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媒體技術為依托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擴展了教學的信息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有效地增強了教學效果。然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若不加以重視,將會影響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健康發展。下面談一談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的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是過分體現界面效果,忽略了教學的實效性。不可否認,一些制作精美、顏色艷麗、聲音悠揚的課件,在公開課、示范課教學中的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有的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有時不顧教學的實際需要過分地增加一些動態效果、聲音與版面背景。如在課件中暫停時出現動態的小丑,或出現各種動作的動物;課件播放時,盲目地使用背景音樂,采用過多的與本課無關的華麗圖片做背景,與本課無關的或過長的片頭片尾等。這些過多的與本課無關的修飾,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這種信號的變化中,而對于重點的知識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被忽視,因此不能很好地達到教學效果。所以,在制作課件時,要注重實效性,必須適量地使用素材,避免過分地修飾。既要考慮到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識的教學氛圍,還要估計到可能會造成的負面效果并將其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二是片面追求手段的“先進性”,偏離了教學的適用性。在日常教學中,特別是一些展評課中,有的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手段的先進,不加選擇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而不管對教學是否適合。如有的用電子幻燈代替黑板,用電腦習題取代書面練習,用掃描的圖片代替掛圖、插圖和模型等。還有的教師將一些直接演示具有明顯效果的實驗,做成課件,一些學生可以親自做的實驗甚至非要讓學生看錄像。然而由于學生沒有看到實物,真實感不強,不少學生半信半疑,又由于沒有親自動手,不利于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實驗教學也失去了意義。現代教育技術雖然有其它傳統教學方法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也僅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進行的一種輔助手段,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教師選擇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其目的在于解決那些用傳統手段不易講清楚、不易看明白、不易于學生理解的地方。教學過程中是否使用現代教育手段,用多用少,關鍵看是否有利于教學重點的突出和教學難點的突破。教師不能為使用而使用,要從教學的真正需要出發,找到最能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的最佳作用點。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功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更多突顯了教師的主導性,沖淡了教學的交互性。教學工作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課堂教學的精髓應是教師、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從而形成一種有助于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的教學環境。現在許多課件基本上圍繞教師的教學過程設計,以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為出發點,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輔“教”而不是輔“學”,忽略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活動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師在課件中大多扮演“電影放映員”或“解說員”的角色,只是按課件流程和教師思路教學,而不能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參與與反饋。
四是教師操作運用能力偏低,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目前,一些教師甘做“電腦盲”,在被迫使用課件時,也不得不借助他人之手。如上公開課,必須使用課件時,教師只能請別人幫忙制作,具體上課時,生怕出現什么意外,一但按錯了鍵子,教師就會不知所措。所以目前急需對廣大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把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網絡應用技術等作為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術,重點培訓在職教師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
責任編輯 武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