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從出題、指導到批改作文,若教師的方法運用不當,就會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其對寫作失去興趣。本文從出題、指導、批改三個環節提出了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出題 指導 批改 寫作 興趣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從出題、指導到批改作文,若教師的方法運用不當,就會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其對寫作失去興趣。興趣和情感是作文的催化劑。作文教學的秘訣就在于尊重學生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對寫作的濃厚興趣。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有效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呢?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出題要恰當合理
1.出題要符合學生的“口味”。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知道他們喜歡什么,對什么感興趣,要關注學生的“熱門話題”。這樣,出題才能符合學生“口味”,激發其寫作興趣。比如,現在的中專生很多都喜歡流行歌曲,崇拜歌星、影星,如果讓他們寫寫這些“星”,寫寫他們為何崇拜這些“星”,他們就會津津樂道。這時,教師要注意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避免盲目崇拜。又如,現在學生盛行開生日慶賀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此為題談個人看法,等等。教師可以隨機評價,分析點撥。寫符合自己口味的題目,往往會產生許多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文章。
2.要多給學生選擇的余地。為克服作文命題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掃清學生作文的心理障礙,可在每學期的開始,把幾十個材料作文和作文題分為幾種類型交給學生。同時,也鼓勵學生自己命題,到每次寫作文時,教師允許學生寫任何類型的任何一題,這樣,學生有了充分的選擇余地,積極性就高,平時才能有意識地進行觀察、思考,收集材料,寫起來感覺較為輕松自如,再也不必像從前那樣死抱住一個題目為文造情,冥思苦想了。
筆者曾在一段時間內嘗試讓學生隨心所欲地進行寫作——時間自由:周一布置,周五上交,文題不限,主旨自定,體裁隨意,但習作里必須體現兩點:一是寫作意圖和文章主旨明確,二是所選材料務必緊扣主旨。事實證明,學生喜歡寫興趣作文。這樣的習作內容豐富多彩:什么教師風采、寢室風波、社會褒貶、讀書偶得、炫耀愛物、寫景抒情,林林總總,包羅萬象。體裁多姿多彩:有記敘、說明、議論文,也有不倫不類的大雜燴。只要思想健康,句子通順,主旨明確,材料切題,都是不錯的作文。事實上,由于是興趣作文,材料必然豐富,主旨一定明確,句子也通順了。
3.要放手讓學生寫“自己的事”,多開展課外練筆活動。根據現代中專生大多自我意識較強的特點,教師應適時引導,讓他們寫“自己的事”,而學生在寫自己的事時也往往能寫出真情實感。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同志也曾說:“引導學生用樸樸實實的語言寫自己實實在在的感情,寫自己的理想追求,喜怒哀樂。”另外,單憑一學期寫8篇作文是練不出過硬的作文本領來的,還必須讓學生課外勤練筆,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為,讓學生緣事而發。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到作文的社會價值,感受到寫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讓學生懂得寫自己的事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途徑。時代楷模張海迪之所以能成為作家,不就是從寫自傳開始的嗎?
“心之官則思”,幾乎對啥都感興趣的中學生,每天總有新奇的思想,把新奇的思想寫出來就是作文。無病呻吟是痛苦的寫作,有感而發才能寫好文章。
總之,作文出題應是學生所知、所感、所欲言者,這樣才能打消學生怕寫作文的畏難心理。
二、用心態點撥法上好作文指導課
教師在上作文指導課時,應注意揣摩學生的心態,切忌過多地提“要求”,定“規則”。作文題簡潔明確、集中概括的特點已經很難直接產生動人的效果,教師若再只一味地提出一些“要求”和“規則”,學生的心境就會處于平靜甚至抑制狀態,就很難順利地寫出一篇好文章來。相反,如果教師在學生寫作之前,能恰當地進行點撥,使學生迅速進入狀態,感覺有話要說,不吐不快,寫起作文來就會順利得多。比如,有一次上作文課,我寫出《記發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的題目后,學生感到無所適從,我就開始點撥、提問學生不斷回答、議論。后來,師生共同把題目分解為:老師,請您提問我;老師,您錯怪我了;我與XX爭論開了;那天,老師沒有來上課;口語課上,我第一次登臺演講;老師夸我做得對;那天,我當上了“小老師”等多個題目,學生看到這些題目后,興致倍增,紛紛提筆,很快寫出了文章。
另外,還可通過導入語對學生進行點撥,激發其寫作興趣。如《我期待著……》導入語:“人對未來都有所期待。這期待有宏觀的,有微觀的;有現實的,有幻想的。那么,你期待著什么呢?請寫出你心中真誠的期待。”
三、重視批改
教師批改作文切忌抽象、籠統,要講求藝術性,堅持鼓勵性、啟發性原則。
近些年來,我教了幾個學困班,看到學生作文基礎差,又不認真寫,敷衍了事,我感到又焦急又傷心,評語中的“批評”也不起作用,后來我嘗試利用評語和學生筆談,不斷鼓勵、啟發學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實踐證明,如果教師打開作文本后,所看到、所指出的都是作文中的“毛病”,那么,往往花時甚多而效果很差。因為學生從你的批改中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和勞動成果,感覺不到寫作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和成長的快樂。相反,如果教師在批改中貫徹鼓勵性、啟發性原則,把挖掘學生作文中的精彩之處作為評改作文的首要任務,使學生都能感到寫作的樂趣,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就高,興趣就濃。比如對寫得好的作文,我這樣批道:“你的文章很有靈氣,若不懈努力,必成大器。”“寫出了真情實感, 優美流暢。”“逼真如此,真是惟妙惟肖。”“開頭很妙,新穎而引人入勝”等。
鼓勵并不排斥批評,批評也要體現鼓勵性、啟發性為主的原則。一篇再差的作文也不可能“一無是處”,批評也要措辭委婉,掌握分寸,讓學生自覺揣摩優劣之處,提高寫作技巧。比如,遇到內容空洞無物的地方不用“不要空喊口號”這們的批語,而是激發他的寫作興趣,“這個觀點對。要是能充實些,發揮一下,就會更好。試試看吧。”對不合要求的作文,不寫“重寫”,而是用信任與商量的口氣寫道:“你是能把這篇文章寫好的,再寫一次好嗎?”有個學生作文中的錯別字不少,且反復出現,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你歌唱得好,其實,作文也像唱歌一樣,只要用心,就能把事情做好,相信你一定會攻克錯別字的!”此后,他作文中的錯別字果然少了。
實踐證明,對學生作文中的毛病加注,用鼓勵性、啟發性且帶商量口氣的批語,效果是明顯的。每當看到學生如饑似渴地看批語,興致勃勃地互相傳閱,我總是感到無比欣慰。
以上幾點是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解放了學生的思想,打破了作文神秘化的觀念,有許多學生還經常主動練筆,寫作興趣有了很大提高,好的文章也層出不窮。
(作者單位:河北唐山市玉田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