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完成這一歷史重任,必須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而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執政能力,首先就要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建設。目前,黑龍江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其農村基層干部隊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面對新形勢,必須努力尋求創新干部隊伍的管理方式的途徑,為黑龍江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關鍵詞:黑龍江;農村;干部;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F32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4-0053-02
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 ,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領導力量,是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永葆黨的先進性和凝聚力的前沿和關口。要順利完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歷史重任,必須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雖然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但能否預期實現目標,農村生產一線的基層干部尤其是黨員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是關鍵。黑龍江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農村基層干部隊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面對新形勢,必須創新干部隊伍的管理方式,為黑龍江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因此,創新黑龍江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管理方式,已成為加強和改進黑龍江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
一、目前黑龍江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干部必須具備領導經濟發展,帶領致富的能力。農村生產一線的基層干部尤其是黨員干部,他們是否有駕馭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是否有帶領農民致富的本領,都是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定性因素。目前,黑龍江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突出的問題是素質不高。從文化程度來看,農村基層干部大部分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下。從思想政治素質來看,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部分農村基層干部,思想封閉,觀念落后,對改革的新事物接受不多,缺乏強烈的進取精神; 而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有的農村基層干部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宗旨觀念淡化。從領導群眾致富能力來看,農村基層干部中有的是私營企業經營者,有的是農業致富能手,有的曾是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真正能夠掌握一技之長,能夠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后備干部數量有限。從管理經驗來看,由于長期缺乏實踐鍛煉,相當一部分農村基層干部管理經驗嚴重缺乏,工作方法簡單,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逐漸淡化。另外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思想不穩。目前,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不安心農村工作,當農村基層干部的愿望不強,動力不夠。尤其是地處偏遠、經濟比較落后的鄉鎮更為嚴重,特別是經商辦廠、外出務工的更是無心于當農村基層干部。從而在農村形成了“能干的不愿干,想干的干不好”的局面。感到“無所謂”的人不熱心工作,工作上只求過得去的人不求干得好,對上級布置的工作能拖則拖,消極對待。由于待遇低,工作辛苦,感到政治上沒有奔頭,經濟上沒有搞頭,從而不愿當農村基層干部。上述問題已經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基層干部正確理解和把握方針政策的能力不強;二是貫徹執行方針政策不到位;三是正確決策的能力相對弱;四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思路少;五是帶領農民致富的能力不強;六是應對復雜局面、處理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弱;七是民主與法治意識淡薄、依法處理各項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能力不強;八是服務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凝聚和融合農村各種力量的能力弱。
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存在的上述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不能確保新農村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必須解決好目前農村基層干部存在的問題。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就必須創新基層干部隊伍的管理方式,在提升服務、創新、帶頭能力上下工夫,著力打造一支示范型、服務型、技能型的新型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二、創新干部隊伍的管理方式的主要途徑
創新干部隊伍的管理方式,目的是解決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存在的問題,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為黑龍江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而創新干部隊伍的管理方式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創新選育方式,強化績效管理,打造“發展型”干部隊伍;通過改進教育方式,強化技能培訓,打造一支“技能型”干部隊伍;通過轉換工作方式,強化服務意識,打造一支“服務型”干部隊伍。
(一)創新選育方式。創新選育方式,就要強化績效管理,打造“發展型”干部隊伍。發展是硬道理,帶領群眾發展生產,是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必須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打造一支“發展型”的干部隊伍。第一,選賢任能,著力抓班子建設。要采取公推公選的方式,把群眾擁護的干部選進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同時,還要打破部門、行業、地域界限,采取競爭上崗的辦法,把有責任感、思想解放、勇于創新、能率領群眾共同致富、能駕馭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全局的干部選進村班子,切實增強村班子領導發展、謀求發展的意識和能力。第二,注重選育抓后備干部培養。要注重把農村優秀青年、各業致富帶頭人作為村級后備力量重點培養,通過給崗位、交任務、壓擔子,使他們在實踐鍛煉中成長,為今后擔當重任創造條件。第三,健全機制抓工作管理。要對村干部實行任期目標管理,制定以經濟工作、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推行量化考核,使他們工作起來既有動力又有壓力。第四,強化民主抓組織監督。由于村兩委干部多數推行交叉任職和“一肩挑”,導致了村級權力相對集中,必須加強對村干部的監督管理,防止由“一肩挑”走向“一言堂”。在組織監督方面,要建立工作報告、定期考核、經濟責任審計、誡勉談話制度,堅持“從嚴治官”。在民主監督方面,要抓好群眾監督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村民監事會、村民代表大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保證村干部依法行使權力,按規定辦事。
(二)改進教育方式。改進教育方式,就要強化技能培訓,打造一支“技能型”干部隊伍。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民群眾出現了舊產品、舊技術不適用,新產品、新技術不會用的問題,農村基層干部如果不能掌握行業管理和生產技能,服務群眾就成了空話。因此,必須改進教育方式、強化農村基層干部的技能培訓,讓農村基層干部“會干事”,著力打造一支“技能型”的干部隊伍。
第一,加強培訓,提升科技理論水平。要以黨校、農廣校為培訓陣地,強化干部集中學習,同時,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和現場學習的辦法,強化干部自學。重點要學習新的種養技術、加工技術、營銷知識及其他實用技術,提高基層干部的生產、加工、銷售能力。第二,學以致用,提升科技運用水平。基層干部要率先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在指導和引導農民發展科技農業生產的同時,要帶頭試驗新品種、新技術,把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增產增收的效果實實在在地展現出來。通過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起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第三,廣泛宣傳,提升科技服務水平。農村基層干部要把掌握的科技知識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發揮出來,就必須切實轉變職能,強化服務。要深入田間地頭,廣泛宣傳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使新品種和新技術得到普遍應用,成為促進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三)轉換工作方式。轉換工作方式,就要強化服務意識,打造一支“服務型”干部隊伍。面對農村出現的新形勢、新任務,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要主動調適思路,徹底從簡單粗暴、行政命令為主的傳統工作方法中解脫出來,切實增強為“三農”服務的意識,讓農村基層干部“肯干事”,做“服務型”干部,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第一,做興建公益事業的倡導員。基層干部要帶頭參加“一事一議”制度,帶頭出資出勞維修興建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提高農業抗災能力;帶頭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農村道路等村容村貌建設,改善鄉村環境;帶頭倡導有線電視等公共信息建設,提供信息交流平臺。第二,做政策法規的宣傳員。基層干部要積極主動地對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廣泛宣傳,使廣大農民群眾真正成為政策的明白人,尤其是對促農增收方面補助性政策的宣傳,要做到不漏傳、不漏戶,真正把政策交給農民,使廣大農民從政策中得到實惠。第三,做農村信息的發布員。基層干部要以營銷、種養大戶、鄉土人才為信息服務的重點,了解他們的信息需求,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提供信息,同時,根據季節變換,及時提供針對性、時效性強的科技信息、外出務工信息、氣候信息等服務,從根本上滿足農民的需求。
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一支堅定不移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干部隊伍能夠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協調地發展。加強黑龍江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管理方式的創新,就要圍繞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目標,不斷推進黨建工作創新,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不斷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邁上新臺階。同時,應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著力探索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新辦法,不斷增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生機與活力,為黑龍江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 高騰.把發展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第一要務[J].黨政干部論壇,2005(6).
[2] 伍忠.關于農村基層管理組織建設問題的探討[J].法制與經濟,2006(8).
[3] 趙桂華.建設新農村必須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J].基層黨建,2006(10).
[4] 鄧彥芳.以黨建促新農村建設[J].黨建論壇,2006(13).
[5] 牛華寧.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之我見[J].黨政干部論壇,2006(6).
[責任編輯 張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