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校開展的“小學生學校激勵性評價”的實驗研究,以全體學生為實驗對象,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實驗目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實驗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實驗中,筆者嘗試了“快樂成長袋”的評價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激勵性評價 快樂成長袋 自我表現(xiàn) 自信
自2003年8月以來,山東省單縣實驗小學開展了“小學生學校激勵性評價”的實驗研究,這一實驗,面向全體學生,“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要求教師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轉(zhuǎn)變評價理念,改革評價方法,構(gòu)建新的評價體系和實驗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實驗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實驗中,本人嘗試了“快樂成長袋”的評價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快樂成長袋”使學生建立了自信
自信是一切成功者一往無礙的精神先導,是一切成功的前提。而自信的萌發(fā)點是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然而,我們的老師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的某種缺點和短處,便會習慣性地拿起批評的武器,而往往不顧及學生的自尊心是否會受到傷害。須知任何超過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批評,不但毫無用途,而且只會使被批評者看不到自身的優(yōu)點和長處,以至于使其僅有的一點自信心喪失殆盡。從另一個意義上說,一個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也是其自信心賴以生根發(fā)芽的土壤。學生往往會從老師的表揚和激勵中萌發(fā)自信心,從而改變其自我意識。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本人在實驗中設計的學生“快樂成長袋”,封面背景是熟透的蘋果,寓意學生的收獲,下面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再下面是孩子的個人檔案(姓名、性別、聯(lián)系電話、個人信箱)。成長袋的反面是成果的分類,有德育、智育、體育、綜合教育。袋里放著孩子們各個階段獲得的成果,里面有一份優(yōu)秀的試卷、一份好的作業(yè)、一本精美的日記、一張獎狀、一本證書。從這個設計理念看,它比以往發(fā)給孩子一本簡單的成績報告單更有人情味。它不僅是學生經(jīng)過努力獲得的成績,更是學生自信勇氣的見證。它能幫助學生不斷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的提高,不斷收獲成功、走向成功。
二、“快樂成長袋”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
“快樂成長袋”既是一種過程性評價,也是一種發(fā)展性評價。評價的主體是學生,而評價的參與者有學生、老師、家長以及學生所生活的社區(qū),這種多渠道參與的評價制度,使學生可以從各個方面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式,使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對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也是一種挑戰(zhàn)。因此,在班內(nèi)定期進行“快樂成長袋”評比交流活動。“快樂成長袋”掛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在這里,每個學生都會在老師的心目中,在同學的心目中平等的、不分輕重的位置。午間、課余,學生喜歡在這里逗留、欣賞,任課老師也喜歡翻翻、看看,尤其是開家長會時,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的成果時,眼睛也一亮,他們觀看著,交流著,比較著,分享孩子的成功與快樂。
同時,我還利用班會、晨會指導學生及時整理自己的階段成果,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長袋,相互評價成果。在這些厚厚的成長袋里,讓人欣賞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那些獎狀和證書,要關注的是成果袋后面的故事——為了這些成果學生們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學生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別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找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確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培養(yǎng)了積極良好的情感。如今,“快樂成長袋”已是我班文化中的一道風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表現(xiàn)自己才華的舞臺,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我發(fā)展的空間,滿足了不同學生對展示自我才能的欲望,讓學生感受到了自信的氣息,并成為挖掘自身潛力的心理動力源泉。
三、“快樂成長袋”是學生前進的加油站
有人說:“人不是為了被打敗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而是為了得到賞識來到人間的?!北蝗丝隙?、認可、欣賞所帶來的成功,滿足了他們被尊重的需求,就像枯萎的莊稼見到了陽光和水。在平時積累成果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深有感觸的。本班有一個學生,字寫得不好,經(jīng)過老師的輔導,對寫字有了興趣,字寫得越來越好,雙休日他參加了書法培訓班。后來,老師推薦他參加了省小學生書法比賽,獲得了二等獎。于是,在他的成代袋里,多了一份獎狀,每次看到它,他就會想起自己勤學苦練的日子,臉上總會露出滿意的笑容。
綜上所述,“快樂成長袋”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表現(xiàn)的平臺,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的勇氣。
(作者單位:山東省單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