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實施一年多來,已經形成了一種聲勢,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績,一些學校已經營造出良好的課改氛圍,一些年輕教師正在積極大膽富有創新地實施課改工作。這是喜人的一面。但是不能否認,在課改深入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障礙與困惑,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問題一:農村中小學校長課改意識不強,領導與指導能力不高。
作為校長,面對每一次教育改革,必須沖鋒在前,站在改革的前列,成為改革的領路人。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應該成為教師的楷模。然而目前農村學校領導的狀況卻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
1.校長改革意識不強,經常借口忙于學校事務,而不去主動學習課改的基本理論,對學校課改工作的實施情況漠不關心;
2.由于校長疏于學習,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得不到提高,沒有能力指導教師的工作;
3.部分校長認識不到“改革促發展”的道理,只想“穩定求發展”,因此對任何改革持不歡迎的態度。
對策一:實施新課改,首先必須從校長抓起,加強對校長的培訓,強化校長的改革意識。要建立約束機制,督促校長經常深入課堂,先向教師學習,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回過頭來再去指導教師的工作。對業務水平低、改革意識不強,甚至有礙于改革順利進行的校長必須來進行調整。
問題二:部分教師工作因循守舊,缺乏創新意識和勇氣。
課程改革為教師的專業、個性發展提供了嶄新的平臺,很多教師都想抓住這次機遇,在教學中積極進行嘗試和探索。有些教師已經總結出一些成功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但有些教師還停滯在固有的經驗中止步不前。表現為:
1.部分教師認為課改工作比較繁雜,故意躲避,甚至不愿意承擔課改年級的教學工作;
2.部分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偏低,接受新課改、領悟新課改理念較慢。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上唱唱歌,做做游戲輕松一下就適應了新課改,而不知寓教于樂是千百年來歷代教育家所倡導的,更不曉得心理學家已經研究并通過實踐檢驗,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課堂上讓學生放松一下只不過是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的一種簡單做法。有些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但是討論的問題內容不明確,目的不明確,討論后學生懂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學生不知道,甚至教師也不知道。
對策二:知識是永恒的,課程改革并不是知識的改革,要改革的是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方法。面對新課程,有些教師感到束手無策,甚至不會備課、不會上課。解決辦法一是強化教師培訓和業務學習。學校業務領導、業務部門輔導人員經常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深入課堂指導教學;二是要積極挖掘內部潛力,發現和培養課改點校和課改骨干教師,積極加強內部交流,以點帶面,促進整體提高;三是經常組織教師外出觀摩學習,借鑒兄弟學校的成功經驗。
問題三:農村學校學生的基礎較差,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
農村小學生大部分沒有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缺乏課程觀念和學習觀念,都認為我該學到的知識都是教師交給我的,不懂得與教師合作,與同學合作,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更缺乏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習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狀態。
對策三:一是加強農村學前教育。調動學校、社會、家庭等一切有利因素,確保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問題真正有所依托;二是規范農村個體幼兒園、學前班,將其納入正規學前教育范疇;三是小學低年級教師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要盡量避免成人化,盡量用兒童喜愛的、容易接受的方式與學生交流,讓兒童對教師產生興趣,對學校產生興趣,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才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