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教學 自主學習方式
采用自主的學習方式,并不意味著完全放棄接受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是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落實自主的學習方式。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動機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迫切弄清未知事物的心理,迅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心態,并將其轉化為內在學習的“自我需要”。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讓學生初步學習課文后,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問題:“請同學們認真看課文的插圖,皇帝為何光著身子?是因為他窮買不起衣服,還是他正在進行泳裝表演呢?”剛說完,同學們就哄堂大笑。很多同學舉手回答問題,都能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并且理解得相當準確。
二、利用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創造機會
“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的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的活動,使學生主動、積極、愉快地去學習,從而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在上《理想》一課時,我采用了由教師引導、設計,學生自主參與的形式。該文是一首哲理詩,可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和自身的體會來加強理解。我是這樣導入的:“’理想’在詞典上的解釋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或是對未來的設想。今天請一位同學充當老師的角色來主持教學,讓在座的同學包括‘我’在內都談談自己的理想?!蓖瑢W們看到老師和他們一樣坐在講臺下,身心放松了許多,紛紛舉手發言。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輕松。這時,許多同學會要求“我”也談談自己的理想。我說我的“理想是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實現自己的美好愿望。但美好愿望能很輕松、順利地實現嗎?詩人所說的‘理想’是什么樣的理想?沒有理想的人生快樂嗎?”這樣,在良好的師生互動活動中不斷解決問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采用形式多樣的教法,維持動機
形式多樣的教法才能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中學語文文章體裁多樣,可以因文設計教法。1.內容淺近、故事性強的可以采用表演式。如《皇帝的新裝》《寓言四則》等。2.科學性較強的文章,如《化石吟》《看云識天氣》等,可讓學生認真閱讀,提前查找相關資料,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3.想像力極為豐富的文章,如《郭沫若詩兩首》《女媧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等,教師可提出一些能夠喚起學生豐富想像力的問題,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
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的學習方式應是有創新,也有繼承。采用自主的學習方式,并不意味著完全放棄接受學習。以聽講、記憶、模仿、練習等為特征的接受性學習,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技能。也許在課文中有許多陳述性、事實性的知識運用接受性學習的方式更為有效。但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是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落實自主的學習方式。
(作者單位:青海西寧民和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