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和途徑要隨著新世紀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革而改變,要以體育運動理論指導,重視我國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的同時,也要體現教育總體目標要求,對現有的教學進行改革,以適應新的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高校體育 體育教學 改革趨勢
一、學校體育發展的社會環境分析
進入21世紀,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激烈,面對希望和挑戰并存的國際環境,我國及時調整文化戰略,繼續進行深化教育改革,主動適應未來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創造能力的需求,積極營造能適合承擔未來社會發展和建設人才培養的生態環境。
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隨著健身計劃的進一步實施,體育的社會化日益發展,競技體育發展的獨特影響,將使封閉的學校體育逐步與社會體育、終生體育融合,形成新的教育體系。
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趨勢
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一指示與健康緊密相關的體育學科,必須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逐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體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確立新的體育課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預期結果,它是教學內容選擇、課程實施和評價的依據。體育擔負健康體質的重任,而現代健康觀念認為,健康不僅體現在生理上,而且表現在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長期以來,體育課程目標以技術競技為主的目標沒有多大的變化,僅僅反映在生物屬性的目標使體育全面育人功能受到了限制。因此,這就要求體育選舉權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面增進學生的健康。
在認知方面:注重運動方法和生理機制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向健康效果評價、健康理性方面轉化。
在運動技能方面:通過運動技術學習過程,在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水平基礎上,培養從事體育和娛樂活動的能力。
在情感方面:使學生充分體驗體育各種樂趣,通過自身經驗和內心感受,形成正確的體育動機和道德觀念。
在認知、技能、情感方面的發展,體現了目標重心的轉移,同時三者之間又形成了新的互聯互動關系。在體育課程及教學過程中,技能發展作為媒介,是知識掌握和情感發展的手段,而認知又為這種活動提供了興趣,情感更為認知和技能發展增添了動力。這樣的目標結構更有利于體現體育向健康實際意義方面的發展。
2.構建新的教材體系
教材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通向目標的橋梁。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教材建設已經成為突出的問題。以往存在于高校體育當中的問題主要是教材內容過分強調以傳習運動技術為核心,教材選擇過多地從運動技術角度考慮,偏重于運動技術外在形式,忽視心理方面的健康發展。因此,為了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要求,必須拓寬體育在健身、娛樂、文化、社會等方面領域,以拓展體育的功能。體育教材內容的改革,應體現體育鍛煉對身體和心理的良好影響,使身體教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加強體育健康能力的培養。
體育理論教材選擇要在新穎上下功夫,選擇與學生活動健身關系密切的內容,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決定教學內容的取舍,同時把新理論、新觀念引入教學,做到指導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傳授健身科學理論的同時注重加強健康體質中的健康意義、保健常識,以及健身原理的掌握,提高理論指導實踐能力,以價值觀念深層意識構建體育文化。
體育實踐教材的改革,一是注重娛樂健身素材的吸收與接納,為了能使廣大學生能夠自主、愉快地進行活動,充分體驗體育樂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娛樂體育項目和內容納入體育課程進行規范性教學管理,以使高校體育內容在加強健康有效機制的同時獲得全面發展。二是一般性教材的使用研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同一項教材,在使用的過程中,有的教師強調技術,有的強調鍛煉身體,有的強調文化,有的強調樂趣體驗。體育學科具有多功能性和作用的傳遞性。身體素質作為基礎,運動技術作為保障,懂得原理,學會運動,有樂趣體驗,并將之升華為一種社會文化,這樣兼備體質、技術、能力、意識為一體的,具有動態特征的教學,這是體育教學的最高境界。實踐證明,通過降低技術難度、改革教學形式、變換活動方式、改變比賽方法等變化性運用,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新的教材體系,一般性實踐內容不應只是運動技術方面,在多功能擴展方面也應有所明確體現,并使之在運用過程中達成統一。
3.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和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多年來,由于受競技體育訓練方法的影響,體育教學方法上沒能很好地體現出全面育人特性。因此必須進行改革,加大體育教學方法的開發和有效利用。體育教學方法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為學生是能動的主體,具有自學能動性,無論是需要、興趣,還是認知、情感,都具有動力功能。體育教學中,應改變傳統單一的方法,以多種形式創造愉快的情景和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鍛煉習慣。同時應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體現在組織教學的靈活性上。教學中,教師應隨時關注課堂情況,隨時對課的組織進行調節,以使教學活動向著積極的方面發展。并且要善于借助和利用學生的精神動力,因勢利導,做好知識傳授和實現技能發展。
另外,還要加強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體育運動發展、體育理論的更新,都對高校體育課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體育學習時間內,對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理解深、記得牢、學得快、用得廣,是高校體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電化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簡化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中間環節,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僅能充分提高學生認知水平,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啟發學生的創造性,而且能使高校體育發生深刻的變化。
三、結束語
體育教學要適應社會和教育發展的要求,新的世紀,新的形勢,這種要求更加迫切。在此對高校體育發展進行研究和探索,是為了使高校體育在培養復合型人才和貫徹“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曲宗湖.論我國高校體育改革的發展與構想[J].體育科學,1998.
[2]段衛東.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M].當代體育科學新論,2001,5.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紫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