 心靈溝通的橋梁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一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首先面對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即使孩子入學后仍有大部分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中,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教育者如果能夠架起與家長心靈溝通的橋梁,協同合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主動溝通,爭取合作
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教師:“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系,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與配合”。這就要求教師主動承擔起與學生家長聯系,合作的組織者與主持者的責任,要求教師必須積極地、經常地與家長聯系,而不是僅僅在需要時才去找學生家長,尋求他們的合作與支持。
1.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是平等和諧的,而不是那種傳統的權威的“師道尊嚴”,孩子與家長同樣如此。一些學生家長往往只注重教育的結果,而忽視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據調查,家長在學生回家后,交談最多的往往是“今天學了什么?”“學會了嗎?”“考了多少分?”卻很少與孩子談心、交流。周末的時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到廣場、綠地、郊外或離家比較近的景區游玩,這樣既增進了與孩子的感情,又在游玩中鍛煉了觀察方法,積累了寫作素材。有的家長甚至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感到家長難以親近,甚至產生畏懼感。教師應通過開家長會,在主動與家長聯系的過程中,首先讓家長明確孩子也是“人”,其次才是他們的孩子,雙方應是平等的,應充分尊重理解孩子,并配合教師共同樹立起學生學習、生活的信心。
當然,一些學生家長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任性、驕蠻、經不起挫折,教師要讓學生學習自己父母身上值得自己自豪的品質,同時要讓學生家長認識到孩子終究是要脫離家庭的“暖窠”而獨自去面對生活的一切,因此家長對待孩子要“愛中有嚴”而不能事事越皰代疽,百依百順。
2.與家長溝通必須目的明確,準備充分
教師與學生家長聯系不能出于偶爾的動機,也不能僅僅是為了向學生家長通報一個可喜、可怕的消息,而應是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成長中的成績和不足,了解學生生活環境中對教育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師要事先準備好需向家長介紹的學生在校的全面表現,諸如學生的長處與短處,參加活動的情況,跟誰交朋友對什么感興趣等,教師還要事先考慮好與學生家長聯系的具體目的,確定需要請家長做的工作,只有事先做好了充分準備,才能使教師與學生家長的談話有內容,有說服力,才能富有成效。
二、尊重家長的情感
學生家長在涉及到他們的子女時,總是非常敏感的。人之常情就是如此,做父母的都十分鐘愛自己的孩子,都盼望著自己的孩子好學向上,都愿意聽到孩子又進步了的消息,都會為孩子的歡樂而欣慰,因孩子的痛苦而憂傷。魯迅先生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這種父愛、母愛之心是人皆有之。多少家長為了孩子上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中學而奔波,甚至付出頗高的代價。有的學校開家長會把學生成績從高到低依次寫到黑板上,有的把表現好的和表現差的寫到黑板上,還有的老師對家長有一些過激的言語,如“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這些做法都極大的刺傷了家長的自尊和情感,甚至激怒了家長,做出了不理智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當然教師要向學生家長通報真實情況,且要從促進孩子發展的角度出發。要看到孩子閃光的一面,沒有差生,只有差異,讓家長對其孩子能全面了解。總之,尊重學生家長的情感,要貫穿于教師的全部教育工作中,貫穿在與學生家長聯系與合作的全部過程中。
三、教師要在家長心目中樹立良好形象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神圣、崇高、純潔的,然而受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的影響,一些不良習氣也在侵襲這方凈土。據《齊魯晚報》登載:“某教師在教師節竟收到學生及家長送的禮物價值4000多元。”過節為老師送禮物,大擺“謝師宴”,似乎成了一些學生家長順理成章的事。確實有個別老師的行為褻瀆了“教師”這個神圣的稱謂,為“陽光下最光輝的事業”抹上了陰影。據報載,有的教師竟以家長送禮的多少來對待學生,實無師德可言。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潔身自愛,教師在與家長的交往中不能因小利而失大節,應以身作則,自覺抵制不良風氣,以樹立“教師”這一稱謂在家長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在21世紀新的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下,教育已作為一種產業,其競爭也日益突顯。教師與家長只要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也就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鋪平了道路,也使教師、學校的競爭日益增強,同時也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體現。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喬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