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鄉一帶的稻田上,有一種田鼠,平日在田間覓食。這種田鼠有種很奇特的習性,它們為了冬天“儲糧”,在晚稻時節特別活躍。這種田鼠壽命并不長,大約就是那么一二年。除了老死的,大多會被山間飛來的貓頭鷹吃掉。這種田鼠有一種天性,就是在田間稻谷半熟時,開始偷大量的禾穗藏進洞里。在一二年時間里,它們大概要挖二十多個洞穴。
那年農歷十月間,我回到鄉下,幫助家里收割晚稻。到了田間,發現晚稻好幾處被老鼠“剪”掉了很多禾穗,父親又惋惜又憤恨。接著,我在田間發現了四五十個田鼠洞。父親說,這些都是田鼠挖的,洞穴里肯定藏著很多禾穗。我用鋤頭將洞穴挖開,果然發現洞里面藏著很多禾穗,有些禾穗上的谷粒顯然一顆都沒有動過。
我連續挖了十多個洞穴,都是如此。父親解釋說:“這些都是田鼠的‘儲糧’!”
田鼠之所以瘋狂地毀壞莊稼進行“儲糧”,是因為它們有一種“貪”的天性。盡管終其一生,田鼠根本吃不完那些谷物,但它仍“剪”掉了很多禾穗,這正是它們最遭農人憎恨之處。
有些貪官拼命搜刮來的錢財,一生甚至幾世也用不完。東窗事發,后悔已遲。他們那種深入到骨的“貪”性,不正與這些田鼠很相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