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寶華培正小學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6年3月27日,荔灣區全面啟動“創建品牌學校、品牌學科、品牌教師”的教育“三品”工程,旨在實現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
【關鍵詞】校本教研 校本培訓 品牌學科 校本課程
教學是教師最本職的工作,校本培訓的根本著力點就是提高受培訓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教育教學業務的能力,為提高學校教育工作質量奠定基礎。本年度,學校從師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訓練、現代信息技術學習、新課程理念、教育的藝術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等諸多方面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培訓。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校本培訓,打下創建品牌學科的堅實基礎
校本培訓是一種為滿足學校和教師發展目標和需求,由學校主動發起和組織,在學校中進行的基于學校具體問題解決的教師培訓。而在本年度學校的校本培訓中,對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和能力等關系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給予了全方位關注,如教師的敬業精神、負責任的態度和成長目標等等。而學校校本培訓形式的分類管理共分為以下幾類:(1)課題研究。即教師結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學,選擇教育科研課題,在課題設計、研究中接受指導。(2)教育專業人員作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報告。(3)優秀教師與年輕教師組成合作共進組,兩者互促。(4)學校或各教研組組織教師互相聽課、評課,開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5)通過校際間的交流、互往等,促進教師成長。而學科教師的成長為品牌學科的創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課程實施以來,信息技術如何與學科教學整合才能發揮其優勢?如何通過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增大學生閱讀量,提高教學效率?這是我們教師思考的問題。學校針對這個問題,開展了“新課程理念下實現學生跨越式發展”為主題的校本培訓,組織學科內教師進行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語文科、英語科、美術科、信息技術科的一批教師成立了“跨越式課題”研究組。在課題設計、研究中,這幾個學科的教師組成了“合作共進組”,互相聽課、評課,開展課題研究。學校每月邀請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給課題組的老師做現場指導,給予這些學科教師有針對性的建議。這幾個學科密切配合,互相交流,促使學科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由于增強學科教師的凝聚力,整個學科的教育教學水平大大提高了。因為成績突出,語文科組被評為廣州市“優秀語文科組,”美術科被評為荔灣區品牌學科,信息技術科也被評為荔灣區品牌學科。
二、校本教研,提供創建品牌學科的必要條件
校本教研以校為本,是推進教學改革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根本支撐和內在的動力。所以校本教研常常體現為一種集體協作,體現為教師作為研究者相互之間的合作,是靠團體特別是學科的力量來從事研究活動,最終達到研究目的。而建立校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是為全面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也因此成為新課改中的一項緊迫任務,同時也提供了創建品牌學科的必要條件。
校本教研的實踐形式分為教學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學習型教研三大類。三種教研相互獨立,相互促進,以推動品牌學科的建設。教學型教研一般以“課例”為載體,圍繞如何上好一節課而展開研究,整個過程都融入在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教學環節之中。活動方式以同伴成員的溝通、交流、討論為主。說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專家、領導,口頭闡述自己課堂教學方案,并與聽眾共同研討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案的教學研究過程。說課是學科集體備課的一種特殊形式。對于備課而言,說課是一種更為縝密的科學準備活動。品德科的教師通過說課活動,進行集體研討,獲得荔灣區品德科說課比賽第一名,并代表區到市里參賽。校本教研研究成果是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教學案例源于課堂教學又高于課堂教學生活,從課堂到課例再到案例,這是校本研究實踐的基本環節。學科教師每月撰寫的教學案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堅持寫真話,記實事。每期編寫前言和目錄,編輯成冊如《教海拾貝》,《打開成功之門》等,讓學科教師傳閱,給大家一個閱讀、交流的機會,提升整個學科的教學水平。
研究型教研一般以“課題”為載體,圍繞一個科學問題而展開,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規范。發現、創新是研究的重要途徑和產生研究成果的依據,活動方式以課題研究小組為主。“小學生有效學習方法研究”課題是語文科、數學科、科學科等共同研究的課題。由于研究課題與自己任教的學科相關聯,從而使課題研究活動與日常的學科教學活動合二為一,體現“教學即研究”、“研究教學化”的理念。語文科、數學科教師在研究的基礎上,分別推出了有效學習研討課,得到各方好評,科學科參加區的上課比賽也獲得了較好的名次,擴大了學科影響力。
學習型教研以“學”為著眼點,旨在通過學習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為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提供保證。這種教研表現為一種學習——研究性學習,讀書和思考是研究的主線,觀摩和交流是研究的途徑。學校舉行了“寶華培正之星”、“品牌教師”優秀課例展示活動,提供名師執教的有研究專題的課例。學科教師之間通過相互觀摩、交流討論,實現彼此互動和共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體現創建品牌學科的成效
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要結合西關文化特色和本校自身特色。為豐富綜合實踐活動,充分挖掘和利用西關地區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學校體育科和音樂科編制了“一拳一操”校本課程。拳,指軍體拳,男生通過練習軍體拳培養出陽剛之氣。操,指形體操,女生通過形體舞訓練熏陶出陰柔之美。此校本課程開發避免了教師長期處于“孤軍奮戰”的境地,得到了海軍艦艇學院官兵的指導與熱情參與。該校本課程在荔灣區實行教育專項活動學校冠名活動中順利入選,從而成為品牌學科體育科和音樂科的成果之一。
校本課程的開發促進了學科的多項活動。立足本校實際,發揮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把潛在的校內外校本課程資源,變成現實的、能促進學生活潑、主動發展的校本課程資源。語文科正在開發與閱讀有關的校本課程,成立了“露珠”文學社,開展“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活動,收集了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成果,如讀書卡、讀書筆記、讀書手抄報等。接著還開展了講故事比賽,話劇比賽、朗誦比賽等各種師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促進了語文素質的提高。
面臨新世紀教育發展的挑戰,立足校本,創建品牌學科還需要繼續積極探索,以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學校競爭力。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在信息化時代,只有堅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師尤其應該如此。校本培訓與時俱進,從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導教師學會學習,提高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創建品牌學科就更成功了。
參考文獻:
[1]《解讀校本:怎樣做校本培訓》.姜平編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教育“三品工程”的策劃與實踐》.江東文.《廣東教育》(2006年10月).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荔灣區寶華培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