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策略,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機理。要實現學習學生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應該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這對于促成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一些具體策略。
【關鍵詞】生物教學 問題情境 情境創設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實現素質教育的的根本性策略。而在諸多的教學方式變革實踐中,通過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突出學生解決學習問題的合作探究,則是其中的重要方法。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初中生物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請大家指教。
一、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的意義
強調生物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這不僅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促成學生學習方式的優化,而且符合教學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實現學生素質的優化發展。
創設問題情境,設障布疑,增強問題的現場感和直覺性,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需要。新的課程理念要求生物課堂教學,在遵循以人為本,著眼于學生學會學習,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思想指導下,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能夠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得到發展。把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轉移到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上來,引導學生由厭學、苦學變為喜學、樂學,使他們想學、會學、善學。問題情境創設,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觸發學生產生弄清問題的迫切心情,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強烈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投入到生物知識的學習之中,使他們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生物素質。在新課改形勢下,應該特別強調生物教學過程的情景創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探究,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通過探究得以發現新知的強烈成就感。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中的情緒與教學效果有直接關系,而影響學生情緒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學情境。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是讓學生提出問題?!鄙锝虒W也要注意以“問題”為重要載體,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生開展學習研究活動。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涉及到許多方面的知識,而這些知識的選擇和運用完全以“問題”為中心,并呈現著橫向交叉的狀態。而教材中的生物知識往往也是按科學家發現、建構該知識的過程編排的,這些知識的排列是縱向的、線性的,靠一定的邏輯關系聯系起來的。
二、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的基本方法
(一)要準確定位教師的角色
在問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生探究過程的促進者和引導者,而不是主持人或報幕員。教師要做好教學計劃,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實際,按照教學過程循序漸進的規律,逐步推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不斷學習思考,不斷深化學習過程,獲得知識和技能。問題情境的創設應該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模式的有機循環不斷演進的過程。前一問題的解決是后一問題的引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問題的提出決不等于課堂上的隨機凌亂,而應該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
(二)要通過合作探究實現問題的解決
這實際上是把問題情境創設和學生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結合起來,從根本上優化學習環境,改變學習方式。如在《保護生物圈》這一課教學時,講究問題提出的活動性要求,并把問題寓于活動環節過程設計當中。如“學生4人一組交流探討課前有關環保意識的調查結果”;“科代表匯總全班數據并進行分析”;“各組討論提出關心和保護校園環境的有效建議”;“關于垃圾,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將全班分成5個大組,針對同學提出的問題設計探究方案,并對實施方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討論,設計觀察記錄的表格”;“各組交流和匯報探究結果”等等。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有學生的參與?!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苯裉斓慕虒W,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怎么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
(三)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提出的問題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富有趣味性,就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例如,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配之以實踐探究,就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學習《心臟》一課,可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給學生準備豬心臟實物,供學生探究。如有關心臟結構和功能的內容,主要通過學生觀察和親自動手操作形成認識、發現問題。學生由旁觀者變為操作者,由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究者。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也能很好地去除教師唱獨角戲的現象,學生成了課堂的中心,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變大了。解剖豬心臟,觀察心臟內部結構,共同討論分析:“為什么從動脈灌水灌不進去?”共同比較四個部分的壁厚薄有何區別等等。學生不再是孤立的學習者,而是有學習“伙伴”,他們之間產生心靈的共振、思維碰撞的火花;使他們的知識、技能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引導學生用遷移、發散、想象、聯想等心理方法,發展創新思維,是問題情境創設和問題解決的終極教學目標。讓學生標新立異,對不同的想法、做法、問題、思路等我們不要急于肯定和否定,而是要引導學生理性地思索,大膽地去嘗試,成功與失敗都光榮。作為教師要起到學生創新思維過程中的協調、指導、評價的作用,促使學生開展遷移、發散、想象、聯想,使創新思維能不斷地發展。
引導、教會學生在學習時進行相似聯想、相反聯想、圖文聯想、因果聯想、相關聯想,這是實現學生思維發展和創新的基本途徑,也是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的實際需要。如在講述初一(下)生物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習性、形態結構、生理等方面對前后學習的動物進行相似聯想,這樣可以讓學生逐步得出生物進化的有關規律;又如在同化和異化、遺傳和變異、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合成和分解、蒸騰作用和細胞吸水等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向思維;學習結構特點時我們可以發揮學生的圖文聯想功能。這樣,通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維,就能逐步完成對新知識的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尤其強烈?!眲撛O問題情境的教學策略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意識,激發學習的熱情,從而把單向信息的灌輸和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合作尋求知識的學習過程。它不但能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主體意識,值得深入研究和實踐。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順德一中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