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表的2006年《世界衛生報告》顯示,日本人均壽命為82歲,保持著世界第一長壽國的地位。這一報告還顯示,中國男性平均壽命70歲,女性74歲,人均壽命為72歲。
日本人為什么會長壽呢?
量少細嚼有道理
如果你到日本朋友家作客,就會發現他們請客最大的特征是主人很熱情,而客人卻往往吃不飽。主要原因是盡管菜品有十幾道,可是每道菜的菜量極少。請客吃不飽不是主人吝嗇,而是由日本菜量少決定的。
日本人的工作餐“少得可憐”:幾片新鮮蔬菜、四五片肉、一碗醬湯、一小碗米飯就是一頓份飯。會議餐也是“定食”,分量和平時相差無幾。不像在我們國內,會議餐大都是豐富得吃不完。
日本人的飯量仿佛只有中國人的一半,即使是干體力活的,飯量也比我們少得多。在日本吃飯,和在中國的日本料理店里看到的一樣,每一份都是精致小巧的,因為他們吃得都很少。而且日本人吃飯很慢,一碟菜我們差不多一口就可吞下,他們卻能細嚼慢咽地吃上十幾分鐘。別看他們吃得不多,可工作起來都精神抖擻。在日本,除了相撲運動員以外,很少見到胖子。這些與他們適當地節制飲食有很大關系。
少量多樣利健康
日本人的膳食特點是每頓菜肴品種多,數量少。魚、肉、蔬菜、豆類、水果和米、面,都用小碟、小碗盛裝,花樣繁多,這樣每頓飯都能攝入多種而且均衡的營養成分。由于在整個日本島推廣和普及了科學的營養知識,日本人高血壓病、高血脂癥、肥胖癥、動脈硬化、冠心病及癌癥等總體發病率與死亡率逐年下降。
烹飪盡量保原味
日本人的烹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者蒸煮。日本飲食中普遍少油、少鹽、少調味品,其飲食原則是盡量使各種飲食材料保持原味。另外,日本料理也很少用煎炸、紅燒等烹調方法,多用清蒸、涼拌或水煮。日本人吃海產品、豆制品和蔬菜也不用大量的油爆炒和紅燒,基本上是生吃或拌成沙拉。
日本料理也被稱為“水料理”,而歐美菜則被稱為“油料理”。歐美國家的菜肴大多數都會放黃油等,中國人吃菜更是無油不歡。而日本人的餐桌上,雪白的米飯、碧綠的生菜、紅色的魚片、橘色的胡蘿卜無一不是清爽可口,且盡量保持了食物本來的味道。
吃魚竟比吃米多
日本人自稱是“徹底的食魚民族”。章魚、魷魚、蝦、蟹、秋刀魚、蠔等海鮮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牛磺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中性脂肪。魚和貝類的牛磺酸量豐富。此外,日本人還常吃海帶、海苔和裙帶菜等海藻類,海藻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食物纖維,是抵御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殺手锏。日本料理中的“壽司”是日本國民的主食,其主要成分就是米飯和紫菜。將海藻類作為主食天天食用,是日本料理最獨特的方面,而這也是日本人長壽的原因之一。
熱衷沐浴行萬步
日本人長壽與他們的養生方式有很大關系。日本人是世界上最愛沐浴的民族,除了家家擁有設備齊全的考究浴室外,社區內的公共浴室也星羅棋布,還有一些日本人會利用節假日到城市周邊的溫泉泡上一泡。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民族在沐浴方法上不斷地推陳出新,發明了米酒浴、鮮花浴、菜湯浴、蘋果浴和森林浴。這些新穎的浴法不僅可潔凈身體,而且還兼有防治某些疾患和放松緊張情緒的效果。
不少日本人熱衷于“每天走l萬步”的健身方式。有研究認為,這也是當今日本人平均壽命名列世界平均人口長壽前茅的主要因素之一。
日本是著名的汽車生產國,每個家庭也都擁有至少一輛汽車。但是,日本人特別喜歡步行上街,出行大都乘坐地鐵或者公交車,只有周末外出度假或者家庭主婦去超市采購才會開車。若上班,則乘路面有軌電車或地鐵,而且往往需換乘幾次車才能到達,這樣上下階梯次數及走路的時間都很多,自然增加了體能鍛煉的機會。
講究衛生身體好
日本是發達國家中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狀況十分優秀的國家之一。多數日本人習慣每天洗澡更衣,婦女婚后主要整理家務,清潔居室。日本國民普遍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論個人、家庭和公共場所都十分講究衛生,不但廣場、公園和劇院等處見不到紙屑、痰跡、煙蒂,即便無人值守的公廁也很清潔。這對衛生保健是極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