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英語教學 英語課文 整體教學法
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而課文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傳授英語知識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綜合手段。
筆者以為,課文教學應首推整體教學法。這首先是因為整體教學能保持課文內容和篇章結構的完整性,有利于學生提高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較大程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其次,整體教學和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課文的心理特點與過程吻合,可以使學生從模糊的、表層的理解逐步向明晰的、深層的理解過渡。
在整體教學過程中,隨時聯系課文內容,由淺入深地進行詞語和語法操練,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聯想。運用整體教學法教學,學生們可以在逐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和進行問答、復述、概括、總結等活動中,使自己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都得以鍛煉和提高。
總之,整體教學的過程是在保持內容完整的前提下,反復加深、加寬、加固地消化和運用所學的語言材料,這無疑是符合教學規律的。在整體教學過程中,應著重理順下列幾種關系:
一、整體和局部的關系
整體和局部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整體是由局部有機地組成的,沒有局部就不會有整體;沒有整體也就無所謂局部。整體教學首先是要從整體出發,從整體來教局部,教局部時不忘整體。一篇課文,其整體就是指課文的基本思想和內容及其篇章結構,局部的含義則指課文的某一段落、某一情節、某一觀點,或指某些詞匯、語法和句型。為此,我們在備課時既要重視局部,更要重視整體,使之保持緊密的聯系。
二、難和易的關系
難和易也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難中有易,易中有難。課文教學的目的要求不外乎三個方面:一要理解課文內容;二要能朗讀或背誦課文(部分或全部);三要能運用課文中的重點語言材料。
如果在開始的第一節課就要求達到這三個要求,不太可能。但整體教學是將全篇課文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進行訓練,由易到難,由粗到細,由淺入深,由簡到繁,以解決“難”的問題。例如,第一課時要求學生了解全篇的一般內容,理解大意,從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義;第二課時則深入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主要情節、觀點,了解主要人物及其活動情況等,并初步突破課文中的難點,第三課時再深入一步。依此類推,層層深入,各個擊破。事實證明,只要學生習慣了整體教學,并不會覺得難。
而傳統教學方法,常常在教學課文之前,把生詞和一切語言難點,先摘出來進行講解和練習,這樣就使學生失去了直接使用課文進行獨立操作的可能性,筆者以為,這種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閱讀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反,整體教學則遵循學生學習課文的心理活動規律,學得反而輕松愉快。
三、內容與結構的關系
內容與結構的關系也是辯證統一的。一定的語言結構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一定的思想內容存在于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具體說來,就是不要將語言結構先抽出來單獨教,而是把詞匯、語法、語言教學與課文教學融為一體。這樣,學生對語言結構的理解比孤立地進行教學更透徹、更準確,更能掌握語言的深層意義。語言結構分析在整體教學中往往是在學生對它們產生歧義與困惑時進行的,這樣做,比先入為主地孤立地進行教學的效果更好。
(作者單位:山東曹縣蘇集鎮龔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