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檔案理事會(ICA)在法國巴黎召開了“音像檔案協會聯合會”會議2007年3月20日,國際檔案理事會(ICA)在法國巴黎召開了“音像檔案協會聯合會”會議,主要探討了國際音像遺產日(每年10月27日)的組織問題。
澳大利亞檔案工作者協會開展“信息意識月”活動2006年5月,澳大利亞檔案工作者協會、澳大利亞圖書館與信息協會等多家信息管理團體組織共同倡導并開展了“信息意識月”活動,當年的主題是“個人記錄”。2007年“信息意識月”的主題是“技術作為工具”。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們對信息產業的公共意識。
美國檔案部門的“MayDay”
自2005年美國爆發卡特里娜颶風災害以來,美國檔案部門開始重視緊急災害下的檔案管理計劃。為此,美國檔案部門制定了“MayDay”,號召每個公民在危機爆發時候,都應當擔負起保護文化遺產的個人和職業責任。他們還制定了緊急應對的程序、方法等基本規范。
美國頒布檔案繼續教育指南
2006年11月3日,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理事會頒布了最新的“檔案繼續教育指南”。該指南規定了檔案繼續教育領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并規定將對這一指南的內容進行定期的評價與更新。
巴西舉辦“捍衛聲音與影像館藏”培訓 2007年8月,巴西國家檔案館、國際文化資產保存修復研究中心將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貝洛奧里藏特、圣保羅舉辦“捍衛聲音與影像館藏”的培訓課程。巴西電影資料館、法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實驗中心、英國音像檔案協會聯合會等相關機構參與了這一培訓項目。
Google攜手美國家檔案館將視頻資料搬上網 日前,搜索引擎巨頭Google宣布,已經與美國國家檔案館達成了合作協議,未來將把珍貴的歷史影片搬上互聯網世界。據悉,兩家機構的合作網站域名為“archive.gov”,與此同時,Google網頁旗下的video.google.com/nara.html,也可以瀏覽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美國國家檔案館建立于1934年,主要旨在記錄美國幾十年來的珍貴歷史視頻資料。據統計,此次涉及到的視頻資料,多達100萬段,最早的作品還要追溯到1894年。
美國國家檔案館獨特展覽:總統是如何練成的? 據美國媒體報道,這個展覽名為“從校園到白宮:總統們的教育之路”,已經于今年3月底在美國國家檔案館對公眾開放,而且展覽將一直延續到2008年1月。展覽集中展現了尼克松、福特、克林頓等13位總統的成長歷程,展品包括150多份珍貴的檔案、資料、照片、信件、總統們在學校里做過的作業等,還有一些總統們的昔日用品也登場亮相,例如尼克松孩童時代曾經用過的小提琴、福特過去佩戴過的徽章、克林頓高中時代用過的樂譜架等。
加拿大2007-2008檔案數字化項目資助申請啟動 近日,加拿大圖書檔案館和加拿大檔案理事會宣布,作為加拿大記憶基金即加拿大文化在線內容之一的2007—2008檔案機構數字項目資金申請指南目前已經公布在官方網站上,檔案機構數字化項目旨在為加拿大檔案管理機構檔案的數字化保存提供資助。
哈佛圖書檔案資料上網可免費查閱 美國哈佛大學推出特定主題的網上資料庫,供世界各地民眾免費查閱、使用這些資料。哈佛大學在2002年以其馳名世界的圖書館、檔案和博物館內收藏的豐富資料為基礎,建立了圖書開放項目,圖書館主任威爾博說,學校“通過這個項目把那些通常只是收藏在圖書館的書籍,通過數碼化變成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使用的資料。”圖書開放項目還推出了中國和西藏生物以及美國移民歷史等主題的資料庫。
美科學家致力于研究如何保護國會圖書館珍藏的方法 據www.sciencedaily.com網站2007年6月6日報道,今年夏天。美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一位化學家將利用自己所學的纖維素知識,幫助這座世界最大的圖書館找出如何保存其無價珍藏之書籍、手稿、地圖、報紙以及小冊子的方法。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化學和生物化學助理教授安德勒·斯特里哥爾已被邀請作為美國會圖書館保存研究與檢測部的首位駐留保存研究與檢測教授,他將在華盛頓用兩個月的時間來研究纖維基如何隨時間的推移發生降解,并著手找出緩解這一問題的辦法。
(以上均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