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核開發項目是一項涵蓋各種高技術的系統工程,除了需要核試驗本身的技術外,還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輔助設備。朝鮮是個長期封閉的國家,其科技水平比較落后,它進行核試爆的各種技術和設備是從哪里獲得的,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

日本《東京新聞》提供了某些線索。據報道,一名曾在朝鮮核設施工作過的金大虎說,朝鮮核設施中的機械和設備大部分都產自日本。
從1985年8月開始,金大虎在位于朝鮮平安北道寧邊的鈾加工廠里工作了約兩年。該廠大部分的液壓機、挖掘機以及地下坑道內使用的水泵等,都是日本的產品。金大虎說:“我看到那些機器上的商標,就知道是日本生產的。”后來,金大虎又到位于朝鮮黃海北道的鈾廢棄物處理廠任副廠長。他說:“因為處理工程需要硫酸,所以必須使用不易腐蝕的不銹鋼設備。那些設備也幾乎都是日本生產的。”
日本一直視朝鮮為主要威脅,在向朝鮮出口物品方面,一直把握著嚴格的尺度,杜絕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民用品流入朝鮮。然而有消息稱,朝鮮運用靈活的迂回方式,繞過日本的層層檢查,順利地獲取了日本的大量設備。總體看來,朝鮮獲取日本設備的主要手段有三種:
第一,利用日本國內的某些對朝友善組織直接從日本獲取。朝鮮試圖從日本獲得的高速射流研磨機,由“旅日朝鮮人總聯合會”下屬的“在日朝鮮人科學技術協會”從精新企業株式會社購買,該協會再想辦法將機器交給朝鮮的軍工企業。高速射流研磨機能利用壓縮空氣的高速噴射,將固體物質研磨成細微粉末,如果用于火箭燃料加工,可提高火箭燃燒效率。
第二,從國際核黑市中繞道第三國購買。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官員透露,目前國際上存在著巨大的“核黑市”網絡,許多來自歐洲、亞洲以及中東地區的中間人,同朝鮮、伊朗等國的外交官員關系密切。這些國家的外交官員先提出具體要求,中間人則為他們量身訂做具體的購買清單,并向一些國家的制造公司下訂單,然后把這些公司生產出來的敏感設備走私出去。
英國軍情五處的機密文件顯示,一些有著核企圖的國家,還利用在國外開辦的偽裝公司,秘密為本國尋求發展核武器的技術和材料。馬耳他、塞浦路斯和阿聯酋是許多國家偽裝公司的所在地和交易地。
第三,從其他發展核武器的國家獲取。西方媒體報道稱,朝鮮和伊朗等國的關系密切,它們經常互通有無。朝鮮曾向伊朗提供自己研制的“飛毛腿C”型導彈,這種導彈最后演變為伊朗的“流星Ⅲ”導彈。而朝鮮也從伊朗那里獲得了有關的核設備。
日本2006年9月查封了曾經向伊朗出售三坐標測量儀的三豐公司。三坐標測量儀是利用傳感器,對零件的尺寸及立體外形進行精密測量的裝置,測量精度極高,廣泛用于機械制造領域。更為關鍵的是,該測量儀還能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關鍵設備——濃縮鈾所使用的離心機。據悉,朝鮮和伊朗曾分享該設備。 由于受到相當程度的限制,朝鮮從日本獲取的設備一般都是民用品,但專家認為,朝鮮在對這些設備進行改造后,即可用于核開發。
直流穩壓電源裝置是開發核武器和導彈不可缺少的設備。它是給彈頭各組件提供能源的小型一次性蓄電池,在導彈準備發射時激活它,導彈的各個部分才能正常運轉。
高速射流研磨機是生產導彈固體燃料必需的設備。如果采用固體燃料,就可以縮短加注時間,提高實戰效果。
前不久,日方從美國間諜衛星拍攝的朝鮮軍事設施的照片上發現,朝鮮“勞動”中程導彈發射車是利用日本生產的30噸大平板車改造而成的。這種載重車屬于特種車輛,朝鮮自身的汽車制造技術無法生產。從日本買來這些車后,朝鮮軍工部門對其進行改裝,為其配備了可移動的箱式車體,并在里面部署了導彈發射架。這樣一來,普通的卡車立即變成了導彈移動發射平臺。
日方認為,除了一些“大件”外,朝鮮還進口了一些小型設備。有媒體報道稱,20世紀90年代朝鮮曾經從日本進口了大批的VCD機,但運到國內后并沒有用它來播放光盤,而是將其激光掃描探頭拆卸下來,用于軍事激光技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