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升初中 過渡期 數學啟蒙教育
做好初中數學的啟蒙教育對于剛升入中學的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中學數學課的節奏比較快,容量比較大,要求比較高,特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新教材時,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能力,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會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在用數學理論去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時,不僅要求學生有較高的運算能力,而且還要學會運用不同的方法,并尋求最簡捷的運算途徑。因此,做為教師就必須首先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真研究教材,體會教學大綱的要求
掌握教材的來龍去脈,做到主次分明,知道什么是重點,什么是難點,用什么方法去突破這些難點和重點,教師必須做到胸有成竹,否則學生苦于做題,教師忙于補漏,教學雙方都忙的不可開交,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這是完成數學教學任務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通過創設具有典型性的、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獨立地、自主地、積極地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并通過變式訓練,從不同的角度去表達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三、讓學生掌握訓練的自主權,促使學生學會學習
課堂上除了強調分層、限時、典型、恰當的局部訓練外,還要特別注意使學生掌握技能訓練的自主權。為此,教師明確提出限時要求,以充分體現訓練的效率。在設計A組訓練題時,應緊扣教材大綱和考試要求,落實“雙基”,讓學生能夠直接運用知識,一步到位,由淺入深,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有效速度,鞏固新知。
四、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學習積極性的高低,學習效果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該學科興趣的濃厚與否。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的探索、敏銳的觀察、深刻的思考、牢固的記憶,才能自覺運用學科知識指導生活實踐,從而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五、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營造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不敢說的心理障礙是讓學生暢所欲言的第一步。現代教育大力提倡素質教育,這樣首先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教師要以自己的主導作用來促進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具體體現,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有符合學生自己客觀努力的相應評價,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實行多元化的發展的評價,從客觀上保護學生表達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總之,教與學,教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著主導作用,要充分認識從小學到中學這一過渡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初一年級數學教育的重要意義,要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下工夫。我相信,新課程改革猶如一股源源不斷的清泉,滋潤著我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必將迎來教育史上的又一個春天。
(作者單位:河北遵化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