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在自能作文導練方面做了以下探討:一、幫助學生自求了解;二、幫助學生自能讀書;三、構建自能作文教學模式。
【關鍵詞】自能作文 導練嘗試
葉圣陶先生認為:“寫作尤其偏于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當然,訓練不可盲目,否則一切都是徒勞。練,要得其法,方能見成效。作者認為,一個成功的語文老師,應該是一個成功的寫作“導練者”,能多方設法,使學生得其要領、運其心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彌深,達到自能作文的境界。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多年來,本人努力摸索,大膽實踐,在自能作文導練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希望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方面有所作為。
一、幫助學生自求了解
看看高考試卷的作文,其中大量充斥著“編、抄、套”和“假、大、空”,就知道學生的作文能力差是真的。說到緣由,有的怪自己不肯認真,沒有努力;有的怪老師教法不好,引導無方;甚至有怪教育體系、教育措施的。這些問題雖然存在,但僅僅怪這怪那是沒有用處的,更重要的是應找出原因的所在。學生沒話可講、沒東西可寫,胸中無墨,自然不能潑灑成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直困擾我們學生的是寫作資源匱乏。
怎樣引導學生走出作文素材枯竭、寫作資源匱乏的窘境?在這兒不妨引用葉老先生的一句口號:“了解第一”。唯有了解,方可有積蓄,方可有創新。
大家都知道,好文章須使文章具有正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就拿這三性來說吧,要是平時觀察不細致、理解不確切,臨到動筆的時候會突然變得正確嗎?不會的。要是平時不善于思考,心中一團亂麻,一片朦朧,臨到動筆的時候會突然變得鮮明嗎?不會的。要是平時習慣于普通、呆板,缺少獨特的發現,臨到動筆的時候會突然變得生動嗎?不會的。足見,功夫在于平時,好文章源于生活。
生活是學生最廣闊的課堂,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生活是創新作文的土壤。
當然,學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對生活的了解和發現。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穩定而廣泛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生活的好奇心,讓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自覺投入生活,體驗生活,并把所得一點一點聚積起來。聚積越多,對生活的了解就越深刻。了解越深刻,感悟就越獨到,構思作文時就越能做到積厚薄發,達到“憑吞吐”、“任翕張”的境界。
二、幫助學生自能讀書
“寫作能力跟閱讀能力有關聯,閱讀得其道,無論在思想吸收方面或者在技術訓練方面,都是寫作上的極大幫助”(葉圣陶《<大學作文[現代文之部>》序)。現在說寫作能力差,大概閱讀能力也有問題吧。
能力的長進得靠訓練,老師訓導,學生歷練。首先,老師的訓導必須講究方法。有的老師很勤奮,一篇課文逐字逐句的講下去,講完一篇又一篇,不辭辛苦;有的老師很時尚,東挪西湊搞課件,熱熱鬧鬧走過堂(“課堂”的“堂”)。上這種語文課,學生是最省事最輕松的。當然,成效也最少。理由很簡單,他不能一輩子聽你的講解。
要知道,語文教本只是個憑借,有了憑借,訓練才能有著落,但絕不是個終點。從語文教本入手,目的是讓學生自求了解,自能讀書,只有當學生不了解時才給指點一下,如怎樣根據文體特征找線索,理思路,明確文章主旨;怎樣根據上下語境析詞義,明感情,領悟隱含信息;怎樣注重開頭或結尾,尋找文眼;怎樣運用前后對照的方法品味語言,掌握寫作手法,等等。
常言道“舉一反三”。教本的閱讀是舉一,推到《讀本》乃至課外書籍閱讀是反三。從舉一到反三,其間靠的就是老師的善導。導者多方設法,令學生在上課之時主動求知,主動練習,讓學生課外之時自能讀書,終身受用。其次,學生的歷練不能馬虎,一讀了之。所謂歷練,就是要使學生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一要得其道;二要經常歷練。歷練成了習慣,才會有這種獨立閱讀的能力。否則,是無濟于事的。
獨立閱讀又要盡量的認真。因為閱讀的目的之一是“吸收”語言,這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有幾分自覺心,隨時揣摩、分析,比較什么樣的語言才算是精確的、整齊的、干凈的,這樣了解語言就不難。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并自求改進,只要持之以恒,養成習慣,對語言文字就會有靈敏的感覺,提高語言也就不太難。
語言提高了,臨到寫作時便不用多花心思在推敲語言上,怎樣想就怎樣說,怎樣說就怎樣寫,好似一股流水自然流注,沒半點兒阻滯,真是得心應手。
三、構建自能作文教學模式
如果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讀書是作文的向導,那么,訓練是作文成功的必經之路。
(一).訓練的原則在于多作。下一分練的功夫,得一分實益,練到家了,才能隨心所欲,得心應手。
(二).訓練的重地在課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重地,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構建自能作文的課堂新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學生“三自”:自學、自練、自改。老師的“三開”:開放——樹立新觀念,進行開放式教學;開導——堅持啟發、誘導,不全包全攬,只在學生感到困惑時作適當點撥;開發——發掘學生潛能,開發學生智力。師生互動,營造民主、和諧的新課堂。
(三).訓練不能盲目、隨意,要根據校情、學情制訂作文訓練計劃,有條理、有步驟地進行。一般來說,我將高中作文訓練分為三個階段:高一年,側重于口頭作文訓練,引導學生博覽群書,整理筆記,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培養學生“自主表達”的興趣和習慣。高二年,側重于快速作文訓練,限時限字數,摒棄拖拉疲沓的作文習氣,提倡“我手寫我心”,注重引導抒真情、寫實感,至于文字,不宜要求過高,只要通順即可。高三年,側重成篇作文訓練,包括審題訓練、文字訓練,突出構思謀篇、達情表意等技巧引導,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寫作技能。
杜甫有詩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以上只是本人在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要真正讓學生“自能作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斷探索,總結經驗,以利再進。只要我們有信心,敢嘗試,導練有方,內容合適,相信學生的作文面貌一定會煥然一新的。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