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師素質 教育理念 職業價值觀 素質教育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黨中央、國務院向基礎教育戰線提出的一項緊迫任務。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一、堅持在實踐中自主建構、自塑自律,加強倫理道德修養
基于倫理道德因素在塑造有智慧人的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每一位教師必須加強倫理道德修養,它包含著社會生活倫理道德與教育過程中師生關系的倫理道德。它涉及教師的思想、理念、敬業態度、為人處世、道德情操等,所有這些都會對外部世界產生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德高才能為師,但教師的這些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依靠自己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自主建構才能獲得的。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就要求他要十分重視自塑、自律;特別是道德行為上的自律,更是重中之重。
二、更新教育觀念
思想、觀念至于教育,就是靈魂,沒有思想觀念的教育,就是沒有靈魂的教育。一位西方學者說:“觀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的改變社會現實。”可以說,教師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效益觀、發展觀、評價觀,將直接決定著他們的教育行為、課堂行為,從而也就決定了培養質量。因此,教師要樹立現代的、先進的教育理念。
三、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是具有精湛的業務
如果說高尚的師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動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前提,那么,精湛的業務則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教師首先要樹立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單純的以傳授知識為目標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黃炎培先生主張:教學原則應是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要精通教育理論,具備穩健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還應該做到:
1.不能滿足于已取得的學歷和掌握的知識,而應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充電”。教師個體素質需要在不斷地學習中來積累,需要在綜合修養全面提高的基礎上來提升。
2.網絡時代的來臨,客觀上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網絡文化的形成,對加強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在解放教育中提升自我的生命價值
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就必須接受終身教育的理念并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即以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終身研究的開放性啟動教師的解放教育。這種解放教育所要求于教師的是通過終身學習而學會并發展自己的職業能力,
培養、提高教師的素質除了接受教育機構正規的知識、能力、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外,更要靠個人長期不懈的自我精神修養,包括從閱讀、生活經歷及職業經歷的感悟與反思、對人際的洞察與敏感、勤奮的寫作等,而這一切又都與他自己的直接教學、教養及教育管理工作有關。只有這一不斷充實著、豐富著、不斷滋養著,又不斷奉獻著一點一滴的生命心血的過程,才能成為一個真正高素質的教師。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三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