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游戲,一場數字與利益的游戲。
銀行可以通過不斷地發卡、不斷地放貸或創新貸款業務,來鞏固客戶、完成業績;一些以貸款擔保或投資咨詢為名目的中介公司,可以利用政策擦邊球,拓寬公司的贏利渠道;個人則可以借助中介,獲取更多流動資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這場游戲的載體,就是“套現”——盡可能地從銀行套取更多的現金。
套出未來
28歲的孫文武是北京一家外企的員工,今年他計劃有兩件大事必須完成:一是買輛10萬元以內的小轎車,二是舉行拖了5年的婚禮。完成這兩件大事至少得儲備15萬元的資金。
2005年,孫文武剛在通州買了房子,目前并沒有什么積蓄,15萬元要是靠從家里、親戚或朋友那兒借,不現實。“可是,車不買,上班擠地鐵公交實在太累;婚不結,估計女朋友都快沒耐性等下去了。”孫文武有些無奈地說。
不過,晚報上的一則廣告吸引了他——升值房產非交易轉加按揭可套現。“這個不錯啊!”孫文武看過廣告后迫不及待地拿起了電話。一番咨詢之后,孫文武立刻決定去銀行試試。一個多月過去了,他還真從銀行里將房子的升值部分套現出來。
所謂的“非交易轉加按揭”,就是將貸款滿一年的房子,以現在的房屋價值做估價,再從銀行提高貸款額度和還款年限,不需要通過交易就能將升值的價值轉換成現金。提高的貸款部分的比例要視已還完貸款和升值額度來確定。
比如,孫文武通州那套房子買的時候是45萬元,現在升值到了70萬元,當初貸款36萬元,已經還了6萬元,那么現在他可以向銀行申請最高19萬元(70萬×70%-30萬)的加按揭貸款。“這19萬元的現金足夠我今年好好地辦好這兩件大事了。”孫文武喜悅地說。
不過,這種房貸套現方式,在程序上相對繁瑣些,而用信用卡套現則容易得多了。
梁莊是廣州市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職員。2006年,他就是靠用信用卡套現買基金和股票,竟然掙夠了買一輛小轎車的錢。他的方法是,通過POS機(非現金結算銷售終端)刷卡套取現金,而為了套取更多的現金去股市,他還通過一些中介公司辦理了多張各家銀行的信用卡。
北京某銀行一位人士描述了信用卡套現的過程:中介公司首先以銀行名義為客戶辦信用卡,只要提供身份證和收入證明,短時間內就可以辦理多張卡,隨后通過POS機套現。
按照流程,持卡人在POS機上刷卡后,賬戶信息會發送到銀聯;銀聯將刷卡信息處理后發送到發卡行;發卡行則從持卡人賬戶上扣除相應金額,并將款項打入商家的開戶行;中介從支付給套現者的現金中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為了證實這些信息的真實性,記者找到幾家中介公司,都得到承諾套現的答復,手續費大約為提現的3%~5%。
“其實中介就是利用信用卡資金流動程序來做文章。除去銀行1%左右的刷卡扣率外,中介主要賺取剩余2%~4%的費用。當然,風險最終是轉移到了銀行身上。”這位銀行業人士說。
據調查發現,這些公司均可以提供以下服務:一是為持有信用卡客戶提供現金服務,刷卡后當即付現金,和在商場正常刷卡消費一樣;二是支票換現金,支票可以當時兌換成現金;三是專業的POS機安裝,點位可協商。
套現兇猛
“空手套白狼”是一種商業上的操作手法,而今,越來越多的普通平民也開始玩起了“套白狼”的游戲。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3年起信用卡不法中介套現行為在國內零星出現后,2004年底國內信用卡套現涉及金額達到300多萬元,到了2006年底,國內信用卡套現涉及金額已經達到1.38億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趙宇梓說。
今年“兩會”期間,趙宇梓專門為“打擊信用卡非法套現”提了一項議案。“(套現)形式不斷變化,規模不斷膨脹,手法日益隱蔽。”趙宇梓說,利用信用卡套現,持卡人可以占有銀行信貸資金而不支付任何利息,商戶可以收取高額手續費而不需支付任何成本”。
趙宇梓介紹說,作為一種新型的違規方式,國內信用卡套現經歷了從萌芽、逐漸增多到日益嚴重的發展過程。因此他建議,要加快立法,加大打擊信用卡非法套現的力度,為信用卡業務發展提供健康安全的法制環境。
利益鏈條
“我們每天至少能套現10萬元。”北京某貸款公司陳小姐說。這家位于海淀區的所謂貸款公司,主要經營代還款、支票換現金、車房質押/抵押貸款業務。“信用卡提現只是我們公司的一小部分業務而已。”陳小姐說。
顯然,這是一條利用銀行信貸套取現金的利益鏈條。
“如果碰到一些東西是無法刷卡消費的,那些‘月光族’就麻煩了,所以在我們這里刷卡套現就可以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記者也在現場體驗了一把套現。陳小姐在核對記者帶來的信用卡上的簽名與記者的身份證相符后,用卡在POS機上刷走了5000元。“除去5%的手續費,給你4750元。”沒過幾分鐘,陳小姐就拿著一沓現金塞給記者。
陳小姐還不忘提醒記者,如果是提現1萬元以上,要提前打電話通知她,如果1萬元以下,就直接到她辦公室就行了。
“收取手續費有不同的標準。提現5000元以下收5%,5000元到1萬元收4%(民生銀行卡收5%),1萬元以上收3%(民生銀行卡收4%)。”陳小姐進一步說明。
通常情況下,POS機發生刷卡交易后,須向銀行和銀聯支付一定的費用,零售業費率為1%左右,餐飲為2%~3%。而那些或名為貸款公司或名為投資咨詢公司的中介,利用向套現者收取更高比例的手續費,來賺取差價。
僅以套現5000元為例,5%的手續費就意味著這家中介公司有4%的利潤可賺,“而且持卡人刷卡拖欠的只是銀行的錢,和中介貸款公司并無關聯,也不需要動用自有資金承擔風險,完全是無本生意。”一位銀行業人士說。
根據我國信用卡業務的相關規定,目前在刷卡消費時,可將卡上的錢全部刷出,但如果提取現金,只能支取透支額度的30%~50%,而且還要扣除支取金額千分之五的手續費,并支付每日萬分之五的利息。
但是通過貸款中介,就可以做到假消費、真提現,享受50多天的免息期。如果能多張信用卡套用,銀行的錢會永遠無息地在手上流動。這使得很多急需現金的人都開始信賴這種套現方式,也促使了一個“中間人”的存在,而且這個隊伍還在不斷壯大。
卡住現在
2006年以來,股市的火爆引發了大量資金流向股市。通過房貸、信用卡、典當等多種方式套現,成為許多普通股民炒股的重要資金來源。而隨之而來的風險,也讓許多人的身份除“房奴”、“卡奴”外,再增添了一個“股奴”。
信貸資金入市的情況引起監管層的關注,許多銀行已經開始“清查貸款流向”。凡向銀行新申請個人房貸轉按揭、加按揭套現的客戶,均需要出具《貸款用途聲明書》、《個人消費貸款用途保證書》等說明,由客戶書面保證按照約定使用貸款,并保證不將貸款用于股市、期貨或其他證券投資,以及其他股本權益性投資等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領域。
2007年3月9日,銀監會下發《關于加強銀行卡發卡業務風險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家商業銀行嚴控銀行卡發卡業務的風險,以防發生虛假申領銀行卡進行商戶POS機非法套現事件,矛頭直指信用卡非法套現。
有業內人士表示,套現問題是否需要上升到司法層面進行規范應該進行充分的探討。因為信用卡套現也有所謂的合法套現方式,如“拆東墻補西墻”、“朋友購物我刷卡”,等等。
在國外,對于小額度的資金通過POS機進行取現是很正常的事。即使對于大額的蓄意套現行為,也存在著資金量界限很難進行標準劃分、監管成本過高、如何對商戶進行處罰等問題。因此,采取設立“黑名單”、對各種非法套現行為處以一定罰款等方法也許更為可行。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原標題為《“套白狼”的危險游戲》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