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加強征管能力的建議頗多,建議從代扣代繳環節入手,分析扣繳義務人在個人所得稅征管中的重要地位,及扣繳義務人與納稅人的經濟關系,并提出以代扣代繳環節為突破口,實行“延期納稅法”來提高個人所得稅征管水平。
關鍵詞: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征管;延期納稅
中圖分類號:F810.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4-0170-02
一、代扣代繳環節作為突破口的原因分析
1.代扣代繳方式與現階段我國納稅人的素質狀況相適應
我國個人所得稅采取何種稅源監控方式,應結合本國國情,從我國現階段稅收的納稅環境出發考慮此問題。實施納稅人自行申報方式在較大程度上依賴于水平較高的納稅環境,要求納稅人自覺納稅意識較強,繳稅業務素質較高。但就目前我國納稅環境來看,從客觀上講主要是過去受所得制結構和分配制度的影響,在理論上仿效蘇聯提出的“非個人納稅論”,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個人繳納所得稅的意識卻沒有與時俱進;從主觀上講,市場經濟具有明顯的追求個人利益的特點,個人所得稅是直接稅,稅負不能轉嫁,人們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強化了維護自身私利而偷逃稅的動機。總之,目前,我國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十分淡薄,因此,較快地推行納稅人自行申報方式,收效不一定理想。在目前的這種納稅環境下,加強代扣代繳方式來監控納稅人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比較現實的,效果也是相對較好的。
2.代扣代繳方式與個人所得稅征管難點相對接
究其我國個人所得稅征管的難點,主要在于一些隱匿收入、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正由于大量存在的隱蔽性收入,對稅務部門來說,直接征收難度較大,難于掌控這部分稅源,因此,造成了個人所得稅的大量流失。在目前各種征管措施不到位,違法風險成本比較低的前提下,納稅人必然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實現隱性收入最大化。要實現這些隱性收入的明晰化,依靠納稅人自行申報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從扣繳義務人的角度思考,實際上這部分對稅務機關來說的隱性收入,除對納稅人本身來說是明晰的之外,對扣繳義務人來說其實也是明晰化的。因此,筆者認為將代扣代繳作為突破個人所得稅征管難點的入口是可行的。
3.代扣代繳方式與我國征稅環境相適應,征稅成本較低
目前,我國稅務機關征管水平未達到較高的水平,與社會各部門配合的協稅制度也未全面建立,稅務機關對于大量隱性收入直接征收難度較大,因此,加強代扣代繳環節的征收能力能夠間接地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征管質量。另外,相對于稅務機關面對非正常、流動性大、數目較多的單個納稅人來說,強調代扣代繳環節的重要地位,切實加強稅務機關對扣繳義務人的重點管理,會使稅務機關征稅成本降低,提高征管效率。
鑒于以上幾點,筆者建議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收征管應強調代扣代繳環節,達到“局部擊破、全面勝利”的最終目的。
二、現階段我國個稅代扣代繳環節存在的問題
1.工資、薪金所得。支付所得的扣繳義務人對納稅人的扣繳只局限于易于控制的賬面工資和薪金,而賬外發放的資金、福利補貼、實物代幣購物券、有價證券等,由于支付單位大多采取巧立名目、多頭發放和設置小金庫的辦法,使得納稅人的所得未達到應扣盡扣。
2.勞務報酬所得。由于勞務報酬所得通常是由個人獨立提供勞務,且所得形式一般是以現金支付的,接受勞務方(扣繳義務人)為減少支出,往往會與勞務提供方(個稅納稅人)達成一致,不扣或少扣稅款,使得目前對勞務所得征稅基本形成空白地帶。
3.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絕大部分實行承包的企業或個人未建賬或賬目混亂,不能正確反映經營成果,有的甚至設置幾套賬,發包單位不按規定扣繳個人所得稅。
4.財產轉讓所得。由于財產轉讓雙方(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私下交易,往往有意少報成交額或以贈予方式轉讓,有關部門或中介組織管理不嚴,地稅機關難以掌握,真假難辨。
5.其他所得。如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在扣繳稅款時也存在不扣或少扣現象。
三、現階段我國個稅代扣代繳環節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從經濟學角度講,任何理性人行為的根源在于經濟利益的驅動,筆者認為,導致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環節失控的根本原因在于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在經濟利益上結成了“統一戰線”。具體來說,我們將扣繳義務人與納稅人的關系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雇員單位與雇員,二是非雇員單位與獨立個人。在第一類關系中,納稅人所在單位為給本單位員工創造較多福利,進而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間接有利于雇員單位的整體發展,從此動機出發,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往往會結成“統一戰線”,一些本應該計入工資總額的隱性收入,就被扣繳義務人有意地“忽略”了;在第二類關系中,如勞務提供方和接受方、財產轉讓方和接受方等,納稅人個人所得稅的征繳并不損害扣繳義務人的利益。相反,扣繳義務人如果給納稅人提供方便,即不按規定扣繳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就可以與納稅人達成一致,低于正常交易價格進行交易,那么,扣繳義務人就會減少支出,達到增加利潤的目的。因此,在這種“雙贏”動機的驅動下,扣繳義務人往往就不會履行扣繳義務,導致納稅人應該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大量流失。
因此,我們設想如果在扣繳環節設置科學合理的機制,那么,稅務機關就可通過扣繳環節將隱性化收入明晰化,使稅款足額入庫。我們看出,從經濟利益角度出發來分析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的關系,才能從根本上找出扣繳環節出現問題的原因。
四、通過代扣代繳環節加強個稅征管的基本思路和具體建議
從代扣代繳環節角度加強個稅征管的基本思路是轉換扣繳義務人與納稅人的利益關系,將二者的地位從“一致”轉換為“牽制”,筆者建議,在代扣代繳環節實行新的機制,即“延期繳稅法”。具體建議如下:

扣繳義務人將依法代扣的個人所得稅可單獨存入銀行的一個獨立賬戶,不必將當月代扣的稅款在次月7日內向稅務機關交納,可將所代扣的個人所得稅款作為該扣繳義務人的短期周轉金,然后以半年一期為繳稅周期,即在每年6月、12月的前7日繳納個人所得稅款。此安排對扣繳義務人來說是一種延期繳稅,實際是稅務機關對扣繳義務人的一筆無息貸款,扣繳義務人可以利用這筆資金進行短期的周轉,能夠創造更大的利潤。通過這種方案的實施,會大大提高扣繳義務人履行代扣個人所得稅的積極性。對于賬外各種形式發放形成的個人隱性收入,扣繳義務人同樣會自覺納入到代扣個人所得稅范圍內,因為其所代扣的個人所得稅額度越大,其所享受到的無息貸款額度越大,進而其獲得的利益就有可能越大。因此,扣繳義務人從自身利益出發,如果與納稅人協同偷稅,那么,就會減少延期繳稅額,就會影響扣繳義務人的根本利益。圖示如下:
筆者建議在實施這種機制的同時,為防止扣繳義務人隨意將不屬于個人所得稅的資金也存入該賬戶,應規定扣繳義務人每月將當月代扣的個人所得稅款情況向稅務機關提交“代扣稅款報告表”,以該表作為存款的重要憑證,也就是說,如果扣繳義務人不向稅務機關申報稅款,銀行沒有得到稅務機關給其的代扣稅款申報信息,則銀行就可以不受理扣繳義務人的存款業務。設置扣繳義務人按時申報代扣稅款信息這一環節,也便于稅務機關對扣繳義務人代扣稅款的情況有所了解。
參考文獻:
[1] 楊殿國,鄰德言.稅源監控方式的有效選擇[J].稅務研究,2001(6).
[2] 賀海濤.論個稅稅制征管的協調[J].稅務研究,2001(9).
[3] 陳靜.個人所得稅征管中的制度約束與榮譽激勵[J].稅務研究,2002(12).
[4] 張力.如何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的思考[J].稅收研究資料,2004(7).
Personal Income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ffective Options
——Stressing having Links in a State of the Status of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U Yang
(Changchun Tax Colleg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gradually become a personal income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issues in the spotlight,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any,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state treasury in a bid to analyse withholding agents in the personal income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and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the taxpayers and withholding agents. Having links to the state and to make a breakthrough, to raise the level of personal income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withholding taxes; personal income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extension of tax
[責任編輯 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