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機密文件的學生高考答題卷,真的能被某些“神通廣大”的書商拿到手,進而選編出部分高考滿分作文嗎?所謂的高考滿分作文真的是考生考場寫出來的嗎?
劉加民這個人,一兩年前還名不見經傳,很老實地呆在中國還很有點影響力的中學生雜志社做高中版作文的編輯,兢兢業業,對自己的“《中學生》雜志編輯”身份也很滿意,“這是個名牌雜志,為之工作有一點點自豪感。”

現在他依然是《中學生》的編輯,只不過他的心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年前,他發現圖書市場上所謂的高考滿分作文竟然大部分是假冒的,因此向媒體爆料,隨后被冠以“作文打假第一人”的稱謂。
只是,讓劉加民失望的是,北京一小撮媒體的曝光并沒有讓這些造假商販收斂多少,貓走了老鼠又出來,一年一輪的造假在高考前夕又死灰復燃了。
書商真能拿到高考答題卷?
日前,循著劉加民反映的情況,記者在某著名的教育在線網站上發現了一些署名為“湖北考生”、“河南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考生姓名完全模糊化,就如高考試卷一樣頗為神秘。記者致電該版編輯,被告知,這些滿分作文并非他們首發,而是出自某出版社。所以“我們不用對文章的真實性負責”。
而當記者一再詢問這些“湖北考生”的身份時,該網站工作人員也毫不客氣地指出了記者的“不通竅”:“如果想轉載,可以換個思路,說優秀作文不就得了,反正說是滿分作文,也沒幾個讀者相信。”待記者進一步詢問,出了問題是否由出版商負責時,該工作人員頗惱怒記者的“啰嗦”:“按道理說是這樣的,不過能有什么責任?你憑什么說這不是滿分作文?你見過高考試卷?”
記者進而致電向該教育網站提供滿分作文的出版社,接電話的王編輯告訴記者,“不需要署真實姓名啊!”,在編寫這些滿分作文時,出版社只起一個牽頭的作用,由一些老師向出版社提供作文,而至于老師是怎么得到這些滿分作文的,出版社從來不會在意,也不會去考察這些作文是否真的是滿分。“出了問題,追究的是這些老師的責任。”
這實在是一種相互遮丑、相互庇護的說法。據專業人士介紹,根本就沒有合法渠道可以得到高考卷子。學生高考答題卷屬于國家級一級機密,高考閱卷完畢之后,考試院會在3個月內會分類抽取部分樣本,供分析命題與調查答題情況使用。6個月內,學生的高考答題卷子就會被銷毀。
去年,央視的工作人員曾在北京考試院做過調查,發現去年北京考區宣布有29篇滿分作文,但只公布了1篇,即《北京的符號——老舍》。山東、河南、海南等地區并沒有出現滿分作文,但結果發現,圖書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所謂的滿分作文。顯然,這些偽滿分作文背后都是書商的暗箱操作。
劉加民透露,署名“××省考生”的作文主要有三個來源:改編別人已發表的短文;拿到考試題目,請學生或者老師寫作;將閱卷中心供評卷老師參考使用的一類卷范文修改后冒充滿分作文。
據了解,七成以上的假高考滿分作文采用第一種方法作弊;將近三成屬于第二種情況。而真正來自考場上的高考滿分作文幾乎沒有。
荒唐!造假的請打假的寫序
成為“作文打假第一人”之后,劉加民的生活也發生了一些戲劇性的變化,“假如你是書商,投入十多萬元做出來一本書,卻因為我打假不能上市,賠了錢,你會高興嗎?如果你就是我身邊的人,你知道我的下落,會放過我嗎?打假太危險了,沒有實際效益,出了風頭,挨了罵,被扔了黑石頭,也是活該的。我就接到過別人的威脅。”
而最富有戲劇性意味的是,在劉加民通過媒體檢舉了這些高考假滿分作文后,一些書商開始感覺“形勢緊張”,但又不愿意中止已經基本做成了的項目,于是有書商干脆將已經編輯好的假滿分作文圖書送到劉加民手上,請他寫序言,以證明自己出版的高考滿分作文是真的。當劉加民拒絕這個荒唐舉動之后,該書商就自己操作,“采用比較含蓄的春秋筆法,在書內的扉頁上臨時加上一個聲明,拐彎抹角表達我證明他的是真貨的意思。目前,市面上就可以買到這一套書。”
躲過媒體一時炒作的打假風波之后,到了去年年底,假滿分作文又泛濫市場,有些是正規大出版社出版,有些是小出版社發行,內容大致相同,仔細考究,也只不過是相互抄襲而已。劉加民甚至發現,有書商竟然打著賈平凹做主編的大旗出版滿分作文圖書,書內赫然連網上的惡搞作文都收錄進去。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另外一份學生刊物的編輯則指點記者:“我刊初中版就大量使用假冒滿分作文,或者在網絡上下載各種稀奇古怪的文章。有時一本雜志八成都是舊東西。你上網搜‘陳某某’三個字,會發現一個約稿函,專門約滿分作文稿件。而這個約稿者是我們刊物的特邀副主編。”據這位編輯透露,這位特約副主編多年來一直打著該學生刊物的旗號編造假書。據了解,在高考前的幾個月,這些造假的工作就已經布置妥當,高考一結束,馬上就在第一時間將造假作文推向市場。
利益鏈條下的造假風難以遏制
事實上,假高考滿分作文的出爐,背后深藏著一條利益鏈條。書商在這個鏈條上唱主角,是得利最多的一個環節。利益的另外兩端是出版社和槍手。
由于目前中國圖書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如果沒有良好的圖書策劃能力,各大小出版社的經營狀況將會日益困難,所以,靠出賣書號維持生計,已經成了出版界的一個“公開的秘密” 。手頭富裕的書商,拿著在出版社購買的書號,就可以組織自己的一班人馬,編寫自己想出版的內容。
四川一位長期從事出版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作文做假非常簡單,“在學校搞一個作文競賽,挑選點好文章出來,再找老師寫點評語,一本優秀作文集就出爐了。”書本印刷出來之后,書商可以找當地擁有良好發行渠道的經銷商,“高定價,低折扣”把書本交付經銷商銷售,折扣可以低到銷售價的3~4折,讓經銷商趨之若鶩。而書商出版這樣一本書的成本其實極低,除了書本的印刷費、購買刊號費和給經銷商的折扣,只需要向提供評語和作文的槍手支付一點稿費,由此可見利潤之大。
事實上,這些年來,造假的并不只局限于作文,學生市場相當大,中考、高考模擬題、“密卷”,都是書商和出版社非常眼熱的題材。據專業人士透露,著名的湖北黃岡中學考試模擬題,有很多“水分”。由于各省的教材和考試題型不一樣,某些不法書商會奔赴各省,請當地老師編寫模擬題,然后掛上“黃岡中學著名優秀老師”這樣的字樣,以吸引學生眼球。
去年,當初次發現假高考滿分作文真實內幕后,劉加民憤而向媒體“狀告”這些坑害學生和家長的假高考滿分作文。在他眼里,這些作文不僅騙取了家長的錢財,對學生也全無益處,因為槍手寫出來的作文既沒有質量保障,更重要的是書商充分利用了家長和學生的應考心理,無形中助長了應試教育的積弊,而甚少關心作文應該是來自生活的真情感的體現。“學生作文陷入了形式主義泥潭。”劉加民這樣感慨。
但這個民間打假人同樣很無奈,“沒有政府和主管部門參與,打假一陣風就過去了。頂風作案的人賣得更好,因為品種少了,競爭對手少了,不知情的顧客總是很多。”看來,沒有出版制度上的根本性整頓,這些造假作文還是會如盜版書一樣猖獗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