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了2007年第5期《檔案管理》(簡稱“最新一期《檔案管理》”),感覺它與以往各期相比,有很大改觀。尤其是“專業”欄目,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印象之一:文章篇目明顯增多,信息容量自然加大。據筆者統計,最新一期《檔案管理》“專業”欄目共刊載文章42篇(名刊集萃除外),而《檔案管理》2007年第一、二、三、四期“專業”欄目分別刊載文章25篇、32篇、30篇、36篇(名刊集萃除外);與之相比較。最新一期《檔案管理》“專業”欄目載文篇目分別增加17篇、10篇、12篇、6篇,若按比例計算。則分別增加68%、31.25%、40%、16.67%。(蔡:難得有這樣細心的讀者。)當然,任何“改觀”都是一把“雙刃劍”,最新一期《檔案管理》“專業”欄目文章篇目雖然明顯增多了,但篇幅超過3個版面的長文章“集體下崗”了(當然,可能有的長文章經過編輯的精雕細琢被壓縮在3個版面以內,說來也真夠辛苦編輯了)。耐人尋味的是,最新一期《檔案管理》“專業”欄目刊載的一筆談先生的《談<檔案管理>雜志的幾點創新》一文還在為《檔案管理》“學術性增強,刊載長文章的數量明顯增加”搖旗吶喊。一邊是學院派的搖旗吶喊,另一邊是廣大基層讀者的“喜短煩長”(喜歡精短文章。厭煩長篇大論)。編輯夾在中間也夠左右為難的。我想最新一期《檔案管理》讓篇幅超過3個版面的長文章“集體下崗”也是編輯們的“無奈之舉”。(蔡:編輯有一個平衡問題。另外,對來稿的長短視其內在質量而決定是否壓縮。對有分量的長文肯定網開一面。不覺其長:對虛飄空泛內涵很小的長文則會痛下狠手,大力壓縮。客觀說。充實豐厚而又精練的長文少之又少,求之不得。如遇到這樣的文章,編輯是不需要改的。直接放上去就是了。)
印象之二:“專題沙龍”更像“沙龍”。最新一期《檔案管理》“專業”欄目刊載的3篇“專題沙龍”的稿子(《網友關于檔案室與檔案館關系的討論》、《越俎代庖的原因之一》、《綜合檔案館是否可以只接收永久檔案進館》)均摘自《檔案界》“論壇”的“業務研究”欄目。這三篇稿子經過編輯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妙手回春的加工,讀起來真有點“沙龍”的味道了。當然,和其他“沙龍”相比,我們的“專題沙龍”還有一定差距。但我堅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我們的“專題沙龍”會一天天走向輝煌的!(蔡:上一期的專題沙龍稿子并不理想,主要問題是帖子群本身的口語化和拉雜重復所造成的。責任編輯可沒少費勁刪削修改。由于帖子的隨意性和瞬間表達的不精確性,雖然有現場感,但是規范和嚴謹就欠缺多了。當然,上一期的專題沙龍有試驗的意思,將來會慢慢成熟起來。)
印象之三:《檔案界》“論壇”帖子“榜上多名”。據筆者統計,最新一期《檔案管理》“專業”欄目刊載的42篇稿子有12篇來自論壇,它們分別是《檔案文化探源》、《也談非國有檔案嚴禁倒賣牟利——兼與程訓方同志商榷》、《對做好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表編制工作的認識》、《從檔案鑒定看“雇傭工”的現象》、《建國前的地方志應作為檔案管理》、《網友關于檔案室與檔案館關系的討論》、《越俎代庖的原因之一》、《綜合檔案館是否可以只接收永久檔案進館》、《網上調查淺談》、《如何整理立檔單位變動中的歸檔文件材料》、《談<檔案管理>雜志的幾點創新》、《調查(研)報告如何寫》,占28.57%。可見,《檔案界》“論壇”帖子在《檔案管理》雜志上“榜上多名”,是《檔案管理》雜志的重要稿源。所以,我覺得有志于專業理論和業務論文寫作的檔案界同仁,尤其蘭臺新兵,不妨先在《檔案界》“論壇”上練練兵。(蔡:《檔案界》從某種角度看。就是《檔案管理》的練兵場。論壇發帖是一種相對自由的狀態,這種狀態下的文字卻最容易看出基本功和專業素質。所以。在論壇里挑兵挑將挑文章是最真實的。今后。我們將更多地從《檔案界》論壇中挑選業務帖子進入《檔案管理》。另外,我們始終在關注論壇會員們的表演。其中的佼佼者將來很有可能成為《檔案管理》的專業寫作組成員。甚至進入專家組也說不定。)
最后,祝《檔案管理》雜志越辦越好、越來越受更多的檔案界朋友關注和喜愛!(蔡:一本雜志最好有熱心的讀者經常性地評論、批評、敲打、棒喝。這才是最好的愛護和支持。滄海一粟的評論挺中肯。美中不足的是鼓勵性評論太多。而批評性文字太少。編輯讀起來不夠刺激入心。這里,我代表《檔案管理》雜志社再一次表態:真心歡迎批評性、敲打性、棒喝性讀者來信,越刺激、越尖銳、越逆耳,登得越快,稿費越多。最后,深謝滄海一粟的帖子。)
(選自《檔案界》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