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由頭】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近日為槍擊案的32位遇難者舉行多場悼念活動。自殺的兇手趙承熙和32名遇難者一起被列為悼念的對象!校園的操場上樹立的是33塊悼念石。悼念者認為,趙承熙雖然犯下殘忍的罪行,學校和社會也是有責任的,趙承熙同樣也是受害者。
與此相映的是,近日媒體報道,馬家爵被槍決、火化后,馬家人因“怕再被人指脊梁骨”,主動放棄去領取馬加爵的骨灰,骨灰至今仍留在殯儀館。
【觀點爭峰】
寬容——讓“馬加爵”入土為安
美國民眾寫給趙承煦的話中,有一句是“希望許多人能把心中對你的怨恨,轉化為寬恕”。這是一種何等寬闊的胸懷?這又顯示出一種何等的人性之美?面對馬加爵的骨灰,面對第三十三塊悼念石,還有什么能比寬恕的胸懷更能讓人們警醒、反思和震動呢?但愿三年后仍留在殯儀館的馬加爵骨灰,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操場上的第三十三塊悼念石,能夠喚醒一些國人沉睡的心靈,使這顆心變得更加寬恕。
有鑒于此,我謹呼吁:請以寬容的名義,讓馬加爵入土為安!
聲援——寬恕馬加爵是消除矛盾
由于中美文化不同,一些美國民眾對兇手趙承熙制作悼念石,甚至寄托哀思的做法,我們在短時間里也還無法拿來,但我以為,他們能跳出血案,在更廣闊、更宏大的人文、人性、寬容,以及對相關社會問題的反思與檢討中,形成的這種獨特的、極具震撼力的悼念形式,卻值得借鑒,因為如果不修補社會建設中的漏洞,不能有效地減少和消除貧困,消除產生歧視、偏見和仇恨的因子,沒有誰會是幸運者,每一個人也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受害者甚至兇手。
反思——美國人不恨趙承熙與馬加爵被妖魔化
從當時的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中可以看出,馬家爵是“校園屠夫”、“冷酷殺手”,名滿全國,身價高達20萬。當時馬家爵已經完全被“妖魔化”了。
通過美國人不憎恨趙承熙和馬加爵被“妖魔化”的比較,可以看出,我們缺少了一種寬容、大度與理解,缺少了一種反思的勇氣。我們的社會應該更多的去思考馬加爵為什么要去連殺四人,我們的社會為馬加爵做了些什么?在暴力事件發生前,趙承熙在給NBC的錄像中提到,“你們有無數個機會挽回我要做的事情,但是你們沒有”。這句話也同樣適合用在馬加爵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