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課堂教學 教學效率 課業負擔
大量的作業占據了學生的許多時間,造成了學生消極被動地學習,抑制了學生聰明才智的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創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向40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人手。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合作的過程,要提高教學效果就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對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怎樣才能使學生具有興趣呢?
1.創設情境,培養興趣。一節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學生上課興趣盎然,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教《時、分的認識》時,老師問:“同學們,你們晚上幾點睡覺。”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8點、9點,……老師又問“你們早上幾 點起床?有的說7點,有的說8點,老師又問:“你們是怎么知 道的?”學生答爸媽叫的,“那么爸媽是依據什么叫你們的?” 是鬧鐘。“你們認識鐘嗎?”老師接著說:“今天我們來認識一 下神奇的鐘好嗎?”一節課就在生動的情境中開始了,學生因此就會十分感興趣。
2.精心設問,誘發興趣。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有意義、有趣味的問題有其獨特的魅力。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巧秒地設計有意義的問題,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誘發學習興趣。如教《圓的認識》時,出示細繩,繩的一端系粉筆,另一端用圖釘固定在黑板上,旋轉畫圓。問粉筆轉動時為什么不會亂跑,卻能形成首尾相接的曲線一—圓。造成學生渴望學習解開奧秘的心理狀態,誘發學習興趣。
3.活動多樣,催發興趣。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調節活動: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狀態,催發興趣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如教《分數的意義》時,讓學生用紙折出它的1/4,又拿出6根小棒,分出它的1/2是幾根?學生通過“拆分”等動手動腦活動體會分數的意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催發興趣。
二、抓好知識的傳授
講授新課要目的明確,突出重點,教法靈活。根據教材的內容和要求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注意教學趣味性,啟發性,增強教學的藝術感染力。新課開始,創設情境,設置懸念,設疑解疑,讓學生始終積極參與思維活動,在課堂上學懂學會。
三、注重信息反饋
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合理,一方面是看課堂教學結構安排是符合教學規律;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實際而言,看課堂教學結構安排是否符合學生認識規律。要了解這—點,就要及時從學生身上得到信息反饋。
1.練習反饋。數學教學就是要講與練結合,每個學生的基礎不一樣,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情況也不一樣。因此,每組練習都要及時反饋信息,把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地糾正,促使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2.檢測反饋。在每節課后留5至10分鐘做一小測驗,內容與課堂練習內容相似,及時檢查學生的達標情況,以便補救。
(作者單位:貴州修文縣龍場鎮潮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