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總結新時期財經專業高等教育面臨的知識更新快,專業理論寬,實踐要求強,面臨人才供給需求雙過剩的結構性偏差等新特點,提出應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財經專業高等教育觀念的轉變,強化市場意識,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同時,加強教師自身教育觀念的更新。
【關鍵詞】教育觀念 財經專業 高等教育
我國財經專業高等教育取得飛速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如何針對新形勢下財經專業高等教育的新特點,及時進行調整教育觀念,培養出真正同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財經專業人才,成為當前擺在財經專業高等教育面前的緊迫任務。
一、新形勢下財經專業高等教育的新特點
1.財經專業高等人才成為經濟建設人才的重要來源
科學發展觀強調要以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就是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經濟建設需要高層次的人才培養和人才儲備,特別是財經專業的高水平專業人才至關重要。面對社會對財經專業人才需求的不斷擴大,我國針對財經專業高等教育招生規模也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資料統計,從改革開放之初的財經類院校21所,財經專業在校生18190人,占全國普通高校在校生比例的1.2%;到2004年全國700余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就有500多所開設了財經類專業,本科專業點達到了2866個,較1998年增加一倍多,財經類專業在校生人數就達到127萬,財經類高等人才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來源,對于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2.知識更新快,專業理論寬,實踐要求強
財經專業歷經多年發展,許多領域仍沒有固定的成熟的理論體系,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制度變遷,從20世紀50年代的蘇聯模式到改革開放向西方財經理論學習,理論發展變化快,理論體系之間存在交叉和銜接缺口。從財經類專業的特性來看,各專業往往是相互貫通的,從事任何一項經濟和管理工作,都需要掌握市場、金融、財稅、財務、管理等多類別的較為全面的財經知識,特別是財經專業是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的領域,隨著社會現實瞬息萬變,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存在知識淘汰速度快、理論與現實偏差較大等問題,因此,無論從理論分析還是實踐應用,財經專業理論涉及面寬泛、知識更新快,人才教育的難度不斷加大。
3.面臨人才供給需求雙過剩的結構性偏差
進入21 世紀,我國原有的財經專業高等教育領域所培養出的專業人才面對市場存在供給需求雙過剩的結構性失衡。一方面,社會急需的能夠適應信息化、國際化的復合型財經類人才緊俏而難求,諸如職業經理人、營銷總監、財務總監等崗位高薪求賢卻難覓蹤影;另一方面,隨著國家財經專業領域的不斷擴招,大量財經專業高校畢業生涌入社會卻就業無門,不僅市場大量需要的高級崗位他們沒有機會和能力去爭取,即便簡單的公司財務、營銷人員也是僧多粥少,財經專業本科畢業生待業率不斷升高。盡管其中原因有多種多樣,但學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有較大差距卻是不爭的事實。
二、財經專業高等教育觀念轉變的幾點建議
1.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財經專業高等教育觀念的轉變
進入2l世紀以來,財經專業高等教育面臨著深刻變化,管理模式、教學內容等都出現了重大變化,要跟上這個變化,就要用符合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和解決財經專業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同時,要及時糾正當前流行的重短期效益輕長遠效益的急功近利教育發展觀,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科學發展觀,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來探討財經專業高等教育的發展戰略、培養目標、專業設置直至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從中獲得新的認識,開拓新的思路。
2.強化市場意識,從數量擴張轉變到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
我國財經專業高等教育過去主要追求專業點增加、招生規模擴大、多設課程多出教材,結果培養出來的人才市場不需要,市場需要的人才學校培養不出來。今后的財經專業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要強調市場意識,人才培養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
要更加尊重學生選擇系、科、專業的權力,組織教學包括設置專業和課程要積極主動地探索社會發展和建設對高等財經專業人才的需求,探索機關、社區、企業、公司和其他廣大用人單位與財經專業學生的各自需求特點。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求調整學校的教學內容,改變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結構,改革和取消學生不愿意聽沒有任何教學效果的課程,多創精品課程,多出教學精英。
3.加強教師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
(1)與時俱進,促進教師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觀念決定了教育出的高等人才的層次和水平。面對財經專業的教學特點和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社會經濟現象,財經專業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加以提高,而這需要一個先進的教學觀念作為先導并加以促進實施。對于從教多年的教師來說,如果不注意吸收新時期的教育學、心理學及社會科學的有關知識,希望達到自身觀念的更新是非常困難的;與此同時,面對財經專業大量青年財經專業教師占教師的比例不斷升高,他們的教學觀念更加需要認真吸收和借鑒,在不斷更新中適應教書育人的重任。
(2)發揮個性,促進教師教學“個性化”發展
財經專業教師在以往的課程中是以“統一性”“確定性”“精確性”為特征,教師依賴于此,便喪失了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學內容往往照本宣科,影響了教學水平的發揮。要確保財經專業高等人才成為獨立于社會的為社會所需要的具有創造性、多樣化、個性化的優秀人才,教師的傳授也必須以開放式的思考路徑,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同時,學校管理方要給教師發展以更大的自主性和創造空間,奠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有助于形成教師的“個性化”。
(3)注重實踐,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和創新
觀念轉變來源于實踐,也最終要應用于實踐。財經專業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及時和持續的反思和創新。在具體教學效果和與他人的交流中反思教學中存在的與學生需求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并充分發揮實踐中的能動性進行教學創新。教師在對自我和他人以往教學實踐的反思時,力求摒棄教學中潛意識的舊觀念及不恰當的認識和做法,從而逐步形成對財經專業教學的新認識,使自身的教學觀念不斷更新和改進。
參考文獻:
[1]翟華,張代芹.觀念世界探幽[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9.1.
[2]王傳金,謝利民.教學觀念研究:何去何從[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7.
[3]溫美琴.我國高等財經教育改革初探[J].江蘇高教,2004.6.
[4]王華,賴紅寧,丁友剛.論21世紀高等財經教育的服務方向和培養目標
[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0.5.
[5]陳至立.我國加入WTO對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N].中國教育報,2002-01-09.
[6]唐秋風.財經院校實踐教學方式的比較分析[J].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8.
題目來源: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編號:115GG28
(作者單位:山東工商學院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