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和分析家一直想知道什么會令金融市場恐懼。戰爭、政變、物價飛漲、能源成本上漲、房市松弛——似乎什么都不能。上周我們得到了一個答案:中國。上海股市的大幅下跌引起全世界的神經過敏。這種反應顯示中國在全球經濟中重要性日增,同時也凸顯了圍繞中國周圍的困惑與誤解。
可能是時候承認我們真的不了解中國了。這個國家根本不符合我們在國家成長需要方面的最基本信仰。秘魯學者索托曾有說服力地指出清晰有力的財產權是經濟增長的前提。中國是例外,這個人類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國家卻有著極其不清晰和虛弱的財產權體系。格林斯潘曾辯稱,法治是市場經濟的關鍵。然而中國的法律缺點多多,執法也不均衡。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全球兜售的“華盛頓共識”宣稱如果貨幣不自由浮動,經濟將產生巨大的扭曲。中國拒絕了這個建議,然而依然繁榮。因此,與其學習事實和修改理論,我們不如猜想事實是錯的,中國是個謎。
在政治領域,這種自相矛盾就更大了。學者檢驗中國的政治體系——一個列寧主義黨繼續完全壟斷權力,他們肯定它在崩潰。然而這個政權25年來都在挑釁這個崩潰預言。我們肯定中國人民一定恨他們的政府,然而我們的民調卻顯示恰恰相反。20世紀90年代末,學者調查顯示80%的受訪者支持該政治體系。去年皮尤全球民意調查有一個提問:“你對你的國家的狀況滿意嗎?”表示滿意的美國人少于30%。中國位列榜首,有81%的受訪者回答“是”。可能中國的受訪者在撒謊,但在幾個民調中這些數字都是一致的,而且中國人確實常常表達對腐敗、環境惡化和其他具體政策的反對意見。
公民對他們政府的感覺是一個文化、歷史和情感態度的復合體。美國人大體上不明白這個,因為美國民族主義的基礎是意識形態。我們認為有著惡劣意識形態的政權必然很不受歡迎。因此,我們猜想伊朗的毛拉們不會支持他們的政府,普京會被他的人民視為獨裁暴徒,薩達姆必然遭到唾罵,甚至他在伊拉克的遜尼派同胞們也會唾罵他。
關于中國政府的脆弱性的書籍得到傳播,而且批評往往是非常聰明的。但考慮到該政權面臨的重大挑戰,它年復一年處理得越來越嫻熟——盡管有時是殘忍的。在每個關頭,它都能對付一些看似無法戰勝的問題,推遲其他的問題并躲開一些子彈。中國領袖已經設法處理涌入城市的兩億農民工的問題,以及國有企業倒閉而引起的大規模失業問題。他們定期放緩經濟防止過熱。他們計劃歷史上最大和最快的程式化,并控制這種輕率增長孕育的社會不滿。他們的任何一個舉措都不是完美的,但跟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已經管理好自己的問題。
理解中國人為什么對他們的現狀滿意有這么困難嗎?在過去一個世紀,該國幾乎每十年就經歷混亂動蕩——帝制的崩潰、戰爭、日本入侵、內戰、共產黨接管、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但在過去30年,中國享受了穩定和最快的增長率。大約3.5億人擺脫赤貧。該國在全世界有一個新的、光輝的形象。如果你是中國人,你可能也會為此感到自豪。
(美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