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民族院校 電氣信息 研究型 實踐型 課程體系
為適應新形勢對大學生的要求,廣西民族大學在拓寬專業口徑、修訂教學計劃和實施學分制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歷年來,該校畢業生的去向主要是民族地區基層單位的第一線,民族地區基礎教育薄弱,客觀上要求畢業生要全面發展,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而且還要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具體表現以下兩個方面。
一、民族院校電氣信息類專業教學研究型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
廣西民族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要培養和造就合格人才,就要有科學的、合理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課程體系不僅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還要堅持“拓寬基礎,提高平臺,整合系列,立體推進”的方針,加強公共課、通識通選課和學科專業課的基礎理論性教學、實踐性教學和研究性教學,強化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開放性,建構起一個開放性的基礎理論課、實踐課和研究課立體推進的課程結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實現教學質量、學術和科研水平上新臺階。
二、構建民族院校電氣信息類專業教學研究型課程體系的實踐
為了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對人才培養質量和規格提出的新要求,同時為了配合廣西民族學院更名為廣西民族大學之后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新定位,我校著手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拓寬基礎。針對廣西民族大學現有的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等三個專業,在入學后的前二年按學科大類培養,制定電氣類專業大類培養教學計劃,構建專業大類的學科基礎課平臺。
2.提高平臺。進行大類培養后,對課程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減少了必修學時,減少了學生課堂負擔和精神壓力,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思考和創造性,使學生有更多選擇空間,變“被動”為“主動”。
3.整合系列。為適應學分制發展和拓寬基礎的需要,通過整合相關課程,做到同一學科下的不同專業課程相互打通,把原來為某一專業單獨開設的課程整合為其他學科和專業都能選修的課程并面向全校學生選修。
4.理論課、實踐課和研究課三大平臺課程立體推進。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原則,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通過整合后的新課程結構主要由公共課、通識通選課、學科專業課等三大部分組成。在三大部分課程中,保證基礎平臺課程、實踐平臺課程和研究平臺課程的立體推進,主要課程均分為理論教學部分、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和上機)部分、研究教學部分。
要保證研究型教學計劃的順利開展,不僅要具備眾所周知的教學條件,還必須要擁有一支具有高度責任感、有奉獻精神、理論水平較高、實踐能力強和教學科研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傊?,研究型教學的開展不應該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中,而應該在時間、內容、形式、范圍等方面真正的實現全面開放,才能實現民族高等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