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時期 音樂課 人文教育
新時期如何上好音樂課,如何在音樂課堂中貫徹新課程標準,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我認為一節成功的音樂課,要重視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能夠以學習者的視角,圍繞本課的目標,設計符合學生生理特點與心理需要的音樂課。音樂審美符合認知規律,教學過程從頭到尾貫穿著濃郁的教學情境,清晰地展示出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學方法,體現師生互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發展的特征。
一、教師大膽的“放”,使學生成為主體
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學生能做的自己做、學生能說的自己說,變“填鴨式”教學為“放鴿式”教學。沒有悠長無味的說教,學生知識的獲取都是在自身實踐的基礎上去感知、理解、表現中得到的。教師在啟發、暗示、等待中增加學生勇氣,引導學生應怎樣想、怎樣學習,讓學生自主探究、研討,得到結果。始終讓活動貫穿教學全過程,以便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再有,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精神得到錘煉,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學生的人格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為學生終身學習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自主的學,鍛煉自己的意志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微笑送給了學生,把學習的空間送給學生,又要把說話的權力送給學生,讓學生隨便說,這就是課程改革要解決的學生開口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主動表現自己所思、所想、所感。至于說的對不對,這不重要,關鍵是先參與進來,然后再研究發展,研究結果,以奏、唱、編等富有創造因素的方式聽賞音樂,培養學生聽賞的習慣,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離不開認真聽音樂。
三、人文教育與課程資源的挖掘,使教學向綜合發展
一節音樂課的教學內容在建構上要體現新課改精神,突出人文教育與課程資源的挖掘。教學內容時時體現生活化,并能與相關文化做以整合,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變換學習內容。從而使學生學習總保持一種新鮮感,也就是有效地調整了學生的注意。教師要重視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能夠站在學習者的視角,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與心理需求,符合音樂審美、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從頭至尾貫穿著濃郁的教學情境。
四、注重體驗,注重過程
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應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從自身音樂經驗出發,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及音樂現象主動去探索、思考,音樂與人生的關系,使音樂成為一次生動、具體、藝術化的生活體驗。
課堂教學還應注重教師角色的轉變,體現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作為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進入課堂。教師要能夠關注與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人盡其才。改變以往教師自始至終以琴帶唱的現象,多數時間在無伴奏的情況下進行,依靠師生間的交流,使學生學歌迅速。而在練習期間,擔任伴奏的是平時音準不太好的,有自己特長的學生,電子琴、葫蘆司等伴奏,增加每位學生的信心,使他們能夠勇敢地承擔這樣的事,使每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教師的評價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應關注學生學習音樂的水平及在音樂聽賞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作者單位:遼寧阜新市海州區教育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