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街上遇到一個賣唱的藝人,你想施舍一塊錢,掏掏口袋卻發現,你只有一張100元的大鈔,這時候,你怎么辦?憨豆先生跟常人一樣,也舍不得做大善人,但比常人更有心思。他扯出一塊手絹,鋪在地上,伴著賣唱的樂曲來了個賣“跳”,很快得到了一個鋼,投到了賣唱人的帽子里。
這就是盡人皆知的憨豆先生(Mr Bean)的經常所為。
憨豆先生的臉就像一團橡皮泥,各個部位都在相互拼命角力:眉毛死勁向上拉,舌頭盡量吐到最長,鼻子脹到最鼓,眼睛瞪到銅鈴狀,嘴巴笑成大括號。憨豆先生擠成白癡和神經病狀的皺巴巴的胖臉,已經成了英國的“國臉”。
事實上,這個全身神經的家伙,可不是一般的憨,他總是帶著那么一點小小的損人利己的思想,比如,把吃不下去的餡餅偷偷摸摸塞進鄰桌客人的手提袋里;憨豆先生也是一位向往由小人物變成大英雄而力不從心的家伙,想救別人卻變成了被救;憨豆先生還喜歡不懂裝懂,實驗室里亂動亂摸,制造了一起爆炸,自己卻逃得毫無影蹤。
你可以大笑他的無聊、幼稚、缺心眼,還有他那永遠只夠擺平眼前事的可憐的智慧,但絕對不可以小看憨豆先生背后那個正常人——扮演者若萬·阿特金森。多年來,阿特金森靠著“憨豆”的形象,已經積攢了1850萬粉絲,并且走出國門,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的電視機前坐著他的觀眾。
在現實生活中,阿特金森的人生頗為傳奇,現年52歲的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曾在英國著名的考里斯特學校就讀,之后,阿特金森考上了牛津大學。21歲那年,他成了牛津大學的電機工程博士。據比他小1歲的柯蒂斯回憶,阿特金森對電機學非常癡迷,經常一個人鎖在房間里做電氣元件。表演對他來說完全是個意外。當時大家正在討論一個夏季匯演的劇本,柯蒂斯發現,這個皮膚黑黑的、有些微口吃的博士生幾次站出來,想說什么卻沒有說。最后一次開會時,一直沉默的阿特金森突然站出來,克服了口吃,演了一段獨角戲,把在場的同學都驚呆了。從此,柯蒂斯開始和阿特金森合作,兩人一起編劇編了30年,包括《憨豆先生》的劇本也是兩人共同創作的。之后,《憨豆先生》成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招牌喜劇,也是當今世界人氣最旺的搞笑喜劇形象,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阿特金森便嶄露頭角,在《非九點新聞》和《黑爵士》兩部電視劇集里贏得不少喝彩,甚至因為前者贏得了1979年度的英國學院獎;此外,他還是倫敦最受歡迎的獨角戲表演者,他在舞臺上所進行的表演通常令劇院座無虛席,掌聲雷動。在戲劇傳統深厚的英國,來自現場觀眾的掌聲永遠比電視臺的高收視率或電影票房更令人驕傲。
但在現實生活中,阿特金森卻很嚴肅,不茍言笑,是一位典型的英國紳士,言行舉止溫文有禮。不斷在銀幕上逗人發笑的他,卻并沒有在生活中感受到多少快樂,甚至一度患了抑郁癥。對此他這樣說:“我確實不會在生活中經常笑,也許我會面帶微笑,但是不會大聲地笑出來。我大笑的頻率大概是——五年一次!”
阿特金森吃了很多年的“憨豆先生”的飯,近年來已略顯疲態,他說雖然大家在憨豆身上找到了不少笑料,但是他自己卻難以體會這種快樂,相反,卻在每次表演結束后,更覺得是完成任務之后的輕松。所以,現在阿特金森甩出了一句讓全世界影迷傷心的話:“我想以后不大可能再在電視或者大銀幕上出現新的憨豆先生了。”
但是以藝術造詣而論,阿特金森被評為最接近已故“喜劇大師”卓別林的幽默。因為和卓別林的電影相似的,憨豆先生的角色永遠都是社會低下層的小人物,所經歷的種種狀況,大家曾幾何時也都經歷過:打著小算盤,過著緊巴巴的日子;焦慮、封閉,卻依然熱求與人交流;雖然很利己,但還是有點小愛心,事實上,人人身上都有點憨豆的影子,又怎么不愛他呢?
不過,阿特金森還是給了我們一點希望:“我沒有把話(息影之說)說絕,我并不是說永遠,而是不太可能。”也許,我們需要的是耐心的等待,某一天,這個天生的喜劇演員會從自己的假期中輕松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