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化學教學中“學困生”類型分析
1.暫時困難型。學生自身智力正常,學習困難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2.能力不足型。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空間想象力都比較差。但學習習慣較好,意志較強。
3.動力不足型。這類“學困生”獨生子女占多數。他們學習條件較好,但意志力較差,追“星族”多,對成才無熱情,因而學習上無動力。此外,離婚單親家庭因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也使得其子女缺乏學習動力。
4.整體困難型。 這類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數理能力弱,求知欲、意志力和好勝心不強。
二、轉化 “學困生”的方法
由于“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十分復雜,我們不能把所有“學困生”都簡單歸結為“腦子笨”或“不用功”,教學中應針對“學困生”的特點進行幫助,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轉化效果。
1.暫時困難型的“學困生”。教師在課外應增加對這類學生的感情投資,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意志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對他們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
2.能力不足型的“學困生”。教師幫助他們具體分析成績落后的原因,為他們設計一些生動形象的課外化學實驗,讓這類學生更具體、更深刻地理解化學概念和化學規律,掌握化學實驗技能。對這類“學困生”重點是通過個別輔導方式,使他們逐步改進學習方法。如及時補習好學習化學必備的數學知識,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等。
3.動力不足型“學困生”。這類學生轉化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充分與家長配合,教師可以試著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使其認識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義,家長、教師及學生三方共同努力,激勵學生學習的動機,從而形成學習的動力。
4.整體困難的“學困生”。大多數是由于低年級階段持續較長時間的學習困難,知識障礙積累、基本技能匱乏造成的。同時,由于長期的學業失敗而有可能造成自卑心理,致使缺乏自信,喪失學習興趣和動機。這類學生人數雖然不多,但學習困難程度較大。對這類學生更應主動熱情關心,除課堂教學中針對他們的特點提出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外,還必須進行較長時間的個別輔導,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應用“情感教學法”轉化化學“學困生”
對于化學學習中的“學困生”,我們可以借鑒西方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法”。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師充分挖掘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過恰當的途徑和方法,激起學生健康、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優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應用“情感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心理學家調查表明,積極的師生關系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滿足交往、溝通、探索的欲望,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提供交往、溝通和探索的機會。例如,在化學教學中,可以多給“學困生”動手實驗和發言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討論和辯論時,讓學生之間據理力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促使他們在相互交流中啟迪思路、發展思維。教師要盡力做到對學生不指責、不呵斥、不急躁,多給予熱情鼓勵和引導。這樣,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其次,課堂上,教師要以富有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到教學內容生動有趣。教學語言要飽含對學生的愛,凝聚對學生的期望。如經常用“你能用幾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誰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請你來試試,好嗎”之類的言語,引導、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及時給予肯定性評價。對待“學困生”還應給予更多的關懷,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教師沒有拋棄他們,使他們保持學習的興趣。
總之,情感教育要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以此來感染“學困生”,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啟發他們的智慧,讓他們感覺到學習的樂趣,進而發奮學習。
責任編輯 李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