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由于學習壓力大,情感問題突現等因素的影響,高中生容易產生各種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沮喪、失意、無望、意志消沉,甚至絕望。因此教師必需研究上述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筆者認為,高中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身原因
首先高中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和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有關。高中階段,學生世界觀還沒有形成,認識問題片面,理性調控能力差,情緒波動大,感情容易沖動,容易陷入生物鐘的臨界狀態。其次,高中生自我期望值過高,往往追求一些無法實現的目標,一旦理想中的“我”和現實中的“我”產生差距時,他們要么產生過激的行為或急躁的情緒,要么怨天尤人、消極等待或自暴自棄。最后,虛榮心理和嫉妒心理的存在也是高中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只不過每個人的表現程度不同而已。
二、環境原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高中生成長的重要環境。但有些父母把子女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而采取一些不恰當的教育,如“嘮叨式的教育”“漠不關心式的教育”,缺少與孩子必要的心理溝通;還有些父母將自己未實現的人生理想人為地轉嫁到子女身上,對孩子生活和學習方面的期望值過高,無形中給孩子增添了心理壓力。
2.學校因素。
學校是高中生成長的社會環境,教育不當及人際關系不和諧也易使高中生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有些教師教法單一,教學氣氛沉悶,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有些教師處理問題態度粗暴,“家長式”作風嚴重,對學生缺少信任;還有些教師對學生不能一視同仁,把目光只放在好學生身上,引起另一些學生在心理上的對立。此外,有些同學涉世不深,缺少必要的人際交往技巧,使師生關系緊張,同學間出現誤解與隔閡。
3.社會因素。
由于我國目前正經歷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人生觀、價值觀理論與現實社會存在極大的反差,使高中生感到不知所措。
當我們明確高中生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后,如何引導學生戰勝自我培養健康向上的人格呢?
⑴用鼓勵教育代替簡單粗暴式教育。
面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只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魏書生曾經說過:“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鼓勵和肯定,缺少的是幫助他找到長處,使他的信心有落腳的地方,有根據地。”因此,我們面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應采取理解、諒解與寬容的態度,把自己看成學生的好朋友,靜聽其言,讓學生把自己心中的牢騷、委屈、不滿說出來,減輕其心理壓力,然后教師再采取誘導式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我能學好”、“我能成功”的信念。
⑵創造條件滿足學生渴望成功的心理。
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各種手段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習好的同學發揮其長處,讓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也能感到自己的進步,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強化他們的自信心。教師還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 “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4.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從中汲取有益于自己的營養,以正確的道德標準規范自己的行為。鼓勵他們多閱讀一些中外名人傳記,從名人的人生軌跡借鑒有益于自己的經驗,學會辯證地思考、從容地對待挫折和失敗,勇敢地面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在當今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已成為培養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教師應該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責任編輯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