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官場上的浮躁病大有蔓延之勢,特別是一些縣鄉領導干部浮華躁動,缺乏兢兢業業、埋頭苦干的革命精神。這種浮躁病不僅制約一個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損領導干部的形象,影響干群關系,必須引起人們的警醒。
心浮氣躁 嘩眾取寵
浮躁病的明顯特征是輕浮急躁,華而不實,“臨床”癥狀為:
不學無術。平時不閱文件,不讀書不看報,整天東游游,西蕩蕩。或者一知半解,夸夸其談,傲視下級。
求官心切。專謀個人進退,不問事業興衰、百姓冷暖,一心想“動一動”,挪一挪位子。有的毛遂自薦,向組織上伸手,毫不汗顏。有的頻頻私謁領導,有事無事在領導面前晃悠,早請示晚匯報,極盡巴結逢迎之能事,為的是給領導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圖日后升遷。
工作上短期行為。對出風頭的事情,親自指揮,大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一有動作,則經驗成篇,一鳴驚人,追求轟動效應。
作風上飄浮圓滑。習慣于坐在辦公室發號施令,即使下鄉,也是警車開道,層層陪同,前呼后擁。檢查則走馬觀花,調研則浮光掠影;平時穿梭于首發式、表彰會、慶典、剪彩活動之間,要求廣播里有音,報刊上有名,電視里有影;報喜藏憂,欺上瞞下;不謀事,專謀人,精于官場權術,上拍下哄,處世圓滑。
生活上貪吃好玩。每遇吃請,捷足先登,酒席桌上呼風喚雨,縱橫捭闔。興之所至,進小包廂玩樂,一點不避瓜田李下之嫌。
紅塵喧器 急功近利
官場浮躁病因復雜,大致有以下幾點:
名韁利鎖的狂躁。領導干部的浮躁病主要是為功名利祿所累,朝思暮想,魂牽夢縈,積“勞”成疾,心境浮躁不安,有的甚至喪失理智,鋌而走險。據《南方周末》披露,某縣長想做縣委書記,急不可待,唆使手下人投寄匿名信,并在社會上大造輿論,散布流言蜚語,要把現任縣委書記搞垮擠走。最后發展到雇用殺手,對縣委書記大打出手,必欲置之于死地,掃清仕途上的障礙。
脫離實際的迷惘。中青年領導干部在思維的開拓性和知識結構的多元性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同時也有致命的弱點,就是作風飄浮、實踐經驗匱乏。特別是縣鄉領導干部年輕氣盛,文化層次較高,他們在經濟大潮中起步,在改革洪流中擢升,可謂春風得意,但深入實際的底氣不足,身在基層卻浮在機關,跟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缺乏溝通,加之適逢太平盛世,官場上風平浪靜,中青年干部由于缺乏艱苦環境和大風大浪的磨練,知識分子清高、狂妄的劣根性便無所顧忌地顯露出來,浮躁也就伴隨其中。
市場經濟的誘惑。市場經濟的大潮驚濤拍岸,富起來、發起來的紅塵喧囂引逗一些領導干部怦然心動,他們慨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里面的世界很無奈”,身在官場不安分,渴望到市場經濟大潮中闖蕩人生,但又怕“海水”嗆人,做賠本買賣。立足官場,又嫌升遷太慢,名利姍姍來遲,有悖于勃勃雄心。正是這種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演繹成浮躁心態,既不安心做官,又無決心下海,彷徨徘徊,心煩意亂。
用人失察的誤導。有道是“刁圓滑,快提拔”,流傳甚廣的這一順口溜發人深省?,F在有一種不正常的現象:老老實實、勤政廉潔的人長期得不到提拔重用,而作風飄浮、才能平庸的人卻飛黃騰達。刁圓滑的人很有心機,一是會“做人”,善于接近領導;二是會“處世”,左右逢源;三是會“造勢”,經常通過新聞媒體炒作“政績”,從而得到領導的青睞賞識。這樣就形成一種誤導:干事不如混事,虛浮者加官晉級,彈冠相慶;務實者提拔無門,顧影自憐。
崇尚務實 力戒浮躁
浮躁病跟我們黨求真務實的作風背道而馳,唯有崇尚務實,才能克服浮躁。
牢記宗旨,淡泊名利。各級領導干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淡泊名利,就能從名韁利鎖中解脫出來。名利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唯有人民心中的豐碑才是永垂不朽的。追名逐利者,斤斤計較,耿耿于懷,偏離宗旨,心緒迷亂,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誤入歧途。只有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定準人生的坐標,當好人民的公仆。
投身實踐,加強鍛煉。實踐鍛煉是加強思想修養,克服浮躁心態的必由之路。要敢于到基層、到困難多的地方摔打鍛煉。通過實踐,打掉驕嬌二氣,克服浮躁心理,勤政為民,廉潔奉公。對于年輕干部來說,通過實踐鍛煉,更可摒棄浮華,耐得寂寞,善于慎獨,立下務實的根基。
把握自己,抵制誘惑。黨政干部要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自覺抵制金錢、美女的誘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站穩立場,把握自己。如果胡思亂想,躁動不安,一念之差,必將釀成終生悔恨。
全面考察,任人唯賢。對領導干部的考察不能囿于機關干部的小圈子,要擴大考察面,多到人民群眾中去察訪,特別是到市井閭巷中多聽聽老百姓的“微言”,了解領導干部的“口碑”。要把那些為民辦實事、為黨添光彩的務實型干部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只要把握好用人導向,人們就會靜下心來加強修養,磨練精神,改進作風,埋頭工作,創造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