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按照中央領導批示精神,3月20日至29日,由中宣部、國資委、中國政研會、中石油集團、《人民日報》、新華社、清華大學、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等單位相關人員組成的調研組對大慶油田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了調研。經過調研,調研組組長、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長董俊山說:“大慶油田的實踐和經驗,使我們產生和擁有厚重的歷史感、鮮明的時代感、強烈的共鳴感、踏實的親切感、緊迫的使命感。”調研組組長、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局長杜淵泉也認為:“大慶油田的思想政治工作豐富多彩,生機勃勃,有深厚的傳統基礎。新形勢下,大慶油田創新思想政治工作,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為企業改革發展注入了強大生命力,大慶油田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一樣能成為油田獨特的政治優勢、獨特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大慶油田的實踐,充分證明了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在新的歷史時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條件下,同樣能為我們企業改革發展提供精神動力,能夠發揮生命線作用。”本期刊發此文,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
“生命線”給大慶油田以生命力
大慶油田舉世矚目,國人關注。大慶油田黨委富有創造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成果豐碩。實踐證明,從一次創業到二次創業,思想政治工作如生生不息的血脈,貫穿企業改革發展穩定全過程,迸發出強勁的動力。
創建百年油田,思想政治工作成為一種突破力
2003年,大慶油田年產油量在高產穩產了27年之后,首次調減到5000萬噸以下。這一戰略調整,雖然符合油田開發的自然規律,但也給大慶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如何在原油產量調減中鼓舞隊伍士氣,如何在原油產量箭頭向下的情況下尋求新的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大慶油田能否實現持續有效較快協調發展,能否續寫輝煌,大慶油田黨委科學決策,舉旗定向,提出了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
創建百年油田構想,在世界石油史上還沒有先例。大慶油田如何吃這第一個“螃蟹”?

大慶油田各級黨組織廣泛發動各級干部,帶頭宣講油田面臨的形勢、任務,使職工認清自己肩負的重任;宣講實現百年油田目標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增強職工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勇氣和信心。通過加強教育,把廣大職工的思想認識統一到創建百年油田的目標上來。
通過卓有成效的思想工作,增強了職工的信心,形成了發展的突破力。2005年大慶油田干部職工面對勘探對象日趨復雜、勘探難度日益增大的諸多矛盾,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石油預測、控制和探明儲量均超過1億噸。
2005年,大慶油田新增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探明儲量,實現了“原油硬穩定,天然氣快發展”的承諾。當深層天然氣勘探戰役打響時,許多專業人士都為大慶石油人捏了一把汗。按照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要求大慶建設“百年油田”和“加快天然氣勘探開發步伐,提高深層天然氣的轉化率,以氣補油,油氣并重”的指示精神,大慶油田急需提高深層天然氣勘探速度。然而,由于徐家圍子地層硬、研磨性強、可鉆性差,鉆井速度非常緩慢,成為制約深井鉆井技術水平提高的一個主要原因。
大慶油田領導深入前線,抓提速從思想入手,科技人員把試驗室搬到現場,以大慶油田鉆探集團鉆井一公司為首的深層天然氣勘探隊伍開展了深井固井技術、預防井下復雜技術、鉆具防斷配套技術、鉆井液使用技術、復合鉆井技術等一系列提速現場試驗,使建井周期縮短了35天,機械鉆速提高了27.6%,深井鉆井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深井鉆井技術水平也由此上了一個新臺階。
如今,大慶油田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的藍圖已經繪就,一個以本土勘探開發為基礎,以海外業務為補充,以優勢技術、一流人才、先進文化為支撐,具有強勁競爭力、成長力和生命力的百年企業正在崛起。
開拓外部市場,思想政治工作成為一種助推力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面對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大慶油田黨委以戰略的眼光決定大踏步地“走出去”。“走出去”,談何容易。多年計劃經濟產生的影響,部分職工陳舊觀念形成的束縛,還有機制體制、技術設備等方面的制約,使有的企業步履維艱,有的被拒之門外。同時,有些單位和職工對油田有很深的依賴感,對市場存在很強的畏懼感,不敢“走出去”,不想“走出去”,不會“走出去”。
“開拓市場有理,開拓市場有功,開拓市場有利,開拓市場光榮”,大慶油田黨委一聲高呼,各級組織紛紛響應,對“走出去”的隊伍和職工給條件、給政策、給實惠、給榮譽、給幫助、給支持,在職工中樹立“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求發展的觀念。

在“走出去”戰略的指導下,2005年,大慶油田成功收購了蒙古國塔木察格盆地的3個開發區塊,實現了海外市場由技術服務向獨立勘探開發的歷史性跨越。在塔木察格,大慶油田鉆探、基建、錄井、采油等多家單位聯合作戰,終于獲得了喜人的勘探前景。幾年來,大慶油田利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油田開發技術,積極挺進國內外同類型油田開發市場。通過加快“走出去”步伐,業務范圍實現了新拓展,進入了哈薩克斯坦、印尼、伊朗等7個海外技術服務市場和蒙古國勘探開發市場。
大慶油田力神泵業有限公司原來是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幾年間,通過不斷轉變觀念,搶抓機遇,謀求發展,積極走出去開拓國際高聲2004年拿到了進入國際市場以來最大的訂單,在蘇丹和印尼兩個市場簽訂合同金額達1.5億美元,企業走上了國際化經營的道路。大慶油田井下作業分公司井下壓裂大隊曾經一直在油田內部徘徊,在油田黨委的號召與鼓舞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通過實施品牌、服務兩大戰略,外部市場競爭力迅速提升,2005年在國內外市場提供壓裂服務創效1.1億元。“十五”以來,大慶油田石油工程技術服務隊伍已進入國內29個省市,境外28個國家和地區,年收入達149.6億元。
構建和諧大慶,思想政治工作成為一種凝聚力
大慶油田的歷史是一部創業史,也是一部和諧發展史。而思想政治工作則成為推動油田和諧發展的凝聚力。
大慶油田黨委在奉獻油氣資源的同時積極履行國有大企業的社會責任,堅持企地攜手、共謀發展,造福油城職工群眾,拉動地方經濟的持久繁榮。在構建和諧上,大慶油田黨委始終把握三個關鍵:建設安全文明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推進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程;加強區域內石油石化企業間、地企之間的溝通協調,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維護好、實現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
和諧,重在以人為本。幾年來,大慶油田黨委推行帶薪休假、健康體檢、療養等制度,提高收入水平,職工利益切實保障。實施送溫暖工程,解決特困家庭、特困人員吃飯、就醫、子女上學等實際問題,使職工群眾感受到了企業的關懷和溫暖。對36個小區進行了礦區環境綜合整治,建廣場、搞綠化、平改坡,讓大慶人的生活環境更加優美舒適。

大慶油田各級黨組織始終注重解決好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激勵在職職工,體貼下崗同志,照顧離退休人員,關心退養家屬,幫扶特困家庭,把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到方方面面。通過實施“1127”工程和黨員干部“一幫一,幫扶再就業工程”,使44 810名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實現了再就業。通過市場化用工、聘用臨時合同工和外埠用工等方式,使一大批待業子女找到了就業崗位。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支持物業、醫療、公交等事業,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生活質量。
大慶油田黨委的關愛如涓涓細流,滋潤著職工群眾的心田,凝聚著一股股力量。人們欣喜地看到,大慶油田進入了歷史上的最和諧時期。在以“矢志不渝的勘探尖兵”姜傳金為代表的“新時期五面紅旗”和以“鐵人精神的傳人”李新民為代表的“新時期五大標兵”的背后,是一支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石油鐵軍。有了這樣一支隊伍,大慶油田發展的風帆將高高揚起,和諧的主旋律將更加激昂,“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將成為大慶油田新的奇跡。
讓“生命線”彈出新旋律
在大慶油田的發展史上,有許多成功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與方法,它們在不同的時期都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在一代代石油人、一級級黨組織的努力和探索中,思想政治工作這條“生命線”不斷地延伸、發展和創新,彈出了新的韻律。
當大慶油田進入“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的新時期,企業面臨的形勢、職工群眾的觀念都發生了變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需要創新和改變,從而更好地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產生新效果。大慶油田黨委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和職工群眾思想實際,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同時,不斷探索和總結,形成了具有油田鮮明特色、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樹立先進典型,高揚發展旗幟
典型引路,是大慶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亮點。上世紀60年代,大慶油田會戰工委樹立了王、馬、段、薛、朱“五面紅旗”,七八十年代樹立了“鋼鐵鉆工”吳全清、“最講認真的人”周占鰲等21大標兵。90年代樹立了“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等6大標兵。一批批典型在大慶油田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進入21世紀,大慶油田進入了“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的新時期,面對油田內、外部環境所發生的變化和企業發展的實際,大慶油田黨委決定樹立新時期典型,高揚發展旗幟通過上下結合、優中選優、深度總結,樹立了以“鐵人精神的傳人”李新民為代表的“新時期五大標兵” 和以“矢志不渝的勘探尖兵”姜傳金為代表的“新時期五面紅旗”。作為1205鉆井隊的第18任隊長,李新民在鐵人精神的激勵下,立足崗位學鐵人,胸懷全局作貢獻,帶領鐵人隊走出國門,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油田各級黨組織通過報告會、演講會、文藝演出、報紙、有線電視、企業網等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先進典型的經驗和事跡,在油田掀起了學習先進典型、傳承鐵人精神、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的高潮。油田各級黨組織在各行各業、各條戰線、各項工作中層層選樹典型,形成了人人學典型,個個趕先進,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良好氛圍。
融入項目管理,走向市場前沿
近年來,隨著大慶油田“走出去”力度的加大,外闖市場的隊伍越來越多,而且大部分實行項目管理。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項目上去,是對大慶油田黨委的一個新考驗。對此,大慶油田黨委堅持有一個項目,就建一個支部,市場拓展到哪里,紅旗就飄揚到哪里。制定出臺了《外部市場開發隊伍黨組織建設及黨員教育管理試行辦法》,使支部成為市場前沿的堡壘,黨員成為創效的先鋒。
GW58鉆井隊,是大慶油田派駐委內瑞拉的一支海外施工隊伍,這個隊黨支部在該國政局動蕩、治安混亂、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沒有動搖,沒有退縮,帶領職工自覺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計個人安危,堅持施工作業,多次在激烈的競爭中戰勝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鉆井隊,贏得了市場和信譽。
2003年,大慶油田建設集團管道公司西氣東輸項目部承攬了號稱西氣東輸咽喉的南京長江隧道盾構法穿越工程。面對復雜的施工環境和高溫炎熱的氣候,黨員帶頭組成兩個突擊隊,比計劃提前1個月完成了任務。甲方代表、臺灣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感慨地說:“我們遇到的協同公司有上百家,你們大慶這支隊伍是最令我難忘的。”
唱響企業文化,推動理念創新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由于企業文化具有教育、凝聚、輻射和導向功能,大慶油田黨委借助和運用這一優勢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從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隨著國企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職工隊伍思想觀念滯后一度成為制約大慶油田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為了引導廣大職工盡快樹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思想觀念,大慶油田黨委及時抓采油一廠二礦提出的“素質高低使用不一樣,管理好壞待遇不一樣,技能強弱崗位不一樣,貢獻大小薪酬不一樣”的“四個不一樣”理念。通過集中宣傳、理論輔導、普及推廣,使“四個不一樣”迅速成為職工群眾的廣泛共識,進而為順利實施“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和輿論支持。
幾年來,油田先后總結提煉了“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為市場提供最好服務,為企業創造最佳效益”的價值理念;“用大慶精神保證質量,用三老四嚴取信用戶”的質量理念;“大慶油田,為祖國加油”的社會理念等,初步形成了較為系統完善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推動了基層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科學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油田基層黨支部建設不斷創新。大慶油田采油一廠中十六聯合站黨支部提出了“永遠做油田精品”的新理念,明確了“鑄造精品站、先育精品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2003年被集團公司授予“百面紅旗”單位。負責管理大慶油田東湖小區的陽光物業客服中心黨支部開展親情服務,打造家園文化,受到社會廣泛贊揚。西水源黨支部在4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踐行“崗位責任制的靈魂是崗位責任心”的理念,形成了“奮進不停步,永遠爭一流”的“西水源精神”,建站40多年安全生產無事故。
借助媒體網絡,進入千家萬戶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原來的一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受到了挑戰,但也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搭建了新的平臺。大慶油田黨委把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與現代媒體網絡相結合,把觸角伸向了油田職工群眾家庭。
2003年,大慶油田黨委決定為油田17萬戶職工家庭提供《大慶油田報》,并專門設計了家庭版。油田有線電視網絡也逐步覆蓋油田職工住宅小區,形成了由企業報、有線電視、局域網、圖書館、文化站等組成的思想教育網絡。
《大慶油田報》進入家庭幾年來,對貫徹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落實大慶油田發展思路,用先進文化占領思想陣地,反映職工群眾心聲,滿足職工群眾及家屬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生活需要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7萬份報紙相當于17萬名思想政治工作者,進入了千家萬戶,發揮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作用。
油田黨委借助《大慶油田報》、有線電視網絡進家庭的優勢,及時發布就業和再就業方面的政策信息。每當油田各個單位和各級組織有就業和再就業方面的政策時,報紙、電視都在第一時間給予刊播和解讀,讓職工群眾了解形勢,使有就業愿望的人能夠及時了解就業形勢,抓住就業機會。有效引導職工群眾以積極、客觀的態度看待企業改革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難,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逐漸形成了“團結一致、共謀發展”的新局面。職工群眾高興地說,油田媒體是黨的方針政策的輔導員、油田發展的宣傳員、我們工作生活的服務員。
傳承“生命線”之魂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油田思想政治工作之魂。大慶油田黨委在“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的道路上,始終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塑魂,使思想政治工作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
思想動力的源泉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油田發展歷史上的一座豐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礦。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環境如何變化,大慶油田思想政治工作這條“生命線”都不能沒有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2003年以來,大慶油田黨委持續開展了“學鐵人、立新功”主題教育活動,組織了歷時40多天、48場次,3萬多人聆聽的“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巡回報告活動,開展了歷時半年、360多場次、6萬多人次參與的“鐵人杯”企業文化知識競賽,組織了7萬多名團員青年參觀鐵人紀念館,使油田職工接受了全面系統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再教育。
為了增強教育效果,大慶油田黨委新建完善了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1205鉆井隊、中四隊等近百個融優良傳統和先進文化于一體的教育基地,每年分期分批組織職工進行參觀、學習。加強企業文化創新理論研究,先后完成了《新形勢下繼承發揚大慶精神研究》、《文化力提升競爭力研究》等多項研究課題;其中,《企業文化——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以觀念更新推動理念創新,以文化發展推動管理升級》榮獲國資委黨建研究會研究成果一等獎。還編輯了《鐵人傳》、《新時期大慶人》、《大慶油田企業文化辭典》等一批企業文化普及教育教材。通過一系列的企業文化創建活動,不斷激發了職工愛崗敬業、為油拼搏的熱情。
解決問題的法寶
任何一種精神和理論都來源于實踐,也必然會進一步指導實踐。大慶油田黨委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注重通過思想政治工作推動企業生產,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
1998年,按照“樣板起步、樣板施工、樣板管理”要求建設的中十六聯合站,是當時大慶油田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自動化水平最高的重點工程,然而投產之初卻暴露出107個建設質量問題,干部職工期盼的樣板站變成了“傷心站”;2001年,大慶油田剛剛建成的東湖小區出現了十幾棟住宅樓管線凍結,沒有上下水,只得靠消防車運送飲用水,給居民生活帶來了不便。
大慶油田黨委深刻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出現,表面上是管理粗放不到位,實質上是工作作風不過硬;問題出在質量上,根源來自思想上;透過現象看本質,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部分干部職工中出現了嚴重滑坡。
為此,大慶油田黨委在油田上下深入開展大討論、大反思、大整頓活動,使廣大干部職工深刻認識到,越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越要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大慶優良傳統作風。中十六聯合站在全面完成整改之后,提出了“永遠做油田精品”的理念,僅用兩年時間就創出了大慶油田精品站、樣板站,2003年被集團公司授予“百面紅旗”單位。
基層建設的支撐
大慶油田黨委針對職工思想受社會思潮影響,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的實際,堅持不懈地開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及大慶優良傳統教育,積極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職工隊伍的創造力。堅持“把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骨干”,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隊伍的創造力。使共產黨員達到“思想覺悟高于群眾,奉獻精神先于群眾,完成任務優于群眾,廉潔自律嚴于群眾,技術技能強于群眾”的五條要求,成為學鐵人、謀發展、創效益、作貢獻的先鋒。
多年來,大慶油田黨委先后樹立了油田功勛隊、標桿隊、“金、銀、銅牌隊”等一大批基層建設先進單位,涌現出集團公司“百面紅旗單位”11個,油田基層建設標桿隊220個。2006年,還在開發系統命名表彰了“傳承大慶傳統的采油43隊”、“新區創業明星敖古拉采油隊”等“基層建設十大標桿單位”,在工程技術服務系統命名表彰了“鋼鐵1205鉆井隊”、“永不卷刃的尖刀1202鉆井隊”等“基層建設十面紅旗”,為推進和引領基層建設工作進一步上臺階、上水平樹立了樣板。
鋼鐵1205鉆井隊2006年初走出國門到蘇丹鉆井,這個隊黨支部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克服自然環境惡劣、地下情況復雜等困難連續打出了7口優質井,使鐵人隊伍揚名海外。新時期“五面紅旗”之一、黨員姜傳金身患尿毒癥,做過腎移植手術,仍然一心撲在油田勘探事業上,一舉攻克了火山巖儲層預測這一世界級難題,為大慶深氣田的發現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大慶油田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激勵和鼓舞下,新一代大慶石油人積極投身“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實踐,勇敢承擔起維護中國石油戰略安全的重任,創造著大慶油田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胡引定)